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47):44-44
在前一期(45期)的家有喜“饰”栏目中,我们推出了“走入十二棵橡树社区”的特别策划。本周,我们接到了十二棵橡树很多业主的咨询电话,也有业主将户型图直接送到栏目组.因此.我们将在版面开设“谁来为我装修”版块,为业主提供一个寻找最佳装饰公司、最佳设计师、最佳建材及家具产品的平台。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联系我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34):42-43
房交会快到了,家有喜“饰”将目光聚焦到了房交会上。集合楼盘、装饰、建材的房交会本身就是众商家进行品牌、服务展示的机会,因此,展会上很多装饰建材品牌会推出众多的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如何在展会中寻找到适合你的家居要求的装饰公司和建材产品,家有喜“饰”将为你展开展会系列报道,为你提供“一站式”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军区、军兵种报纸如何“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本质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鲜明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经常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创办了几十年的报纸还存在“定位”问题?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实际上,一方面,报纸“定位”具有动态性.因时因地因客观条件的转变而改变;另一方面,军区、军兵种报纸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4.
“冰点”专栏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中国青年报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抽样统计显示,每2.6个读者中,就有一个选了“冰点”栏目,选票高居“我最喜爱的专版”首位。“冰点”曾被新闻界专家全票评定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栏目”,成为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的“时事纵横”齐名的三大栏目之一。在文字媒体和电视的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何以取得如此热效应?   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和其他报纸的同类栏目相比,“冰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平民化的视角关在普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06,(46):62-62
你的新房交房了吗?你正准备装修吗?在家有喜“饰”栏目开办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业界及消费者的普遍支持。如今,到了年底交房旺季,我们将特别策划.针对不同的交房社区户型推出经典设计、品牌建材及家具推荐.同时征集要装修的业主的户型图.为您联络最优惠的装修团购价。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Z1)
“品貌双全”文/郭庆丰如果将一张报纸、一本书刊比作人,美编的工作就是为之设计一身既合体又有个性的服饰.“服”以“饰”悦色。“饰”借服和颜。悦色与和颜,满腹经纶的内涵,加上和颜悦色的仪表,才算得上品貌双全。在1994年9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翻来...  相似文献   

7.
1934年1月,申报流通图书馆开中国图书馆的先例,创设读书指导部。为了更好地辅助读者进行阅读,与读者展开互动交流,《申报》增设“读书问答”栏目,与读书指导部相呼应,成为帮助当时青年进步的阵地。“读书问答”栏目不仅向读者推荐经典著作,而且引导读者科学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32):18-18
从《大观周刊》一露面,其中的《风情万种》栏目便以女性张扬洒脱的象特质,为昆明现代女性挥起了一面旗帜。赢得众多女性喜爱。当读者的期盼值越来越大.我们惟有做得更贴近本土.更接近生活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由此,栏目调整为近期大家看到的形式和内容——邀请本地嘉宾参与,讨论男女情感热点话题,广泛采纳读者对自己感兴趣话题的一句话点评,更与其它媒体联动,使每期内容都能在电台反复“原音重现”……互动增强凸现情感魅力,大众参与造就栏目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看到好几家报上均辟有一个《背景新闻》栏目,读后才知道说的是“新闻背景”,根本不是什么“背景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栏目名不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编辑和有关人员混淆了新闻和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界同仁都知道,新闻和新闻背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新闻是主体,背景只能是介绍、说明、衬托主体的某些情况的材料。在新闻中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而不会让“背景”喧宾夺主,成为什么“背景新闻”。 《背景新闻》栏目,竟赫然出现在有影响的大报上,很有些贻笑大方了。若一定要用“背景…  相似文献   

10.
打造精品栏目 提升广播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听众服务是广播工作不变的宗旨。在频率林立、栏目迭出的竞争中,谁精心打造精品栏目.多办精品栏目,谁就能够抓住听众,赢得市场,就能更好地实现广播的喉舌与产业功能。2004年中广学会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首次设立“十佳栏目”奖,获奖的广播“十佳栏目”,是全国广播系统精品栏目的荟萃,对广播精品栏目的标准和如何打造精品栏目等问题,做出了示范性回答。  相似文献   

11.
徐斌  袁云 《新闻实践》2005,(12):F0003-F0003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都市快报》新近在“民间新闻”版上开辟了一个有意思的图片栏目——“本报寻找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栏目上还挂着这样的附言:“只要照片有意思,取景匆忙没关系,精度不高也无妨”。云云。 这些由读者拍摄的非专业图片,有的“精度”的确不高”,有的“取景”的确匆忙,但许多照片的确“有意思”。如:扫地的环卫工人为防下雨,背上挂把雨伞;一群青蛙聚集在一起,像是在“开会”……说心里话,作为拍惯了、看惯了专业新闻图片的摄影记者,我也的确喜欢这个让人  相似文献   

12.
振军  白冰 《记者摇篮》2004,(11):28-28
沈阳晚报于2004年年初改版之时.独树一帜地创办了《民声》版。此版以关注民情,聚焦民意,褒贬民风为己任.通过直播“民声”的方式,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从而凸显了报纸的亲和力,更好地实现了新闻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王牌VS王牌     
陈璐 《大观周刊》2006,(27):34-35
上周我们推出“汽车PK台”栏目以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他们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纵向比较来向大家介绍更多的车型。因此.本期“汽车PK台”特别增设“王牌VS王牌”栏目。  相似文献   

14.
95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在第九版“读者之友”刊出了“人民日报版面设置及分管部门一览表”。该表就贵报的部门、版名、出版时间、版次及主要内容或栏目甚至电话号码都一锅端给了读者。当我们这两位有着该报10多年“报龄”的读者一看见“它”,就立不可待的用剪刀将“它”剪下,公正地粘贴在各自的报刊剪贴本上,并大叫了一声《人民月报》对读者真是“绝”了。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党的至关重要的宣传工具,是党的喉舌,同时又是党和政府沟通群众的媒介桥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它起着举足轻重不可代替的作用。新闻媒体如何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5.
线饰──报纸版面美的使者赵永枝用线条装饰报纸版面,使其产生美感效应,更好地发挥版面为读者导读的功能,是报纸版面设计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通常被人们称为“线饰”。线饰报纸的版面是非常考究的。在我国报业实现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技术之前,文汇报坚持用黑色的细线...  相似文献   

16.
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解决“不够贴近”的问题.又要避免走人“盲目贴近”的误区。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占领市场,就走人了“盲目贴近”的误区.犯了导向性错误。这些报纸虽然不是主流报纸,但由于发行量较大.所以在读者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更有甚者,在受到有关部门批评时。居然振振有辞地用“三贴近”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且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有向党报蔓延的趋势。其不良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把盲目地照搬实际当作贴近实际,即把盲目地复制生活当作贴近生活.把盲目地迎合群众当作贴近群众。此所谓“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本刊新开设“数码沙龙”栏目,这是一个面向业界数码印艺工业人员交流经验的平台,内容涉及印刷数字化领域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从设计排版软件的合作技巧,数码相机,扫描仪,照排要,数码打样,CTP,数码印刷的操作经验,到色彩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体会等等,每期针对一种应用各抒己见,“数码沙龙”敬请“身怀绝技”的读者朋友都来为大家支招,贡献出您的宝贵经验与同行共享。 本期我们先请大家为“图片扫描及处理”支几招,就算抛砖引玉。读者朋友若有更好的招法,快快投来,千万不要保留哟!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07,(10):50-50
《终端家园》像一朵淡雅的新花,展现在我这位《新闻天地》的老读者面前,不由得连声为这个栏目叫好。这组稿件共有4条稿件,分别介绍了4位在一线从事销售“芙蓉王”、“白沙”的“小老板”,然而。读了之后深切地感觉到“小老板”不“小”,自强不息精神可敬!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45):44-44
你的新房交房了吗?你正准备装修?在家有喜“饰”栏目开办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业界及消费者的普遍支持。如今,到了年底交房旺季,我们将特别策划,针对不同的交房社区户型推出经典设计、品牌建材及精品家具,同时征集要装修的业主的户型图,为您联络最优惠的装修团购价。您手中只需有一份《大观周刊》,便可足不出户地挑选公司、建材和家具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军区、军兵种报纸如何“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本质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鲜明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经常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创办了几十年的报纸还存在“定位”问题?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实际上,一方面,报纸“定位”具有动态性,因时因地因客观条件的转变而改变;另一方面,军区、军兵种报纸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同质性”,但在报纸的“定位” 问题看法并不尽一致。因此,结合报纸的性质和时代的要求来探讨报纸“定位”问题很有必要。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军区、军兵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