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管以东 《科教文汇》2011,(16):173-174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生存、生活面临很多困境,贫困、辛劳、环境恶劣,这些弱势也给他们的子女带来很多的心理困扰,自卑,孤僻,敏感,仇视社会,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病现象日渐增多。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校园的象牙塔,一方面开拓社会资源,创建学校、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形成社会育人合力,开辟社会心理教育课堂,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指导农民工子女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研究这些都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安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可能无形中为子女的发展设置了"教育陷阱"。留守农民工子女缺乏家庭教育,进城农民工子女遭受教育歧视,新生代农民工常囿于教育瓶颈,这些都值得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作为农民工输出地的农村中学,有责任关注这一现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进行解读,并对如何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探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为我国中小学心理睫康教学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学之路,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亚丽 《科教文汇》2010,(16):172-173
目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朋辈教育”,加强贫困生心理指导,使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5.
外来务工子女分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两类,在其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因此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目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流动儿童的学习心理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外来务工子女在面对学校教育与人际关系的问题时普遍存在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上的不足。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改进。学校以及家长需要担负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并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他们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孙明珠 《内江科技》2015,(3):124+151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父母离婚后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些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孩子自卑、叛逆、孤僻等心理问题,亟需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所见所闻的例子,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阐述,以期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普及提高以及全民素质整体提高,也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结合我国的客观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从根本上实现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必须尽快地得到解决。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依靠城市的力量来解决,另一种是依靠农村教育的发展来解决。其中前一种不够科学,而后一种更科学、更根本,不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发展农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郑渊虬 《科教文汇》2013,(13):182-183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亲情陪伴等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关心关爱农民工子女一直是志愿服务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志愿队伍架构和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了高校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的特点和具体有效的做法,为高校开展此类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亲情陪伴等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关心关爱农民工子女一直是志愿服务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志愿队伍架构和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了高校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的特点和具体有效的做法,为高校开展此类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袁维新 《科教文汇》2012,(33):185-185,203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经济、生活、学业和就业等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辅导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峰雷 《科教文汇》2012,(20):183-18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专业咨询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育引导的载体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竹松  郭雅静 《科教文汇》2014,(27):203-204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持续增加的。就业难既造成人才的浪费,影响社会和谐,也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确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但仍有许多不足。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及心理层面的振兴,离不开系统的社会心理建设,需要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智力支持。文章阐明了乡村振兴对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性需求,分析了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1)将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2)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3)把乡村社会心理服务有机嵌入乡村社会治理;(4)加强农村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相关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元鲲 《科教文汇》2014,(20):212-212
近年来,高等教育保持了高速增长,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能否顺利、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内在原因。大学生在校期间多以团体为单位活动,更重视同龄人的看法,大学生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愿,乐于参与团体。因此,团体咨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团体咨询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索团体咨询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顺利、充分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存君 《科教文汇》2011,(22):176-177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贫困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与帮扶,有助于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老龄化形势严峻,而我国更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亟需一些能够反映国情的有针对性研究成果,包括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理服务的研究。文章以2012年和2014年江苏省所辖13个地级市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已有老年心理研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特征;从生理、社会和个体3个方面阐述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基于江苏省老年心理健康实际工作,阐述了具有一定引领性且对其他省份具有借鉴作用的心理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何玉桃 《科教文汇》2012,(7):162-163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对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通过在高校开展性别教育、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将女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珍娥 《科教文汇》2012,(23):139-140
高职英语素质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同时也包括对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职英语素质教学可以通过改善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态度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