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5年12月28日 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影片,正式宣告电影诞生.  相似文献   

2.
普及农村电影放映,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是国务院对基层电影放映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惠及干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搞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电影放映队伍的管理。当前.在电影放映队伍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农村电影队伍的管理归属、乡镇在农村电影放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数字电影普及之后放映人员的选配和培训机制、农村放映员的基本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早期的新闻纪录电影(1896—1920) 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1895年12月28日,法国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正式放映《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等影片的日子,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摄影大会代表的下船》都是人物的活动影象,是最早的一批新闻片。《摄影大会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电影贴片广告也叫随片广告,是由广告运营商与电影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三方合作,将商品或者品牌的广告直接注入影片挎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从1994年起,随着中影公司引进国外影片,电影广告崭露头角。1997年5月,加映在美国影片《山崩地裂》前的“新飞电器”企业形象广告片,成为中国第一个电影贴片广告。  相似文献   

5.
聂焱 《新闻通讯》2008,(9):24-25
百年来,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技术和艺术曾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变革,但始终没有改变胶片成像、银幕投映的制作放映方式。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创作领域,给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把电影的表现空间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从电影的前期准备、现场制作、后期剪辑、特技效果到传输发行放映诸多环节,都成为数字技术驰骋的疆场。数字技术甚至打破了以往电影的制作方式,数字高清摄影机已运用于影片拍摄,  相似文献   

6.
6月12日,关于数字电影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放映了一批数字电影,令观众耳目一新。据了解,这是数字电影首次在国内放映,其观众也成为国内首批数字影片观众。 这次放映的数字电影共有5部,放映影片的上海影城是世界上近20家数字影院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家能够放映数字电影的影院。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引进了DTS、SDDS等高科技放映技术,而DLP(数字光影技术)是其最新引进的技术项目。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告诉记者,DLP技术的运用是世界电影发展史的重大革命,该技术用计算机和数字放映机代替传统的35毫米电影,…  相似文献   

7.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一位法国游客进行了一场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也成就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繁盛时期,上海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瘦鹃作为中国早期电影评论家,他善于把握最新的都市动态,及时抓取上海市民文化的精髓,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积极实践到创作之中。他通过"影戏话"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了很多西方影片;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投入"影戏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深入体会电影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正在翻天地覆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电影工业正经历着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变革。近年出现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起来,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部电影的数字化放映。现今经过好莱坞认可的数字放映系统主要由数字电影放映机和数字电影服务器两大部份组成。完全不使用胶片作为放映媒体,具有  相似文献   

9.
1895年12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第二年,电影便从欧洲传入我国的上海和香港。由于电影起初没有声音,我国一般称之为“西洋影戏”或“奇巧洋画”。对于这种新奇绝妙的玩意,当时全世界的观众对其都非常着迷,一时趋之若鹜。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痛感中国影戏楼放映的影片都是外国舶来品,“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补充片源,提高自己创办的大观楼影戏园的利润,任景丰便动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仅仅10年以后,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问世了。一项崭新的技术,从发明到引进只有10年的时间,这对于本世纪初年的中国,对于处在列强瓜分之中的中国,对于晚清末世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的先驱者们肯定没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开放商埠,风气较为开化,商业和时尚文化发达,就电影业来说,早期的制片公司、电影放映场所大多集中于此。电影在中国原本是“舶来品”,1896年由外国商人带到中国,在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很快引起了国人的兴趣和商人的注意。20世纪初,除了原来的茶馆、酒楼、游乐场兼放映电影外,上海有了专门的电影院,如虹口大戏院、维多利亚大戏院、爱普庐影戏院、上海大戏院、东京活动影戏院、夏令配克戏院、恩配亚戏院、卡德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0,(5):F0002-F0002
新余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成立于1983年12月,2009年2月28日由新余市文化局划转归新余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现有在职在岗人员49人,建立了16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  相似文献   

13.
"南戏"存在的理由 1895年,法国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并于当年的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几部电影.七个半月后的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这种"西洋影戏",成为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3)
本文以1949年至1962年的浙东乡村为视界,考察了电影放映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电影借助乡村放映员及其创造的地方性知识作用于乡村民众,推动他们创造新的乡村社会关系,从而参与重构了乡村社会。另一方面,组织起来的乡村社会按照自身的结构建构电影放映,从而产生了包场制、规划放映和人民公社电影队,实现了电影放映与乡村社会的整合。因此,电影放映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互构关系,即两者在互动中互为主体地建构着对方。  相似文献   

15.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的电影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电影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拍摄技术,还是在后期剪辑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飞跃,并且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继续向前发展.电影是由镜头所组成的,本文探讨长镜头和快速剪接镜头在电影中个性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陆劲 《新闻爱好者》2011,(2):103-104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广受青睐,同样作为一种广告媒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资金的注入,促进了电影贴片广告的发展。电影贴片广告是指将企业产品或形象的广告与影片一同拷贝,并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7.
韩飞 《传媒》2017,(6):19-21
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32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6部。纪录电影生产占国产电影总量为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占院线电影发行总量的1.3%。两项数据较2015年均略有降低,这反映了当前环境下市场对纪录电影的保守审慎态度。2016年,纪录电影全年总票房为2.05亿元,其中真人秀纪实电影1部。  相似文献   

18.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从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机制、运转效率与服务观念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进行全方位审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语境下农村电影放映环境的演变特征,并从供给与需求两端指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抑制与有效需求不足的潜在挑战。最终,以供需协同为视角分别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观影内需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还不普及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视听娱乐的主要节目,就是看电影。所以每当中南海放映电影的时候,来看的人还是不少的。临开映前,在门厅买票入场,不论什么片子,放一部还是两部,都是两毛钱一张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