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几年来,对等网技术(Peer to Peer,P2P)在对等计算、资源共享、应用层组播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别对P2P技术和流媒体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通过对P2P流媒体数据分发模型各自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对比,对未来大规模网络部署P2P流媒体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组播是一种相对复杂并且高效的Internet数据传输技术,而组播实现的关键是组播分布树的建立。详细介绍了两种组播分布树的实现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介绍如何利用组播分布树实现IP组播。  相似文献   

3.
针对P2P网络的最基本特征:网络节点对等,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高效的解决P2P流量识别方法,该方法没有用到应用层的协议,不需对数据包进行应用层解析,只判断源地址、目标地址及端口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执行效率高,并且对加密数据包以及未知P2P应用的数据包都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P2P应用层多播协议模型RLP2P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通道质量、鲁棒性和控制开销是表征应用层多播性能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对可扩展基于域的多层结构P2P应用层多播协议模型RLP2P的综合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与Narada应用层多播协议模拟对比分析表明,数据通道的伸展率优于Narada协议,增加5%;在链路和节点上产生的压力比Narada协议减少25%以上,且分布均匀,特别是多播组成员增加时尤其显著;控制开销比Narada协议减少60%以上,在域内节点数为100,其控制开销小于等于1Kbps,且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节点加入和非正常离开时的最大丢包率小于1%;Query消息平均延迟为8.5×10-2s,减少延迟达30%.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MPLS组播的必要性及应用合并组播树的概念.利用量化分析的手段,论证了采用MPLS合并组播树,对减少MPLS组播域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表项和标签数,达到路由合并目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IP组播将数据传输至组成员时常遇到路由器为每棵组播树保存转发状态的扩展问题,聚合组播技术使得多个组播组共享一棵分布式树,可有效减少需要保存的组播转发状态。提出算法,为每棵组播树都赋予一个代价值,当最优解中聚合组播树数目相同时,可优先选择较小代价值。由于相关算法限定带宽浪费率范围,即限定可增加的节点数目,所以算法可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使用最小集合覆盖思想,设计求解聚合组播问题蚁群优化算法,实验表明,此算法能取得较好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个新的建树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应用层多播。考虑到应用层上两点间代价的不对称性和实时性要求,设计出一种基于源端的多播树建立方法,以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及时收到组内其它任何一个成员发送的报文。多播组的成员通过测量应用层的点到点的瓶颈带宽和往返时延获得链路代价,并分别以自己为根节点建立多播树,以便在报文转发时确定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布式哈希表(DHT)的P2P系统的安全问题,首先从不同的层次分析了其路由层、应用层等面临的安全威胁,然后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构建其安全防御体系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如何高效地搜索资源是Peer-to-Peer(P2P)网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大多数P2P只支持基于文件标识的搜索,用户不能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搜索。将改进后的基于互关联后继树的全文检索模型应用到混合式P2P网络中,它将全文看成一个字符流,利用多棵二层树组成的森林表示这个全文字符流。由主索引、附加索引和删除文件列表三部分组成独特的索引结构,很好地解决了索引的更新问题,提高了混合式P2P网络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络RCP(Ringed Crossed cube Petersen)拓扑结构被提出后并没有给出组播算法.本文利用RCP(n)网络的正则性、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比Qn,HP(n),RHP(n)网络直径更短和构造开销更小这些特性,按照构造组播树的方法,给出了RCP(n)网络的组播路由算法,并对该算法作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了P2P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上传、下载管理机制。重点对P2P传输过程中的资源调度分配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P2P应用程序中数据下载源的选择策略和网络性能的分析,得出了衡量数据下载性能优劣的基本原则,并对BT应用程序的下载策略进行了评估。对P2P应用程序的上传策略也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传输过程平衡点的寻找方法。  相似文献   

12.
P2P systems are categorized into tree-based and mesh-based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topologies. Mesh-based systems are considered more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but require optimization on latency iss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ent subscribing mechanism (CSM) to eliminate unnecessary time delays during data relaying. A node can send content data to its neighbors as soon as it receives the data segment. No additional time is taken during the interactive stages prior to data segment transmission of streaming content. CSM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First, every node records its historical segments latency, and adopts gamma distribution, which possesses powerful expression ability, to express latency statistics. Second, a node predicts subscribing success ratio of every neighbor by comparing the gamma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the node and its neighbors before selecting a neighbor node to subscribe a data segment. The above steps would not increase latency as they are executed before the data segments are ready at the neighbor nodes. Finally, the node, which was subscribed to, sends the subscribed data segment to the subscriber immediately when it has the data segment. Experiments show that CSM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ntent data transmission latency.  相似文献   

13.
P2P(Peer-to-Pee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用户如果想在网络中访问某些数据或者需要某些服务,可以不通过相关的服务器或中间设备,而把依赖分散到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其应用的核心技术是资源搜索机制.本文根据其网络模型特点,分析并研究了四种典型的资源搜索算法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14.
P2P作为一种与服务器/客户端对立的网络架构,其应用近些年来在互联网中发展十分迅速,新的P2P应用更是层出不穷.分析P2P网络内容分发中心化时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指出它们的优缺点,结合CDN和P2P关键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轻量级的P2P传输系统,对网络流量、资源分块和分段大小的控制,提高资源查找的效率,从而简化P2P资源的查找实现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保证缓存数据与服务方数据保持一致一直是缓存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移动Ad hoc环境的P2P系统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缓存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Ad-Hoc网络的移动P2P系统协同缓存一致性维护算法.  相似文献   

16.
P2P技术的发展引发了Internet应用模式的研究。为了寻求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用户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法,P2P文件共享的方便和耗费带宽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传统主动、被动测量方法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借用国外在两种测量的融合上提出优化P2P网络新的理论思想,并从小波分解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垃圾邮件已成为当今邮件系统的主要问题,垃圾邮件发送者通过伪装邮件来逃避反垃圾邮件系统的检测.针对目前的垃圾邮件过滤器大多数单机运行,所能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较少,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点对点(P2P)的无服务器的E-mail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有效地实现了相似邮件的聚集,从而达到了过滤垃圾邮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学单位教育资源分布的特点,以带有主节点的P2P(P2P with Super-peer)网络为基本架构;以RDF/S为资源描述结构。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整合平台。解决了基于关系数据模式的虚拟RDF视图的构建;解决了SPARQL查询向SQL查询的转换,从而实现了异构教学资源之间的跨模式、跨语义的集成。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和进一步发布资源的链接数据作好准备,丰富了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P2P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P2P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P2P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管理模型的结构已经向层次化、分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它与用户分配的事务密切相关,快速处理用户提出的任务,最终要达到用户的满意.在现有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P2P技术,分析出一种更高效的网络管理模型,以满足大型异构网络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