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石膏、硼砂不同组合用量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石膏450kg/hm^2,硼砂8.8kg/hm^2,可望获得花生产量3915kg/hm^2,比不施钙、硼花生产量3270kg/hm^2,增产19.72%。  相似文献   

2.
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胡麻新品种宁亚14号,主要特征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比较稳定。在川水地种植增产潜力较大,种子产量为1932.0∽2275.5kg/hm^2,最高亩产2383.5kg/hm^2,比对照宁亚10号平均增产12.7%;生育期95∽115d,适宜在宁南山区的阴湿区和半干旱区的川水地及肥力水平较好的旱地种植,也可以在毗邻省区的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纯氮与浇灌浆水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拔节期追施纯氮120kg/hm^2、不浇灌浆水的产量为7884.0kg/hm^2居冠,显著高于孕穗期追施纯氮105kg/hm^2、灌浆初期喷施纯氮15kg/hm^2,并浇灌浆水处理的产量,其它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三个超7500kg/hm^2的高产小区的群体动态、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下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985.0kg/hm^2,大豆茬最低5602.5kg/hm^2。个体生长冬前表现较好的为油葵茬,拔节期表现较好的为玉米茬。不同茬口对同一品种的群体消长动态影响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群体消长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冀东地区越冬菠菜氮磷钾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地区越冬菠菜(唐山大叶)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菠菜新鲜茎叶产量在92544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新鲜茎叶,植株需吸收N3.073kg,P2051.152kg,K203.772kg,比例为1.00:0.38:1.23。3月2日~4月10日是植株吸收N,P2O5的主要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吸收量的70.14%,66.12%;3月12日~4月10日是植株吸收K2O的主要时期,占总吸收量的64.67%。收获时,植株吸收的N,P2O5,K2O主要贮存在绿叶及花茎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参数,建立旱稻产量目标性状的氮磷两因素效应编码值回归方程,从挖掘方程所蕴藏的信息得出,旱稻高产最大施肥量为N298.65kg/hm^2,P2O5 203.70kg/hm^2,产投比8.8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266.75kg/hm^2,P2O5 186.6kg/hm^2,产投比9.76,并对单因素效应及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冀东地区越冬菠菜钙镁硫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冬菠菜(唐山大叶)新鲜茎叶产量在92544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新鲜茎叶,植株需吸收Ca0.848kg,Mg0.561kg,S0.411kg,比例为1.00:0.66:0.48;3月2日~4月10日是植株吸收Ca,Mg,S的主要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吸收量的72.91%,62.74%,72.65%;收获时,植株吸收的Ca,Mg,S主要贮存在绿叶中。  相似文献   

8.
甘薯“冀审薯200001”氮磷钾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冀审薯200001”块根产量48900kg/hm^2水平下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鲜薯,植株需吸收N7.58kg,P2O5 2.64kg,K2O11.47kg,其比例为1.00:0.34:1.51;栽秧后55-81d是植株吸收各种养分最多的时期,分别占植株总吸收量的52.95%,45.83%,55.69%;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中N、P2O5、K2O的含量及吸收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新稻11号高产栽培应走小穴密植,中、低氮肥,分期施氮的技术路线。每hm^2栽插密度不少于28.13万穴(每穴插3~4苗),施氮量控制在255~352.5kg/hm^2,采用底、面肥40%、分蘖肥50%、保花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每hm^2的稻谷产量可达9729.5~9864.8kg/hm^2,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和田地区于田县,设计5892m3/hm^2、6714m^2/hm^2、7916m^3/hm^2、9353m^3/hm^2等四个灌水定额,针对滴灌葡萄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葡萄耗水规律以及葡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当灌水定额为573m^2/hm^2时葡萄一行两管布置模式土壤剖面含水量分布最优;葡萄的耗水高峰在果实膨大期,日均耗水量都在15mm左右.灌水量为5892m3/hm2时葡萄受到明显的水分胁迫,葡萄生育期提前.灌水量7916m^3/hm^2时葡萄产量最大,达到18450kg/hm^2且葡萄水分生产效率最大,回归分析分析表明当灌水量为8727.5m^3/hm^2时.葡萄产量最高.研究结论可以为极端干旱区葡萄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强筋小麦高产优质优化施肥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筋小麦产量6760kg/hm^2以上,在高肥力地力基础上纯N总施用量为302.25-315.90kg/hm^2,K2O总量120.3-137.4kg/hm^2,其中70%作底肥,30%越冬后返青前作追肥施入,另外底施P2O5150kg/hm^2。小麦产量5250kg/hm^2以上,施纯N总量221.7-243.0kg/hm^2,K2O总量82.5-100.05kg/hm^2,除70%作底肥外,其余30%于拔节后至孕穗前施入,另外底施P2O5120kg/hm^2。  相似文献   

12.
对17个杂交棉品种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生育形态性状、抗病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据此优化了皮棉产量在1500~1725 kg/hm^2的高产优质杂交棉选育模式参数,并对各类性状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旱地冬小麦集水补灌的播期密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3(10月),播期A2(9月24日)与播期A1(9月17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最优组合为A3B2即10月1日播种,播量300万粒/hm^2,产量达3441.0kg/hm^2,该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达16.05kg(mm.hm^2),并对A1、A2、A3播期的冬前,拔节期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薯“冀审薯200001”钙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冀审薯200001”块根产量48900kg/hm^2水平下Ca,Mg,S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鲜薯,植株需吸收Ca4.63kg,Mg1.59kg,S0.78kg,其比例为1.00:0.34:0.17,栽秧后55-81d是植株吸收各种养分最多的时期,分别占植株最大累积吸收量的52.58%,65.51%,49.53%;收获时植株吸收的Ca、Mg、S主要贮存在茎叶中。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施用硫酸锌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6.
高产水稻氮、磷、钾肥力效应模型及施肥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氮、磷、钾3因素4水平15个处理组合田间试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以水稻产量为目标性状的N,P,K肥力效应回归模型,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得出:水稻产量9750~11250kg/hm^2的施肥量,在施有机底肥4.5万kg/hm^2的基础上,施纯N 86.12~93.87kg/hm^2,P2O553.92~66.08kg/hm^2,K2O 54.20~65.80kg/hm^2,并通过高产水稻产量结构的数学模拟得出不同高产水平的结构指标值。  相似文献   

17.
强筋小麦济麦20施肥模型和最佳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优质强筋小麦以产量为目标性状的氮磷钾三因素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得出:小麦产量8250kg/hm^2需施纯N 162.59~180.83 kg/hm^2,P2O590.92~98.49hm^2,K2O 78.75~85.45 kg/hm^2,并对单因素效应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夏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使优良品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研究了不同群体效应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在6.75~7.5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则下降,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75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追氮时期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强筋小麦在基肥和追肥比例为5:5,施氮量以15kgN/667m^2为宜;以拔节 孕穗期分期追施效果最好。不同追氮时期和追氮量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性状和角质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氮磷钾营养与白肋烟农艺性状及氮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及氮组分含量与施N量、N:P2O5及N:K2O比例关系密切,单产、比叶重、烟碱与施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叶面积、田间叶面积系数、上中等烟比例、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与施N量呈显著正相关.三要素对茎围、单株叶面积、田间叶面积系数、单产、上中等烟比例、总氮、烟碱、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N〉K〉P,比叶重、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则为N〉P〉K.农艺性状与氮组分含量的关系也较密切,总氮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顶叶面积,烟碱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总氮、烟碱、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与茎围,蛋白质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显著正相关,而氮/碱与株高、茎围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试验结果,以施N270~300kg/hm^2,N:P2O5:K2O为1:0.5~1:2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