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本文基于互动路径和会话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微信群聊中非人为、自然发生的话语语料,阐述了虚假不礼貌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多重功能。分析表明,虚假不礼貌具有以下三个功能:一是增进感情;二是缓和威压;三是娱乐他人。可见,虚假不礼貌是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不礼貌话语在社交媒体中屡见不鲜。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语料分析探究了2020年初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语用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礼貌语用意识薄弱,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在中、英文语料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具有生成多样性。本研究针对结论提出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胜难 《海外英语》2016,(4):194-196
采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言语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策略,以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使用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分析影片中不礼貌话语的体现及其语用含义,同时通过不礼貌言语的选择探讨其对人物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Bousfield的不礼貌框架理论为基础,研究汉语电视剧中的不礼貌实现策略,不礼貌的起因、具体语境中听话者对不礼貌的回应及不礼貌话语的结束,旨在帮助听话者更好理解言语不礼貌现象,选择适当的不礼貌回应策略,缓解不礼貌对自身面子的威胁,进一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冯琦 《华章》2013,(28)
积极不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没有对听话人的面子造成正面威胁,而是采用相对婉转的方式进行不礼貌的表达,与积极礼貌策略相对。本文依据不礼貌理论原则,以备受观众喜欢、收视率极高的“非诚勿扰”中文电视节目中的话语为语料,分析话语的积极不礼貌策略,弥补不礼貌研究在我国的缺失,对语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相声中不少大胆直白的侮辱性话语,令接话者颜面尽失,这些话语就是虚假不礼貌的一种。这些话语没能引发冲突,相反却成功地取悦了观众。追求人际和谐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本文从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分析相声中使用的虚假不礼貌言语策略,发现在交际中虚假不礼貌语言本身不会造成面子伤害,反而能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和谐关系的达成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过程,要综合考虑交际双方的社交平等地位和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7.
有意不礼貌是说话者为实现交际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且威胁听话者及第三者的面子,引起情感变化,表征身份。基于课堂话语,本研究探讨有意不礼貌对身份的建构功能,皆在揭示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有意不礼貌的语用认知理据,然后分析了有意不礼貌语境下权势身份、人际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教师的身份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通过话语策略共同构建的;在本语料下,教师凸显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专制性。最后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从专制型模式到权威型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8.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从礼貌到不礼貌的关注点转变是语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不礼貌现象在文学戏剧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通常推动情节发展。而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不礼貌的消极作用上,忽视了不礼貌现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选取语料实例美国情景剧《破产姐妹》第三季,结合Culpeper和Bousfield提出的不礼貌理论,具体分析美国情景剧中存在的不礼貌现象和语用策略,以及这些语用策略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娱乐作用和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课题,在国内外多以欧美影视节目及论坛中违背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中文会话情境下的不礼貌研究比较少。本文依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湖南卫视纪实片《变形记》为语料,探讨Culpeper不礼貌模式在中文会话中的体现及不礼貌策略的语用功能,并试图解释叛逆期的青少年对父母不礼貌策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为研究基础,把喜剧小品中的不礼貌言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喜剧小品中所体现的库尔佩珀的两个框架,分析各种不礼貌(回应)策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并挖掘不礼貌言语的幽默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玩笑话语的礼貌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云  涂靖 《宜宾学院学报》2007,7(4):104-106
礼貌原则关注的是如何运用交际策略维持或促进交际互动过程中的人际协调关系。玩笑话语从字面上看似乎与礼貌原则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它是用不礼貌的言辞表达礼貌的交际意图,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互动过程中的和谐关系。本文主要从礼貌与非礼貌的关系,礼貌内容与礼貌形式的关系以及真实不礼貌与假冒不礼貌的区别来论证玩笑话语的礼貌实质。  相似文献   

13.
交谈的礼仪规范虽然列举了言语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但许多真实话语交际的情形与之并不相符。理论研究对这种情况处理的方法多为一方面指出把不礼貌等同于不规范言行这种静态观点的缺陷,另一方面对规范的动态性进行说明。但这种理论解释应用于交际实践的分析时可操作性不强。Spencer-Oatey建立的和谐管理模式从人际和谐的角度分析话语(不)礼貌现象,突破了之前不礼貌研究单一维度着眼的思路。和谐管理模式不仅呼应了当前对不礼貌本质是一种评价的观点,包含了规范具有认知体验性的理念,而且提供了研究规范与不礼貌之间关系的新视界。通过结合实例分析交谈礼仪规范的人际和谐管理理据,综合考虑交际双方的面子、社交权和交际目标的权重,以及交际双方的平衡问题,应用该模式可为真实交际中的交谈的礼仪规范在人们将话语评价为不礼貌时的作用原理提供了一种具体而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不礼貌言语的突出特点是言说内容威胁到听者的面子,使之感到不快、尴尬。文章通过对Verschueren的顺应论进行改善,将其分为表层顺应和深层顺应。表层顺应即维氏的语境顺应,增添的深层顺应包括交际策略顺应和交际态度顺应。改善后的顺应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该类日常生活中,既表达了言者对听者尊重的交际态度,但言说内容又极其不礼貌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5.
礼貌和得体     
言语得体是一全面性的语用策略。合作原则、面子论和礼貌原则都是得体的具体表现形式。礼貌的目的是为了得体 ;不礼貌有时却也是得体的。  相似文献   

16.
刘冬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0):105-106,119
文章基于COLSEC语料库现有数据,研究中国大学生英语会话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词,由此揭示他们运用交互策略进行交际的能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意示对前一话轮内容的认同以承接话轮时,right,ok,ah这三个词用得过多,同时中国大学生在意示在无准备或不得已情况下接替话轮时,对oh,well的使用不足.中国大学生偏离当前话语,如偏离主题、突发的想法、自我修补时,all right这个词组用得过多,而中国大学生对I mean的使用不足.在意示对前一话轮内容不认同时,I think这个词组用得过多.中国大学生在意示语气含糊、对所说的话不够肯定或者要负责任的程度较低以维持话轮时,所用的交互词中,kind of,or something这两个词组用得过多,而对I mean的使用不足.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PM使用规律及功能,鼓励学生在日常交际中自然地使用PM.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要意识到这些话语标记语并适当地使用它们以提高自己的交际策略,尤其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语用预设通常用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但是在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它以虚假预设、冗余预设和多元预设等非常规的形式隐藏于常规的预设手段中,制造语言和思维陷阱,以迷惑和干扰答题者,最终达到娱乐的效果和开发多层次的思维锻炼能力。这三种超常规预设形式的使用是由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隐蔽性和认知多维性等特点决定的,它们能动态地适应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语言形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营销在各行业的作用越发重要,营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能否实现,能否在竞争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对竞争者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促销策略及反应.  相似文献   

19.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身份和不礼貌研究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做出界定,探讨人际互动中不礼貌环境下强势身份、权益身份和情感身份的建构,旨在分析交际互动语境对身份选择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