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的小说《天堂的喷泉》中提出让人造卫星放下梯子以建立登天之塔。他设想从地球赤道上空的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上向下伸展出一架梯子,由于同步卫星在天空中相对于地面没有移动,所以人类可以乘坐电梯到达近地宇宙空间做观光旅游。 科 幻 出 真 如今这种只有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梯子已变得可能。目前,一群有志于此的工程师和有战略眼光的投资家合作开办了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高升系统公司,挑起了制造太空梯的重担。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级设计研究所已投资制造太空梯,全部资金大约需要70亿…  相似文献   

2.
1979,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其名作《天堂的喷泉》中,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设想:建一座长达10万公里的太空、电梯,延伸至太空中地球的同步卫星上。让人类乘坐它到太空去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3.
1979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其名作《天堂的喷泉》中,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设想:建一座长达10万公里的太空电梯,延伸至太空中地球的同步卫星上,让人类乘坐它到太空去观光旅游。当时有人问他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他说:"在大家停止嘲笑后的50年。"如今,嘲笑克拉克的人已经不多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几年前就已将克拉克的"太空电梯"构想纳入"先进概念研究项目"中,并已经投入几百万美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的“卫星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那么,什么是太空呢?我们所说的太空,又称宇宙空间,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期待着人类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专家们提出一种通信设想:在距离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一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77颗卫星绕地球运转,与化学元素铱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6.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02,23(2):36-36
现行高中物理 (选修本 )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7年版 )第 96页指出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也称‘地球同步轨道’ .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 .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另外一些文献[1] [2 ] [3] 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 ,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 (2 3小时 5 6分 0 4秒 )相同外 ,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1 轨道倾角不同轨道倾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物理 (选修本 )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96页指出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另外一些文献[1] [2 ] [3 ] 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 ,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 (2 3小时 5 6分0 4秒 )相同外 ,二者有较大的区别。1.轨道倾角不同轨道倾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本 )第 96面关于通信卫星轨道的叙述中有这样一段话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 .”这段话容易让人理解为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有的复习资料中亦有这样的练习题 :“简单说明地球同步卫星为什么只能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旋转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一点为什么是静止的 ?”,这也是将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混为一谈 .实际上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不是一回事 ,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区别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都是运行周期 ( 2 3小时 56分 0 4秒 )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这两种轨道的区别有三 :第一 ,轨道倾角有区别 .地球静止轨道是轨道倾角 (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 .即地球静止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上 ;而地球同步轨道平面可与赤道平面成一不为零的夹角 .第二 ,观察者看到的现象不同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经过相同地方的天空 ...  相似文献   

9.
鲍献明 《物理教师》2003,24(2):6-18
20 0 2年 3月 2 5日晚 1 0时 1 5分 ,“神舟”3号飞船发射升空 ,1 0分钟后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为普及航空航天知识 ,我们物理组举办了一次科普讲座 ,本文就航天器与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作了整理 ,供同行探讨 .1 几种常见的特殊轨道1 .1 赤道轨道赤道轨道在地球赤道平面内 ,即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这种轨道上的卫星能观察到地球的范围有限 ,只能覆盖赤道两侧 .通信卫星的轨道采用地球静止轨道 ,在赤道正上空 ,它相对地球静止 .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所以这类卫星常称为地球同步…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估计,到2035年全世界人口数会突破100亿大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难以承受人口爆满带来的压力. 那么,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要向外星移民,要尽快地开发月球、火星,使之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星体.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向外星移民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宇宙空间建造"太空岛".建造"太空岛"的设想,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罗博士提出的.起初,他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师生们在一起进行各种计算,提出了一个实验性小型"太空岛"的设想方案,然后他们逐渐将这一设想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未来     
日本开始研制太空电梯。科学家们计划在距离地球赤道36000千米的上空发射一颗静止卫星.从卫星上垂下一条纳米材质的电缆。利用这条电缆.再安装升降电梯,制成电梯性质的宇宙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无所不知的智能量子计算机以及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等硬核科技元素让观众深感震撼。其中,太空电梯最为引人注目,有了它,人类就可以像坐电梯上高楼一样轻松地进入太空。人类在掌握火箭技术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有太空电梯的设想?未来,人类真的能实现搭乘电梯进入太空的设想吗?目前又遇到了什么样的技术瓶颈呢?本期,牙牙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航天。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为什么要上天,天上有什么资源呢?其实,我们发展航天就是为了利用太空,就是想通过发射入轨的各种航天器去利用天上的资源。轨道资源航天器在天上运行,是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按照轨道运行,这个轨道是有限的,是非常珍贵的。首先,最珍贵的轨道资源就是地球的静止轨道,一颗静止轨道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区域。卫星被发射到这里以后,相对地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选修本)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指出:“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这段描述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另外一些文献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人造地球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除运行周期(23小时56分04秒)相同外,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罗建美 《物理教师》2008,29(4):59-60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1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4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1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2次、第3次的制动,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时 ,涉及到卫星发射速度和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 ,弄清楚这两个速度的极限值 ,不仅有助于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于消除一些模糊观点 ,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较大的帮助 .一、7.9km/ s是人造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人类的卫星之梦 ,从伽利略最初的设想到2 0世纪中期前苏联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空 ,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实质问题就是人们要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而把卫星送上太空 .我们知道 ,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 ,系统机械能守恒 ,即E=Ek Ep=常量 .人造卫星在空中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19.
太空电梯     
未来,在运行于太空轨道上的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有一台“电梯”,电梯由人造复合纤维缆索拴住。人们想遨游太空、想登月的话,走吧,进入太空电梯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正>建造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太空电梯的建造原理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将一条长长的缆绳一端固定在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地球静止轨道的平衡物(如大型空间站)上。在引力和离心加速度的相互作用下,缆绳绷紧,太空电梯便可利用太阳能或激光能转变成的电能,沿缆绳上下运动。具体来说,太空电梯主要由4个部件组成:基座、缆绳、电梯轿厢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