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曹津源 《初中生》2006,(3):8-10
文章的主题,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康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是怎样健全“骨骼”、讲究结构技法的呢?主要经验有下列五条。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主题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所寄托,由此可见健全“骨骼”的重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由内容、语言和结构三大块组成。结构又可以分为4~5个等次,其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文章是否完整;2.详略是否得当;3.层次、线索是否清晰;4.照应是否紧密;5.过渡是否自然;6.行文是否曲折。  相似文献   

3.
对作文而言,主题好比灵魂,材料犹如血肉,结构则是骨骼。有了坚实的“骨骼”,作文的“血肉”才有依附,“灵魂”才有归依。一句话,主题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材料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物,结构则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序。中考作文,只有做到了“有理”、“有物”和“有序”,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如果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没有坚实、强壮的骨骼,血肉同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绝不是完整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议论文的“骨骼”了——没有了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也就无处寄托。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应该是文章的“筋骨”.只有“筋骨”分布合理,“灵魂”和“血肉”才能有所依附.可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也是写好一篇作文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几年来的语文试卷,作文占了“半壁江山”,要想在中考作文取得理想的分数,务必做到“一新一异”,即“立意新,表达异”。 “立意”,简言之。也叫确立文章的主题,它是全部构思活动的重要环节,“怎么写”主要靠它主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材料就像文章的“血内”,结构就像它的“骨骼”。有骨有肉四肢发达、体格健壮,这当然就好了,  相似文献   

8.
黄巧明 《现代语文》2007,(8):118-119
作为高考作文评分重要标准之一的“内容充实”,主要是指材料丰富、充足,典型精当。如果将文章的中心谓之“灵魂”,那么以丰富的材料构成的文章内容则是“血肉”。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文,老师常常要求预习新课,有些同学只是读上两遍,至多遇上生字新词,再查查字典就应付了事。下面归纳的五个“想”,有助于同学们预习能力的提高,不妨一试。一想文章的“[睛”——课文的题目。它的作用是什么?是概括文章主题还是指出文章重点,是揭示文章的思路还是题材范围,或是……二想文章的“灵魂”——课文的主题。它要表达作者写此文的什么意图、目的?三想文章的“血肉”——课文的材料。作者是怎样博采材料,精选材料,巧妙使用材料,从而使文章“言之有物”的。四想文章的“骨骼”——课文的结构。细细精读、逐段分析,作者先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躯体固然受灵魂统领,但灵魂也必须依附于躯体。作为文章的“躯体”,首要的就是要保证血肉丰满,筋强骨壮。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四肢。在关注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时,我们实不能忽视结构的创新。那么,写作时如何构建文章优美的四肢呢?常见的方法有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中考优秀作文,以记叙文、记叙抒情散文居多。记叙类文体,如果说情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让你的文章细腻深刻,含蓄生动,极富真实感和表现力。阅卷专家忠告考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刻画,不能一般性地陈说人物的所作所为,须知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常顶得上千言万语。”因此,在初三作文训练中,关注细节描写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仿写由扩句开始如果说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语言就是构成文章生命的“细胞”。学写作文须从学写优美精辟的句子开始 ,这是写作之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基础训练里 ,便不乏扩句训练。教师可借此精心设计 ,启发诱导学生拓开思路 ,激发想象 ,扩出精彩的句子。二、句子模拟更进一步模拟句子是在扩写句子训练基础上的一个深入 ,学生根据别人的句式 ,模仿写出句式 ,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作好辅导工作。这个训练可借助造句练习 ,象比喻句“……像……一样…  相似文献   

14.
“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充实”是丰富、充足、厚实的意思,具体就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质量高,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外衣,那么,文章的内容无疑是血肉。只有文章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内容充实”,在记叙文中就是指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作文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面对着波谲云诡的考场作文,考生如何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领阅卷老师的思维,夺取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显示鲜明的作文主题则是达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中尤为关键”者。  相似文献   

16.
石瑜 《广东教育》2004,(7):39-39
要写就精彩文章,章法和技巧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文章便没有血肉和灵魂,形式的精巧也掩盖不了内容的苍白。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要在“情”字上下功夫,要培育“情感之花”。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好比人的“血肉”,结构如同人的“骨骼”,那么语言就仿佛是人的“外衣”。常言道,衣冠不整,形象不佳。一篇文章的外衣其实也就是语言。离开语言这一合适的外衣,任何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结构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此,文章的外衣——语言是否合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要素。作品的内涵只有通过不长不短、不宽不窄的语言外衣,才能更好地得以显示。人们一般把写作主体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用好文字语言表达的内容算为真正的作文过程。在社会日益发展,交际日益广泛的今天,语言表达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就是如何给文章穿好外衣呢?这就要精心选择好文章的语言并对语言进行一番字斟句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四肢。在写作话题作文时,实在不能忽视结构的创新,那么,如何构建话题作文“优美的四肢”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目标诠释】 美国哲学家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文章的主题似人之“灵魂”,文章的内容似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架”。骨架至关重要,没有了健全的骨架,灵魂将无法寄托,  相似文献   

20.
做风筝     
葛磊 《良师》2004,(19)
经过我的再三请求,爷爷终于答应帮我做风筝。我们要做的是五角星风筝。先准备做风筝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红纸、透明胶,剪刀,固体胶;竹棍5根而且都要一般长(长40厘米,宽为1厘米);结实的细线3条,其中1条长100米,2条长40厘米。先把木棍摆成五角星的形状(如图1),然后用透明胶把木棍俩俩粘牢(如图2)。这样,一个风筝的“骨骼”就出来了,该往上加“血”和“肉”了。在桌上铺一张红纸,把风筝“骨骼”抹好固体胶放到上面,按风筝的轮廓裁剪红纸,红纸要稍大些。这样,风筝的“骨骼”和它的“血肉”联在一起了。再用边上多出来的“肉”把“骨骼”裹起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