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当代的设计师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室内设计中的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融会和整合,从而使得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作者从居所建筑的历史演革到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传承发扬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设计风格与创意方面都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发生着改变,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建筑不同的风格与设计,追求标新立异与展现自我的信息时代,又对建筑烙上了哪些印记?文章中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上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对于现代人类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度过,"足不出户"的就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而室内空间由基本建筑现况而作了大致的空间框架,使用者不一定对空间满意,格局及结构又不易变动,如何用室内气氛营造来软化或美化建筑硬件,就相当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接触的东西,有历史建筑,也有现代建筑,这些建筑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本文将就建筑文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齐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308-311,291
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并成片区整体式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特有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历史根背景和对产生的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道外历史街区生活形态和受其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分析了其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提出对在保持和发展城市固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轮廓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装饰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中一场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内陆城市哈尔滨,经过本土化的设计与发展,呈现出典型风格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独特建筑立面形态特征,是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向现代风格转型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东红 《金秋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李东红 《今日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李洋 《科技风》2012,(1):253
建筑有其建筑意,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追求,各个国家、地区的建筑都是不同的。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泥土立方体建筑、中国的木结构大屋顶建筑,不同的建筑反应不同的东西,并各有其优劣。进一步分析中国古代的宫殿艺术,并阐述了中国封建礼制,来更好的认识中国建筑,审视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风格的转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探讨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高层建筑设计风格变化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彰显出了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同时也展示出了先人们惊人的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们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建筑室内设计也有了一些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国家当前的建筑室内的设计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融合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们的影响依然是很大的,在我国当前的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因此,通过对中国传统元素理解的基础上,围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崔静博  杨叶 《科技风》2013,(14):157
建筑设计要满足室内空间的美观、经济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外部形体也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风格,与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前瞻性规划及周围区域环境相协调。城市规划是以生态、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动态的协调和解决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以期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装饰图案是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最客观的记录,各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风格的传统装饰图案.装饰图案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体现了各族人民几千年来的喜闻乐见.本文对蒙古地区与中原地区传统室内装饰图案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两种历史文化下两地传统装饰图案多源的表现形式与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的历史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历史合民心的伟大创举,55个兄弟民族与汉族共同创建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这一创举的重要组成内容。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必须对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实行现代化改造的基本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地考察与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民族地区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各异,文化背景复杂,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发育程度不一,从文化特征上很难一概而论;但就各民族传统文化实行现代化改造,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化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而言,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建筑风格是建筑体现的艺术特点,建筑的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阶级的前提下形成的,受建筑的思潮艺术流派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分析揭示了一定时期的精神特征及表现.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层面,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各个国家不论民族、企业、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自身所归属的文化身份,并且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中,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的力量日益突出.在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始终保持民族经济、文化的独立性,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经济立场.本文认为,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是表现风格走向国际化的根本基石.现代设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文化,设计文化故而有其民族性.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又要注重其时代性.建立建全一个既有地域性、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可谓是蔚为壮观,受时代和国外设计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许多所谓现代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缺乏艺术的内涵与创造,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也远离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博大精深,更需要我们现代设计师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