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45-545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汗筱林和Corwin Sullivan近期发现了一块与鸟类极具亲缘关系的恐龙化舀,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起源及羽毛起源之谜等均提供了新证据。该新物种被命名为Epidexipteryx hui,巾文种名定为胡氏耀龙。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胡氏耀龙属于鸟翼类.代表了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与其合作者报道了一种生活于约1.6亿年前的具有类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龙,对了解恐龙形态差异性和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我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方向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这种被命名为奇翼龙的小型恐龙属于一个名叫擅攀鸟龙类的恐龙类群,这一类群与鸟类亲缘关系非常近,但长相奇特,有着短粗的头,手部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那么作为鸟类的祖先,恐龙是否也会被禽流感侵扰呢?禽流感通常只感染鸟类,但是也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比如猪、马、鲸和人类等等。也就是说,禽流感可以跨物种感染,因此作为与鸟类亲缘较近的恐龙,更有可能会被传染。不过这也只是简单的推  相似文献   

4.
1.25亿年前,地面上、海洋里,恐龙充当着动物世界的领袖,而天空中翼龙则分享着恐龙的霸主地位,鸟类在这个时候也才刚刚学会展开翅膀。但就在此时,一种柔弱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尝试飞行的乐趣了,它就是远古翔兽。远古翔兽体长12~14厦米,体重约70克,大小与小型飞鼠相当,是一种树栖动物。它同时具有特化的牙齿结构和大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三个字对于大众来说可能过于遥远,更是毫无趣味可言,但说到恐龙却颇受大家欢迎.也因此,和恐龙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徐星并不孤独,他不仅有自己钟爱的科研陪伴,还有诸多的恐龙爱好者支持,他们会在网上编辑“徐星发现的十种见证恐龙向鸟类过渡的新物种”之类的帖子.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石     
正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4位科学家联名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文章报道了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与之对应演化出差异显著的骨骼—表皮衍生物组合。已知的善攀鸟龙类均生活在晚侏罗世,类似的膜质翅膀没有在白垩纪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8-669
鸟类起源研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但涉及最早鸟类何时出现的兽脚类恐龙分异时间框架问题一直是最薄弱的研究环节之一。似鸟类恐龙化石记录在侏罗纪地层中的匮乏成为某些学者反对鸟类恐龙起源假说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徐星和侯连海与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及该校兼职教授、沈阳地质矿产测绘中心研究员张立君合作,  相似文献   

8.
科技博览     
我国首次发现会飞的“恐龙”鸟类起源是国内外古动物学界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的一项新成果,在对辽宁义县产出的一块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这只“恐龙”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今年春天,辽宁锦州义县境内早白垩纪地层中产出了一块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季强博士等人根据新化石肩带、腰带、四肢、羽毛发育等特征,认为新发现的“恐龙”真正具有了一定的飞行能力,应归于初鸟类,并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新属、新种)。研…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学界一直在争论鸟类和恐龙的起源问题。通过一系列考古发掘,科学家们掌握了大量有力证据,现在,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逐渐趋向一致,那就是鸟类和恐龙拥有同一个祖先,鸟类起源于一种能够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类恐龙。以下是证明鸟类从恐龙进化而来的九大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3-223
由中国、英国和爱尔兰三国科学家(张福成,Stuart L Keams,Patrick J Orr,Michael J Benton,周忠和,DianeJohnson,徐星,汪筱林)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最近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他们在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和带毛的恐龙中发现的两种黑色素体。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9,(12):40-41
郝氏近鸟卖际上是伤齿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等人发现.伤齿龙和驰龙是与鸟类关系最近的恐龙。来自中国侏罗纪地层的郝氏近乌(Anehiornis huxleyi)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基础的鸟类.正处在积累鸟类特征的过程中.但仍保留其更早先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00-100
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郑晓廷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徐星、周忠和等近期在Science上撰文。对此前欧洲学者在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35-236
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装置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设备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等方面新技术的推出 ,均有重大意义 ,标志着中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辽西发现一原始角龙类恐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中美学者研究小组前不久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个新的原始的角龙类恐龙 ,揭示了角龙早期演化过程的镶嵌进化现象。该成果发表于 3月 2 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这是徐星等在 2月 14日《自然》杂志上发表具有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渡特征的中国猎龙研究报道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九五  相似文献   

17.
徐星 《百科知识》2002,(4):8-10
在蓝天中飞翔的鸟类其远古祖先竟是恐龙,这不是神话,很可能就是事实。  相似文献   

18.
翼龙是一群已经绝灭的、会飞行的爬行动物,属于恐龙的近亲。一直以来,科学家都从鸟类飞行的角度,间接地研究翼龙是如何飞上天的。但是美国一位进化学家通过鸟类和翼龙骨骼对比之后却认为,翼龙和鸟类的起飞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季强 《中国科学基金》2001,15(4):225-227
我国辽西是中生代化石宝库,素以产有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闻名 于世。特别是近几年来,辽西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的发现更加引起了国际科学界 的 极大关注。2000年冬天,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块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整 个身体完全披覆羽毛的恐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发现。这块化石的发现不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 域,而且在羽毛的发生和演化和飞行起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观看电视"动物世界"和"探索与发现--未亡的恐龙"等节目,对某些科学家说的现今的鸟类是远古灭绝了的恐龙的后代的说法,我不能认同.恐龙是远古爬行类动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难道能说远古爬行动物叫做恐龙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