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要写出趣味、写出波澜,才能吸引人。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课本的"表达交流"《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中,写到:"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即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常见的技巧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悬念":"欣赏戏剧、影  相似文献   

3.
皇宫的寓言     
一篇经过精挑细选而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文章,它的点评或推荐的话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早在栏目问世之初,即有老师提出:"点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不要让原作框死,笔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学识、观念,纵意而谈,要引发读者的思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你们觉得哪些点评达到了如此境界呢?应该确实不少吧!以下两篇选文,一为小说,一为科技类文章,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经过点评,让我们对人类智慧的两端--文学和科学均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中蕴涵着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美"蕴涵在语言文字背后,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对必要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体会文章中的"美"。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美",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是通过读者朗读,重塑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过程。教师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牛俊丽  周洁 《辅导员》2012,(27):56-57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着重号(·)"是这样解释的:"用在横行文字的下边或竖行文字的右边,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在文章中,这些"小、黑点"往往特别引人注目,读者往往也最先观看被它标注的内容,并容易留下较深的印象。由于"着重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经常被用于文章之中,强调指出某些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我发现,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把"着重号"巧妙地用在学生的评语中,一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在谈及说明性课文背后的思维魅力前,理所当然地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说明性文章. 一般说来,文章的体裁有四类: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所谓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汉语大辞典》)也就是"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通过介绍事物、解释事理而向读者传授相关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写作技巧》)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说明性文章"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只要是以"说明"或者"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可视为说明性文章.这样的文章入选语文教材,也就是说明性的课文了.  相似文献   

7.
[写作指引]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就是文章的中心.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中心不仅仅要存在,还要突出、明确.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内容是"如何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8.
作文一要具体,二要生动,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老师经常给这样的评语: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作文具体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速览     
《教育》2012,(25):8
阅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教育界》2012年第23期刊登李春慧文章指出,现代阅读学认为:"在书页把意义传输给读者的同时,读者也把意义赋予了书页。阅读理解是由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而获取的。"读文章不仅要读文章背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在传递内容的同时告诉读者文章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凡是大家的作品,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与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本位"的理念十分契合。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分析,就应该将关注的焦点指向文本的语言表现,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领悟作者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整合,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十分重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画蛇添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2.
薛锁英 《文教资料》2009,(18):256-257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正【成功要诀】情感的积累、孕育是基础,提炼、升华是关键,只要能把握住这些重要环节,我们就能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来,让人读之如品香茗,芬芳四溢!【解读秘诀】好文章应该是有感情的文章。而能够拨动读者心弦、引起读者思绪万千的,惟有浓浓的真情。因此,我们要用心感悟生活,学会融情于文,只有这样的作文才会闪射出诱人的光彩。怎样才能文注真情、以情动人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走进生活,积累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没有眼泪,读者就没有眼泪;作者没有笑声,读者就没有笑声。有过读写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强调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让读者爱不释手,才会被人们反复传诵。这也给我们的作文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或阅卷  相似文献   

15.
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老舍在谈写作时说过:"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我有个意见,就是要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你要是一会儿‘然而’,一会儿‘但是’,一会儿‘所以’,老这样绕弯子,不但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这些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确实是指导写作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16.
写记叙文在"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这一整体目标指导下,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让文章出彩。关于描写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  相似文献   

17.
【文题】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一、话题作文一般来说要特别注意开篇的切题和结尾的点题,这样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比如本篇话题是"责任",可以用设问的方式切题:何曰责任?然后用典型事例作答。也可以用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5,(7):12-13
<正>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文采,能够彰显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才气,增加文章的美感,从而赢得读者的喜爱。要使文章文采飞扬,需要从词语、句式、修辞、事例、意蕴等方面进行精雕细刻,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一、词语,力求准确生动写作时要锤炼词语,从多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力求做到"字字推敲,句句斟酌",这样才能使语言简明精炼,含蓄隽永。如,下面这个文段:下了车,登上园中的观光塔,俯瞰千亩枣园,郁  相似文献   

19.
<正>明朝谢榛在他的诗评《四溟诗话》中提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言下之意:凡是好的文章,它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般响亮,使读者为之一震,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到整篇文章之中。题为文眼,拟题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那要给作文拟个好题有哪些方法呢?一、紧抓物件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  相似文献   

20.
<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要看对象,作文要看读者。叶圣陶先生认为"任何文章都预想有读者,一切所谓文章的法则,目的无非是便利读者"。所谓"预想有读者""便利读者"即要有读者意识。由于近年"任务驱动"越来越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设计理念,"作文要有读者意识"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读者意识即作者为了达成写作目的,努力运用读者喜闻乐见或有利于读者接受的方式来表情达意。但是,对考场作文来说,情况要复杂得多。本文试就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的拟题策略进行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