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程静 《精武》2006,(3):1-1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年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渎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
宋承敏 《武当》2007,(12):52-52
我的恩师———丹东市著名武术名家郎会业先生,已经辞世七年了。但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武德,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恩师郎会业,山东省临朐县人,1910年出生于丹东一个木材商人家庭,卒于2000年1月1日,享年90岁。古人云:"山以虚则能受润,心以虚则能受人。"恩师郎会业老先生,习武多从名师门派,常会友比武,但却从无门户之见。尽管艺高技精,绝不  相似文献   

3.
四、下注藏苑新贵赢利依然不易杨晓阳的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在刘文西众多弟子当中,杨晓阳的确是一位彪炳史册的英才,在恩师无私栽培和熏陶之下,杨晓阳艺术天资得以发挥。恩师不仅教会了他绘画,而且还教会了他做官,有趣的是师徒官位相同,堪称  相似文献   

4.
严承德 《武当》2012,(9):33-36
光阴荏苒,恩师褚桂亭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恩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脑海中,恩师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大武术家,一代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大师。恩师一生兢兢业业,数十年来传武育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终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著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从未参加过任何党派和道门,是无党派人士。褚师以其尚武兼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他武术技艺精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林同道的钦佩和敬仰。他一生中很多名手败于他的手下,但他从不宣扬,恩师  相似文献   

5.
王书文 《精武》2003,(2):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风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6.
王书文 《精武》2002,(3):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凤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7.
赵玉祥  盛松芬 《精武》2009,(12):23-23
在日本传播中国武术已经二十多年了,身在异乡,心怀祖国,每当想起我的恩师王喜亮,一种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虽然他已离我而去,但我是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  相似文献   

8.
马鸿增 《收藏》2008,(2):194-194
我认识雷晓宁大概已经20年了,最早是在他的恩师刘汝醴教授家。后来又知他还师从亚明、赵良翰两位画坛高人。这三位大家的指点,对他的艺术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引路作用……乃至成为当代画马高手、徐悲鸿传派的代表性人物……开拓了画马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恩师李经梧     
恩师李经梧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年了。每每想起我和恩师朝暮相处50天的日子,便更增添我时恩师的缅怀之情。 记得那是1981年,我被黑龙江省总工会临时借调到北戴河组建黑龙江省北戴河职工疗养院。行前,承师徐步阶之托,嘱我闲暇之余去看望1958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期间经徐师之师——北京体育学院国家一级武术教练张传瑞老师介绍、徐师跪拜的恩师李经梧。我到北戴河之后,几经打听,终于在一处僻静的小巷子里敲开李经梧老师的家门。说明来意后,李老热情地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10.
胡克禹 《武当》2015,(4):46-48
2015年是我的恩师赵幼斌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恩师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会会长、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的奠基人。老师虽说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拳艺拳德,谆谆教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我从师学艺的岁月,是赵斌老师把我领进了太极殿堂,又是太极拳治愈了折磨我十  相似文献   

11.
刑台市张志强(先胜)南宫市王经泉(2002年12月弈于刑台市)中炮过河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王经泉△张晓霞□今冬,笔者去刑台市看望年仅十岁的学棋弟子张志强,他跟刑台市著名象棋教练柳岐瑞(全国女子冠军赵冠芳的恩师,棋协大师)学棋整一年了,想必进步不少。作为他的启蒙教练,此次去刑台很想通过对局为他指导一番,岂知一时大意欺弱,竟让我这个四十岁的南宫市冠军输在一个年仅十岁的顽童手上。刹那间,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柳教练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三届河北省亚军,2000年全国老年象棋赛亚军。△王经泉棋友曾经在我们的对局…  相似文献   

12.
程素仁 《武当》2000,(5):54-55
在《形意拳术大全》再版之际,我们迎来了我的恩师吴殿科先生90华诞。我师乃车毅斋关门弟子刘俭之高足,习武经历达80年整。年轻时他酷好技击,曾徒手制服过四五个日本兵。中年后致力于养生。他将这些宝贵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真传都记录在《形意拳术大全》里。在他老人家90华诞到来之时,我将他几十年体悟出的“养生延寿十诀”整理出来,奉献给《武当》杂志的各位读者朋友,以表达我对恩师培养的感谢和对他90大寿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韩国18岁的围棋新秀李昌镐,已经战胜过许多高手强将。他今年4月又力挫恩师曹薰铉,夺得韩国“棋圣”誉称,并在 SBS 快棋赛中独占鳌头,摘取了韩国围棋“十王冠”的桂冠。成为世界围棋界公认的后起之秀,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李昌镐成功的秘决是什么?李昌镐7岁开始学围棋,启蒙老师是他爷爷。他的第一个正式老师,是同村棋院的院长俞亨玉业余5段。李昌镐8岁时,俞亨玉把他介绍给韩国著名棋手田永  相似文献   

14.
赵廷铭 《武当》2006,(1):38-38
我曾经是个患大脑炎生命无望的人,是恩师教我太极拳才使我得以康复的。一句话,没有李天骥恩师就没有有我的今天。拜师是在1966年的夏天。当时,我因患大脑炎已经整整瘫痪了三年。虽然经过治疗,能够自己活动了,但是仍拖着不利落的身躯拄着单拐艰难地行走着。坚信太极拳能使病体康复,我抱着这个强烈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从不相信奇迹,那么应该听听比利时国家队30岁的中场球员尤斯·范德哈格的传奇经历。在年仅18岁时,他的职业生涯却看起来已经到了头,一次突如其来的昏迷使他住进了医院,医生的诊断为:他能活下去的希望只有5%。但范德哈格却从未放弃,在战胜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痛苦之后,他又回到了球场。现在已成为比利时新任教练罗伯特·瓦塞吉征战2000年欧锦赛时手中的一张王牌。——还能描述一下你生命中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吗?范德哈格:我记得所有的事情。在18岁时,我效力于家乡的一个三流俱乐部罗斯莱尔队,一天在训练时,我突然虚…  相似文献   

16.
当亨利在去年夏天加盟阿森纳队时,谁也不会想到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成为球队的最佳射手。 你对亨利的印象是否他速度飞快,在对方防线内如人无人之境?看看他职业生涯的走势吧!17岁成为摩纳哥队的正式球员,20岁勇夺世界杯,在尤文图斯生活一段时间后,以22岁之龄加盟阿森纳,并跟在法国时就一手提拔他的恩师重聚,23岁时又成为欧洲冠军。他是否觉得自己的足球事业多姿多彩,“不”,亨利说。他坦言这一切都缘于幸运。 “我只是碰到最理想的契机在法国的青训系统中脱颖而出,并在博斯曼案中得益。博斯曼一案让很多球员有更多机…  相似文献   

17.
汤雪虎  金安 《武当》2013,(7):35-36
在苏州市人民路文庙广场前,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舞动着一柄青龙偃月刀,一招一式都是大师风范。在他周围是一拨年轻人和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练功习武。他就是我的恩师,武术界著名国术大师张子元老师。恩师今年九十七岁,苏州人氏,习武生涯八十余年,师承武术名家尤晋卿先生,先后又拜著名武术大师徐宝林先生和姜荣樵先生为师。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练就一身好武艺。"子元为人真诚,一身正气,习武刻苦,悟性很高,是块练武的好材料。"这是三位祖师对恩师的评价。师  相似文献   

18.
首次入选国家队的余国华是原国家队选手、曾任中国男排主教练余有为的独子 ,父子俩都是副攻手。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子承父业时 ,余国华说 :“我爸爸计算了一下 ,我27岁了 ,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只有4年。爸爸第一次看见我 ,我已经1岁零4个月了。”转了一圈还是打了排球虽然父母都曾是排球运动员 ,身体又特别壮 ,可余国华小时候身体却很瘦弱。上小学一年级时 ,父亲把他送去学游泳 ,二年级又把他送到足球学校 ,他从踢球又改成守门员。练了3年 ,老师认为他门守得不错 ,爸爸只为了让他吃点苦 ,并对他说 :“小时候不吃苦 ,长大了就很难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网球》2006,(7)
Q:你最初的网球偶像是谁?A:比约·博格。直到现在他仍是我的偶像。我5、6岁的时候去温布顿,观看了博格的比赛,从那时开始,我想要做一名职业网球选手。一直到我25岁,才有机会见到他。那个时候,我已经参加了不少巡回赛了,有了跟他一起练球的机会。我走进练习场的时  相似文献   

20.
张朝晖 《精武》2004,(11):18-19
李小龙(1940-1973年),20世纪70年代全球华人电影巨星,少年时曾随叶问习咏春拳。因综合各门武学之长,创立截拳道而为世人熟知,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武学理论已为各国武道人士耳熟能详。 宫本武藏(1584~1645年),年少时向父亲学习兵法。从18岁至30岁(一说为13岁至28岁),与人决斗六十余次,战无不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