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霆 《新闻世界》2009,(8):104-105
近些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加大。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3·14”藏独事件、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这些对媒体提出了严峻考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其引起的社会舆论具有巨大的威力,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媒体报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问题不仅是政府处理危机公关的首要议题,也是新闻传播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年的南方冰冻雪灾、"3·14"西藏拉萨事件、"5·12"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视阈、以新闻传播类16种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为研究范本,爬梳并探讨我国突发事件的报道方法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鹿奶粉事件、雪灾等等,无论是重大主题报道,还是突发事件报道,可以说网络媒体在其中都占据了制高点,开辟了新闻报道新时代。如何在首页给广大网民提供一个更加丰富、优顷、全面、立体化的信息平台,浙江在线等各大新闻网站做了一些编辑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受到影响的不止中国乳制品行业,还牵连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2008年9月13日下午,网上出现一封据称为三鹿集团的内部文件,称在最近三鹿的公关危机中,曾计划投放300万元人民币,寻求百度协助屏蔽关于三鹿集团的一切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5.
王娟  李永红 《新闻世界》2008,(12):20-21
频频爆发的突发事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恐慌,而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功能发挥程度的好与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中国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试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起,对比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的发展变迁,剖析我国突发事件报道进步的原因,并对我国大众媒介突发事件报道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佳芝 《新闻世界》2009,(9):100-101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三家报纸2008年9月12目至12月25日间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国内媒体如何建构“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资料表明:三家报纸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主要呈现的版面是国内新闻版;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新闻来源以本报和新华社为大宗;最主要的报道主题为事件追踪、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消息来源的选取仰赖政府单位、相关业者和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7.
政府是天然的信息把关人,2008年9月份突发的几起事件再一次考验了地方政府对于"把关人"这一角色的演绎能力.2008年9月13日下午6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国务院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六项措施,以遏制事态发展和解决相关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媒介对突发危机事件预警责任的缺失.媒体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感应系统,应该及时对公众履行它最基本的信息告知功能.建立媒介预警机制,促进媒体信息公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在这些非常时刻,媒体以前瞻、快速、准确和人性化的报道,为社会和受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情支持。然而,对这些重大危机事件的报道,媒体也有踯躅不前、处置失当之处。经过2008年的洗礼,媒体更应深刻认识在危机事件中自身所应承担的重要预警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冰雪灾害、拉萨暴乱、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假唱"事件及刘翔退赛、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等众多震惊海内外的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对中国媒体的因应之策提出极大挑战.而突发事件报道的纡曲与突破,也多方面、多层次地改变了中国的媒体生态环境. 学界对2008年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及效果等,做了一系列及时而深入的分析,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是近年来鲜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哲 《青年记者》2012,(20):12-13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增多,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的"小龙虾致病"、2011年"地沟油"事件、2012年"毒胶囊"事件等,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均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与"一般危机"相比,公共卫生危机影响范围较大,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有着严重威胁.大众媒体在危机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危机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泷予 《新闻世界》2014,(11):112-114
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一直是媒体的关注重点。本文选取《明镜周刊》与《人民日报》对"中国奶粉近况"的报道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报道侧重点、报道视角及报道风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3年SARS事件借助于大众传媒的"高调亮相",标志着大众媒体大规模介入到公共危机治理中,这一点在其后的2004年禽流感,2008年"5·12"大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2010年西南干旱、玉树地震、校园凶案等一系列公共危机治理中得以进一步展现.由此大众媒体成为政府危机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试图在多元危机治理的视域下分析其中网络媒体的危机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三鹿毒奶粉"事件报道中,媒体和三鹿公司之间经历了从共谋、对峙到破裂的戏剧性变化.媒体在与政府、广告商以及受众的多维关系中多次转移结盟关系:媒体的新闻生产采用了"关键时刻政治正确性优先"、"参与利益锁链中的危机公关"、"民粹主义话语"及"自我批评式的反身性"等多种生存性策略."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媒体报道,表征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传播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已经转化成制度性风险,中国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只关心自身经济安全而缺乏专业主义价值担当的怪胎式利益团体.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在这些非常时刻,媒体以前瞻、快速、准确和人性化的报道,为社会和受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情支持.然而,对这些重大危机事件的报道,媒体也有踯躅不前、处置失当之处.预警责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在三鹿奶粉被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勒令全面停产整顿,并紧急召回中国市场问题奶粉的同时,中国网络媒体也陷入“屏蔽门事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事件的起因在于三鹿问题奶粉的危机公关事件中,中国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被指撤掉了以前有关三鹿问题奶粉的负面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三鹿集闭原董事长田文华等四高管的落马,"三鹿奶粉事件"算是过去了,据悉民众在指责唾骂"杀人奶粉"、"黑心奶粉",为患儿生命健康惋惜的同时,对"三鹿奶粉事件"处理是满意的:政府采取了高效、透明的措施,一方面废止实行了9年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震动全国的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被公告天下.这距首次报道问题奶粉已有半年多之久.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媒体在舆论监督、社会预警方面是缺位的,至少不够称职.尽管在三鹿奶粉的问题被曝光后,媒体迅速地跟进,探寻发生问题的根源,告知公众事件处置的最新进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公众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但由于此时距问题奶粉被发现已过去半年多,媒体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信息告知的,面对这一公共事件,公众的知情权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媒体仍然不够尽责.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以来,学术界就开始了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与探讨.中国也先后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2月的冰雪灾害、5月的汶川大地震、9月的三鹿奶粉等事件,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同样面临着"风险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