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新宠儿——播客每个人都可以当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软件免费下载播客提供的节目,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被称为广播下一代的“播客”,一夜间成了继博客和RSS后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据美国研究机构的最新统计,目前美国已有 84万人在使用播客,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600万。  相似文献   

2.
只要一支麦克风,一部有上传下载、音频剪辑功能的电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人,随时、随地、随意地让世界听他们说话——这就是网络播客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施国龙 《新闻窗》2014,(3):58-59
在“微博”、“微信”、“博客”大红大紫的今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怀疑是写错了字,而此时“播客”(Podcasting)正在网上掀起网络广播电视革命的浪潮。用一个麦克风、一台电脑加上制作软件,播客爱好者就可以将自制音视频节目传到网上,从而“秀”出自我风采,众多网民只需要通过一个小软件自动下载节目到电脑、MP3或其他播放器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  相似文献   

4.
从中波到调频,从DAB数字广播到卫星广播,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都让这个近百年的传统媒体不断重焕生机。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下载到M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播客对于传统电台的影响2004年9月在Google上有关播客的搜索结果还不到20个,到2006年2月,已经超过6千万…  相似文献   

5.
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叫做“播客”的新兴媒体席卷全球。播客是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通常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这种网络交流方式显示出了一些与传统媒介不同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6.
兆杰 《今传媒》2005,(10S):63-66
2005年,网络世界涌动着一个受人追捧的新潮流——播客。“虽然在当前,播客还根本不能称得上是一个‘产业’,可以说它只是一种现象,但是如果照此速度发展的话,很快它就可能成为一个产业,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国内第一家播客网站的创始人“土豆网”CEO王微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播客,即英语的podcast或pod-casting,这个词来自于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其实就是指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视频音频节目。目前,国内播客之首的“土豆网”,拥有播客人数是7000~8000人,其注册用户不过6万多人,每天新增音、视频就有100来个。菠萝网创始人顾少峰表示,到2010年,中国播客用户将从目前的50万至100万发展到50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8.
栾轶玫 《今传媒》2005,(10):14-15
如果说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诞生就是技术的产物的话,那么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则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  相似文献   

9.
刘茂菊 《河北广播》2006,(C00):79-79
当播客在网络上窜红的时候,作为传统广播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认识播客,认为播客对传统广播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漠不关心态度和担心播客会替代传统广播的惊慌失措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播客的产生对传统广播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只要运用的好,那么这种影响就会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0.
金俊 《视听纵横》2006,(2):72-73
在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是一种“比博客(blog)”更新潮的概念,它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并下载到M 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它“的草根”特点,它自由的传播模式,让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一、什么是“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音译,是“iPod”(美国苹果公司M P3播放器)“和broadcas…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新闻实践》2006,(2):28-29
所谓播客,是POCTOAST的中文直译,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 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播客”网站为用户免费提供30M至100M的使用空间,“播客”可以用麦克风、电脑录下自己的声频版日记,然后传到自己的播客上。作者还可以选择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通过下载、订阅“播客”到电脑和MP3,就可以收听了。说到底,播客就是用声音和影像来写的博客,目前为止受限于网络技术主要以声音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碧霞 《视听界》2007,(5):101-102
2004年8月13日,IPOD的发明者美国人亚当·科利开通了世界第一个播客网站一一“每日源代码”(www.daflysourcecode.com),随后,因特网上掀起了一场播客风暴。截至目前,视频播客类网站约150多家。面对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人惊呼,“播客杀死广播明星”。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  相似文献   

14.
播客:自媒体的扩张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镇 《传媒观察》2007,(2):51-52
互联网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正当博客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比其更加前卫的语音、视频播客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悄悄席卷互联网。短短两年,播客已成为当今最火爆的网络新概念之一。2006年8月29日,中国宽频技术业务与投资峰会在京举行,中国播客网站十强正式出炉。土豆网、青娱乐网、我乐网、爆米花网、播行天下、MOFILE、100TV、六间房、宽客网络、爱播网等榜上有名。这一业界盛会向人们昭示:播客们的音视频共享网站正在悄悄改变传统传媒业的格局,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12月20日,新浪网正式宣布推出播客服务,这无疑是给火爆的播客世界再添一把干柴。新浪总裁曹国伟表示:新浪将推动播客在中国快速实现全民化,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独特生活的导演。  相似文献   

15.
赵红 《传媒观察》2005,(10):41-42
在闪客和博客流行之后,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字。与博客翻译自blog一样,播客源自Podcasting的意译,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自助广播。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  相似文献   

16.
王锐 《中国广播》2006,(9):71-72
“博客”(blog,网络日志)的概念已经为很多人所熟悉,而“播客”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感到有些陌生。“播客”,英文为 Podcasting,是一种数字化的广播,“播客”使用 RSS 技术,制作者将文件上传至互联网,使用者可以在线收听,也能订阅并下载到音频播放器中收听。因此,“播客”是一种支持个人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人们能够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收听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资本     
《网络传播》2006,(4):10
干橡互动获4899万美元风投;播客网站银河台获1000万美元风投;姚明2000万投向音乐下载网;英国网络公司8000万元冠名中超;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中国编辑》2006,(2):27-30
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新兴媒体——播客席卷全球。播客,不是博客,而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代网络新锐。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如果说博客颠覆了受众被动接受文字信息模式的话,那么播客则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收听模式。在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传播流程中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输、单纯的信息告知,已经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都是受众寻求的一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播客继承了博客的原创性和大众性,饱含着浓郁的“草根”情结,受到众多网络先锋们的热烈追捧,并且还有迅速主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正聚集着越来越多的被称为播客podcaster的人,他们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转录成声音文件放在互联网上,供其他播客免费下载.播客作为下一代网络广播的新技术,以其丰富的网络传播的内容和样式,在"草根"性小众或个人化传播模式下改变着受众的传播角色.  相似文献   

20.
播客来了     
2005年,播客,被作为一项新的网络技术、一个新的概念推到世人面前。这让互联网从业者看到了一扇新的门,也让它在互联网上风靡至今。2004年9月在Google上有关播客的搜索结果还不到20个,到2006年6月,已经超过6千万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