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风筝     
那天是父亲节。傍晚,我们和父亲来到江边广场上放风筝。那时游人已稀少。在父亲的脑海里没有“父亲节”这个概念,不过,我还是在这天带着三岁的女儿佳佳回来了。没带回什么特殊的礼物,因为我知道,任何礼物,都比不上我和佳佳回来陪陪他,哪怕只是一顿饭的时间。在我们去酒家吃饭的路上,佳佳看到小店里出售的风筝,就吵着要去放风筝。这是她渴望已久的,我知道。但想到大家早已饿了,就说,现在是吃饭时间了,明天再玩吧。父亲却提议先到江边广场上放风筝。没有风,风筝飞得不高,但佳佳却乐得忘乎所以,拉着风筝踉踉跄跄地绕着我们跑,边跑边喊:“快看啊…  相似文献   

2.
舍得     
父亲是数学老师。那天,父亲在外面吃喜酒,回来时带回了一包糖果。父亲先拿出一颗糖果给我。我正要剥开来吃,父亲拦住了我。他从那包糖果里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封儿子写给父亲的信. 爸爸: 您好!以前,只要看到您下班回来的身影,我总要高兴地迎上去,甜甜地叫声"爸爸".可现在,我却要躲到小房间里.因为,我怕,怕您又带回练习卷.自从我上了六年级,您手中总少不了几张卷子,或是语文,或是数学.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5.
认识《读与写》六年了,虽然我现在已步入初中生活,记忆中,却常常想起这位亲密的伙伴。还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知爸爸从哪里给我带回一本《读与写》杂志小学读本,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刊物,当然什么新鲜感、好奇感、神秘感,全都接踵而至。我爱不释手,从头到尾连  相似文献   

6.
正很庆幸的是,我没有经历那个"文化饥荒"的年代,但童年的阅读却也比较匮乏。20世纪80年代初,我就读的乡下小学只有五个年级,还在村里分成三个地方,授课者几乎都是发音不准、满嘴土话的代课教师,更别指望教室里有个小图书角了。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重,女孩子放学之后大都要帮忙干家务,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已经说明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别奢望阅读儿童读物了。但是,我比别人幸运。1984年,我读小学一年级,父亲读龙溪师范民师班一年级。父亲每个周末都带书回来读,那些书我大都看不懂的,但是我却知  相似文献   

7.
曹琪玲 《老年教育》2007,(11):34-35
经不住我的再三“逼迫”,儿子终于决定回国发展。他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却成了三个人。不但带回一个会讲汉语的韩国媳妇朴恩贞,还给我们带回一个可爱的胖孙子永泰,我乐得合不拢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女们     
你看,这雨下得多带劲儿!我就喜欢下雨。要是现在能喝上一口酒就更好了!暖和暖和。可我大儿子不让。大儿子可是我的骄傲!他从小就想当医生,后来真就当上了,而且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但他从来没忘了我这个父亲。我记得去年他从匈牙利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有意思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9.
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但我对他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宁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此他就没有在夜里刚过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10.
唾沫花     
南边五里是姥姥家 ,在深山里 ;东边五里是集 ,我跟随父亲去赶过集 ;西边五里是一个小村 ,追着大姐去看过戏 ;北边听说有一个小村叫老虎背 ,望到的只是崇山峻岭———小时候的世界便只有这么大。我那时常常痴痴地想 :外面还有世界吗 ?是啥样儿 ?有一天 ,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叫卫星的孩子从县城回来了 ,他到父亲工作的地方上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他的归来 ,如同现在的大牌球星荣归故里一般 ,颇受我们的羡慕和崇拜。众星捧月中的卫星仿佛是从天堂归来的天使。他说的县城口音 ,那么悦耳动听 ,他做的纸玩具 ,奇妙无比 ,他说的话 ,是圣旨一样的真理。夏…  相似文献   

11.
爱河深深     
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身体就不好,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在我哥哥十一岁,我5五岁那年的一天夜里,父亲把母亲从医院里接了回来。当时的我只知道抢着吃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不知道不幸既将降临。记不清过了几天,一天夜里,我的母亲悄悄离我们而去了。我母亲去世后,与我们同村  相似文献   

12.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才回来过两次,我在孤独中长大。现在,我在恩阳二中读初一,却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是留守孩子,我却不孤独,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教会了许多父母也忽视教我的事情。——巴中市恩阳二中初一吴红梅  相似文献   

13.
表弟亮亮     
放暑假了,远在深圳上小学的表弟亮亮要和姑妈一起回来。得到这个消息,我就有点翘首以盼了。终于,城市里的大水退尽,我们也在一如炎炎烈日的期待中盼回了他们。表弟回来了,全家都很高兴,我立刻把他带到我们家住几天。虽是一年多不见,他还是那样瘦小轻盈,爸爸说他小膀子像芦柴棒一样一折就断,可他的饭量却见长。他吃饭有个习惯,先是一个劲地吃菜,等到最后我们都要吃好了,他才倒点汤呼噜噜地转眼把一碗饭扒净。吃得不算少,肉都长哪去了,真搞不明白。他十分爱玩,带回来的包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玩具。他乐此不疲地一件一件地玩,玩过溜溜球,又玩机器…  相似文献   

14.
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场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场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那时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但就在圣诞节即将来临,也就是父亲离家四年许诺回家的时刻,玛菲尔却突然得知,原来父亲在宾州经营采煤场是一个残酷的谎言。那天,同桌比索问玛菲尔希望得到什么圣诞礼物,一心牵挂着父亲的玛菲尔说:"希望父亲开着鲜红的跑车回来看我们!"比索听完她的愿望,睁大眼睛问:"什么?你父亲刑满释放还能从监狱里开一部跑车回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尼采     
“爸,我想买几本书,明天去一趟新华书店……” “什么书?” 父亲从漫不经心的翻阅里抬起头来。“尼采……” 我准备再说些什么,却发现父亲的眼里闪烁了一丝光芒。“尼采的书我有,只是你这个年龄,怕是读不懂”。话虽如此,他却欣喜地马上下了床,有些兴奋地示意我跟他去了阁楼。  相似文献   

16.
舍得     
曹应东 《小学生》2007,(7):48-48
父亲是数学老师。那天,父亲在外面吃喜酒,回来时带回了一包糖果。父亲先拿出一颗糖果给我。我正要剥开来吃,父亲拦住了我。他从那包糖果里数出17颗,一颗一颗地摆在桌面上。  相似文献   

17.
正村庄里的孩童总爱玩闹,累了便倚着粗壮的树干歇息,让清风在树的荫庇下吹开黏着头发与皮肤的汗水。这棵树对我而言便是我的父亲,他远在千里之外,但我仍有愧于他。父亲在我小学时便调往外地工作,一个星期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回来,他总是带着许多需要换洗的衣服,偶尔有些许零食——这是他特意为我而备,可我却不曾用一朵花迎接他的回家。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和同学一起去市区逛街,偶尔会碰见一辆自行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看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家中年老体迈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父亲是在何时开始干这行的,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好象是从我上小学以来,他就在这行里为我们家谋生路了。父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只上了三年。但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在父亲还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为了生计,父亲从小就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很苦。似乎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会修车以后,他就没改行了。我不知道修车算不算一门技术。修车的知识都是父亲自学的。刚开始,…  相似文献   

19.
最好的礼物     
正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住在父亲单位分给我们的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平房里,属于我个人的空间只有一张单人床那么大。我读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春天,父亲请他的两位同事帮忙,利用周末的时间在院子里盖了两间简易砖房,一间用作厨房,一间送给了我。虽然小房间四周的墙壁是粗糙的红砖,而且门窗封闭性不好,冬天很冷,但它完全属于我。它不仅安放着我的床、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基础训练4”第三道练习题是这样的: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每组里三个句子的关系。1.我叫他。他回来。我叫他回来。2.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3.我们请马老师。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以上每组句子里的第三个句子为兼语句。兼语句是汉语语法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谓语动词,前一个动词表示使令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