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小语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引起热烈的争鸣,众说不一,至今尚未定论。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实践、思考认为: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提法欠妥,应  相似文献   

2.
《新大纲》规定:“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我们进分阅读教学,在讲解课文时,就是按照“整体——部行——整体”亦即“综合——分析——综合”的顺序进行的。《新大纲》为什么要把这个老问题重新提出来呢?值得我们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3.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此,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用了“初步综合阅读——深入分析阅读——进一步综合阅读”的步骤.力求摈弃迂回而追求简捷,避免讲读分析的支离破碎,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其理论基础便是整体性原则.无疑,大纲向我们指出了一种在一般情况下收效良好的阅读教学程序.但是有的同志把不采用这种程序的阅读教学统统斥为“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其关键是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4.
1986年年底。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教学”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段话就是通常说的“整体——部分——整体”。1989年年底,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整体——部分——整体”作了进一步阐述:“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讲读课文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整体教学法落实了大纲所指出的教学规律,它避免了讲读分析的支离破碎,注意文章的整体把握。我们循着这条规律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谈谈我对整体阅读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完整地提出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程育和原则。1987年的大纲虽然也提及“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没有具体深入的阐述。义务教育大纲据出:”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阅读教学程序中的第一个‘整体”,是引导学生先概略地把握课文,初步明白该课主要讲什么。这一个”整体“很重要,是深入分析各部分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此,教学第六册《一个降落伞包》,在深入另析8…  相似文献   

7.
关于阅读教学,在1986年审定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即现行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大纲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例如教学的时候忽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只注意学习其中的某些词句、某些段落;又如把一句句、一段段割裂开来进行分析串讲,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缺乏整体的理解,这些做法违背了阅读的基本规律,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大纲提出的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大纲”指出:“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可以说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一条规律。我们对这条规律如何理解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阅读教学过程,应分三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讲解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一篇文章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统一体。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围绕  相似文献   

9.
拜读贵刊1997年11期发表的“应该提部分——整体——部分——整体”(以下简称“应”文)一文,对作者提出的观点不敢苟同,略陈管见,恳请小语界同仁批评指正。第一,“应”文混淆了“过程”与“入手”两个概念。首先应明确大纲提出的“整体——部分——整体”是“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巴盟教研室高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论述阅读教学时有这么一句话;“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大纲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它明确地指出了讲读课文,必须处理好部分...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小语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引起热烈的争鸣,众说不一,至今尚未定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结构是教学环节依据一定的教学原则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教学框架。它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严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安排好整体与部分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当前阅读教学结构中普遍存在着“小头、大肚子、秃尾巴”现象,即淡化整体教学概念,只重视部分教学的现象。这就使教学环节的时间比例分配失调,加重了第二课时对“部分”的教学任务。因此,有的教师提出拓宽第一整体、强化第二整体的教学结构新思路。笔者认为这种新的教学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作用,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均衡又充分地利用好三个课时,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来凤华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一文说道:"当下的整本书阅读存在‘茫然无措’‘无所作为’‘越俎代庖’‘急功近利’‘模式僵化’等困局,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是个正在探索的课题。"[1]笔者认为,走由课内到课外,由局部到整体的道路为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已经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了,其实不然。自从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表以后,经过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热烈讨论,其中涉及到小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部分,意见还不尽一致,对此,似乎有再认识的必要。小学阅读教学要与培养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三个面向”能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贯彻的一个关键。《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它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个性,这个提法是正确的。但是,阅读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学生会看书报,而是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16.
讲读课文“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应从整体人手。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亦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其意义就在于它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围绕中心组织教学———“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思路探讨○中宁县余丁完小雍建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整体”是针对一篇文章而...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到“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我是这样理解的,落实在具体一篇课文时,应按照“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整体优化”的顺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要使语言训练切实到位,必须要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整体理解”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的卷首语《班子应该有“异己”》(以下简称“《班》文”),又读了同刊2002年第l0期的《班子应该有“异己”吗?》(以下简称“《吗》文”)。笔者认为,《班》文和《吗》文中的观点都有欠妥之处。此句名言为何意?“眼睛里不能有沙子,班子里应该有‘异己’。”对这句由中学校长高度概括地提出来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第一,从语法句式上说,这句至理名言应该是一个对偶型的语法句式。至理名言前一句中的“眼睛”一词应该是“班子”的代名词;“沙子”一词应该既可以指“‘沙子’型的‘领导’”,又可以指“‘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