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时间意义上说,采写效率是新闻的生命.而提高采访效率是提高写作效率的前提。采访效率低下。即使记有“七步成诗”之才,恐怕也无济于事。采写好比做饭.采访得来的材料是米,记的笔力是柴,有米无柴,徒叹无奈;有柴无米,烧穿锅底。  相似文献   

2.
采访之乐     
写报道没有素材就好比巧媳妇无米,难以为“炊”。要解决“米”的问题,就只好东奔西跑找“米”下锅。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这找“米”之中也有诸般乐趣,如果有段时间不往外跑一跑,采购点“米”回来还浑身不自在呢。因此,采访是通讯员生活的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内容。采访乐趣多。为浓缩这种乐趣,凡二、三公里的近距离采访,我一般步行,这样既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也可以通过思考,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而5公里以上较远的地方,那就只有利用双休日乘车采访,乘车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可以与被采访者多交流交流,有时还可以与被采访者…  相似文献   

3.
我所在的兰州记站.面对着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的驻军。这里有一系列全国乃至世界之最:有海拔5390米的全军最高的前哨班.有夏季温度可达摄氏42度的火洲吐鲁番,有冬季温度可达摄氏零下54度的“冰窟哨卡”.有封山期长达8个月的“雪山孤岛”.有每平方米多达1700个蚊虫的“蚊虫王国”,有持续时间长、风速超过强台风的世界最大的风口区,有全军距离北京(7000多公里)最远的边防连,  相似文献   

4.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中,最难忘的是宿营在克克几格达写日记。那天中午,沙漠中热浪灼人。为避暑,我们的宿营地支起一块8米长、5米宽的红白相间的遮阳布。大家挤在下面的有躺有卧熬时间。一般来说,沙漠中晚7点钟以后,太阳不再毒辣辣。我怕晚上再行军,误了日记,赶紧把本子按在腿上写起来。开始,尽管我呼吸困难,仍坚持着。一个多小时后,感到有些眩晕。我问旁边的队友陶宝祥,怎么这么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我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十几天的采访,这段难忘的经历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是我在记者生涯中深受启迪、收获颇丰的篇章。哪里有祖国河山,哪里就应有新闻记者环保问题是海外舆论关注的中国十大问题之一。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新疆、青海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64摄氏度,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在最暖和的7月,白天都要身着棉袄,区内居住的19户牧民屋内炉火常年不断。“横空出世莽昆仑”。巍巍昆仑磅砖的气势历来是中国西域之象征…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采访时总是随便找个本子或纸片,用完后就随手扔掉了。老通讯员批评我这样做不好,说使用采访本也有讲究。访问,怎样使用采访本才更科学呢?北京驻军肖吴肖吴同志:采访本是为采写新闻服务的,如何使用采访本,应从各人的实际和习惯出发,不必“一刀切”.但使用采访本确实也有个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这里,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采访本要采访专用,不能随便将日记本、笔记本、摘抄本拿来当采访本用。这样,采访本便于查找和保存。二、采访本要精巧,便于携带,用完一本,再用一本。如果能编上…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必须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摄影记者.更是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问亲临现场。采访完海啸峰会后,我转道棉兰.于2005年1月8日晚上10点搭乘美军直升飞机才到亚齐。离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已经过去12天.相比国际媒体《泰晤士报》、《新闻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上已经晚了。不过.那边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众多的灾民、国际救援组织、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就在我1月13日从亚齐回到棉兰的第二天.还在机场赴亚齐办理证件处碰到悉尼一名65岁的老记者要赶往灾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是发明创造的栋梁,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导师.他们是民族的精华,人类的精华.他们以献身勇气探索未知世界,以聪明才智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他们的默默奉献精神需要社会理解,他们的可歌可泣事迹值得大力报道.采访科学家、宣传科学家是科技新闻和科普创作的战略任务.我作为一名记者,从事科技新闻、科普宣传20多年,采访过省内外、国内外不少科学家.怎样采访科学家,有一些感受.一、先读科学家的书科技新闻、科普创作的采访与其它的采访一样,除了临时的紧急采访任务外,一般都要做一些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我采访科学家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堰、溱东等乡镇,主要圩区地面真高只有2米上下,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护坝、固圩、封闸、抽水……,到处一派紧张气氛。天黑下来,时堰镇机关食堂晚饭已上了桌。忽听在办公室接电话的女镇长失声叫道:“不好,溱东的四永圩破了!”听说大坝一破,圩区内的7000亩农田和一千多户人家就要遭没顶之灾,我忙和同行的东台报  相似文献   

11.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对采访他的记者说,采访他要付费。因为“我说的话受知识产权法保护”。(见《西安晚报》2月26日)孙道临的做法,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基本是三派:支持派、反对派、奉献派。我属支持派。理由有二:首先,采访对象提供的内容具有知识产  相似文献   

12.
王晓鸥 《传媒》2001,(11):44-46
穿行原始森林 下山跌跌撞撞,不由微微屈膝,重心后倾,增加阻力,避免跌倒。才冲过陡坡,眼前横着一块百米长的大冰坂,年复一年的积雪覆盖而成,突兀在褐色的山崖上,远看像雪舌头。我不知怎么走?会不会有冰窟窿?旺堆说,用脚跟踩着他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6日是一个星期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查看一下当天的最新消息。在印度新闻网站头条的位置上.一个陌生的英文单词跳进了我的眼里:TSUNAMI。拿起手边的字典查了一下才明白,这个发音听起来像一道日本菜名的词意思原来是“海啸”,但是我当时一点也没意识到,这个生僻的英文单词将在随后一周到几周之内成为全世界各类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14.
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从1985年第一台BCM/3A国产计算机的使用就引入了电算化的应用,经历过DOS;Netware和WINDOWS系统,在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立项实施的雪莲CIMS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中物流及信息流的优化管理.2000年10月通过验收,成为国家863/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工程围绕降成本增效益,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成功实现了以市场为驱动,生产与销售快速反应机制的完整闭合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触网之缘     
陈彤 《网络传播》2005,(1):88-89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机缘巧合。1997年那年,春节长假刚过.我就去一位朋友开的公司作客;那个公司所在的地方,距我现在的住所不到500米.而离现在的办公室也只有一公里距离,那里是现在海淀区苏州桥往西.过了蓝靛厂桥大约100多米.在目前的上河村带。  相似文献   

16.
2000年9月15日,为扎实、有力度、全方位地报道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报社成立了以总编杜耀峰为首的报道团。报社领导将一份重要的采访任务交给了我和苏昕及三秦报的罗云云,全程跟踪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陕西一切活动。开始采访杨振宁博士,我们以为报社肯定会为此次采访创造一切条件,该准备的证件、行程时间表都会齐备,但是出乎所料,到了16日也未见动静。于是我和苏旰商量,没有条件,现在就自己去创造条件,完成采写任务。 意外收获 9月16日,我们乘车前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办理进机坪接…  相似文献   

17.
我在青海高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经32个年头了。每当翻阅我拍摄的那几千张照片时,胸中就涌起了波涛,更加迷恋这个可爱的地方。青海省方圆72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使我最难忘的是1976年7月,随长江源头考察队考察的日日夜夜。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我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海拔5500米的山峰,看到了万里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大雪山下,拍下了第一张长江源头的照片。在高原摄影是很艰苦的,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从沱沱河的两岸到长江源头有几十公里,路上全是沼泽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六月间,中国动物科学考察队到青海地区进行动物考察活动的时候,新华社青海分社领导方面决定让我随考察队去进行摄影采访。六月十日,我随队踏上了征程。动物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二十人,从西宁乘卡车沿青康公路向西南挺进,走了两天多,来到了第一作业点——黄河上游的两大湖泊——札陵湖和鄂陵湖。这两个湖的所属县——玛多县,面积约有四千二百平方公里,全县人口共四千五百人,地势平均拔海四千米左右。境内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的种类多、数量大。动物考察队的任务就是要在这里对水禽、高山草原及湖泊周围的有蹄类进行种类、数量及生活习  相似文献   

19.
这次去新疆的采访任务,一个是报道某部队第四导航台,一个是采访“昆仑山上好四站”。四号台驻地海拔×千九百余米,四站驻地海拔×千六百米左右。到这两处往返共坐了六天六夜的火车,两天飞机,二十二天汽车,加起来行程大致有三万华里,对我个人来说,确实是一次“长征”。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到新兵连采访,这个习惯已经延续10个年头了。但是,到了2003年岁末,我不敢去了。因为我已经连着两年每年写一组5篇“新兵连采访手记”,加上前些年写的新兵连稿子,总共有3l篇。已经从31个不同角度去探讨新兵连.如今还能找到新的亮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