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创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面的教师,应为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关系。教师相信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并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新型师生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切实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是一种平等、民主、双向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就是充分发掘学生创造潜能,这种“发掘”是教师正确引导和学生主观努力的完善结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由此,教师如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只有构建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火花。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发展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新型师生关系是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而言的一种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实现教育结合为目标,以两种主体直接参与交流为实现手段,从而体现了一种以人际、教学、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关系体系。笔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就传统师生关系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合作关系。1.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前提。首先,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传统师生关系中虽也强调“尊师爱生,和睦亲厚”,怎奈这种“爱”和“亲”都是在受…  相似文献   

6.
李文敬 《文教资料》2006,(34):24-25
传统教育中,社会赋予教师过高的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成为学生的好帮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朝着“合作伙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主客体二元对立、教师权威与中心、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本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探讨“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和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生命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9.
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思想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会关心的人。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以诺丁斯“关心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了立足“关心理论”建立新型的“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观念下,教育方式是强制式、权威式、惩罚式的,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而学生的尊严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受到侵犯,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在现代社会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尊重、关爱、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达到真诚的心灵沟通,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那么,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一、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前提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关系,平等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之上,它是一种平等、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内涵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应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使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14.
赵娟 《辽宁教育》2001,(2):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15.
赵娟 《辽宁教育》2001,(1):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16.
赵娟 《辽宁教育》2001,(Z1):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 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 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 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 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 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 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 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 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 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 “教师长”和“学生幼”的 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 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 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 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 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 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 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 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 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平等是指教师和学 生之间虽有长幼…  相似文献   

17.
一、新形势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要求。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确立,使我们对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首先,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师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批评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汪斌 《考试周刊》2011,(66):139-139
1.引言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融洽的师生氛围。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进而培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春田 《成才之路》2011,(33):15-I0010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概括地说,它是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石.下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一、为什么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师生间的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或班主任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所以强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平等关系,主要是基于如下几个认识:第一,现代教育要求彻底摒弃封建教育思想残余,为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当然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在师生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