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革命导师列宁教导我们:“完全合作化的条件,是包含有农民(正是广大农民群众)底高度文化水平在内,即如果没有整个的文化革命,那末,完全合作化便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又指出:“现在有了这文化革命,我国也就够称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我国正在加  相似文献   

2.
把一个经济、文化都不发达的“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进而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离开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行吗? 这问题,我们的革命导师早就作了明确的回答。列宁指出:“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  相似文献   

3.
叛徒考茨基     
在学习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反面教员的名字,这就是被列宁称之为“糟塌马克思主义的头号伪君子和能手”——叛徒卡尔·考茨基。考茨基究竟是何许人?他怎样从投机革命走向了背叛革命?怎样从“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看看他的小传,会有助于我们从反面去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重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列宁在“东方道路”开拓中的历史贡献。1905年革命巾,列宁把马克“不断革命”理论运用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提出了新型的民主革命路线。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迂回道路。列宁还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更广大的东方。同时,他根据20年代初国际革命斗争形势的实际变化,指出西方相对稳定和东方革命兴起的必然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虑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西方社会发展“互相补充”的思想,认为东西方社会发展将在互相影响、互相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革命“序幕”的思想,认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将揭开全欧洲以至全世界革命的序幕,促使西欧和北美的无产阶级起来同资本主义“决战”。列宁逝世前夕意识到西方国家由于资产阶级统治者实行“糖饼”政策,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这些国家短时间内难以爆发革命。以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人民展开斗争。习近平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从世界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和发展的力量主体等方面,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答:关于民族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提法,列宁早在1916年《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就指出:“民主运动现在是一般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又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列宁在这里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民族解放运动看作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一年写的,主要是为了驳斥考茨基的著作“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以前,列宁就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的第六章中揭露了考茨基的反动的观点。列宁在这些著作中指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曲解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专的问题。这本书是列宁在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后的一年写成的。在这一年中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革命巳得到巩固。如果考茨基的观点是偶然的话,那么在十月革命以后就应当改正过来。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相反,考茨基却对十月革命进行了诽谤。列宁在这一本书中指出考茨基已经完全走进了帝国主义的阵营;同时揭露了考茨基是如何堕落下去而成了无产阶级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登山》记叙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隐居普罗宁时,与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一道登山的故事,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如何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紧扣“险”字,了解故事内容。列宁与巴果茨基登山观日出,侧重叙写的是如何“登山”,作者突出了哪几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革命学习文化,究竟是有理还是无理?这个问题,革命导师早有过肯定而明确的答案。列宁有句名言:“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和归纳论证相反,所谓“演绎”,就是指用一般原理做论据来证明特殊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人们常常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为依据,推演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就是演绎论证.这里引用一段文字来说明:“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革命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开头“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一句,就是作者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如何推出的呢?是依据列宁的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的话是普遍原理,也可以说是已经证实了的公理,因此,它就能证明作者的观点是成立的.演绎论证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世界性的革命。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开始他的革命活动时,就具有世界革命思想。列宁在1894年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为俄国工人阶级规定的战略是“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①列宁所讲的俄国无产阶级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是国际性②的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其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论中,世界革命的思想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探讨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前期策略的关系,不能仅从一般理论上而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着眼,把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思想作一比较,看看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对共产国际策略的制定以及前者的转变对后者的转变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尤其是探索诸如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关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列宁后期思想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建设这条主线。早在1918年春天,列宁就意识到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论述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在俄国这样“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行不通的,多次提出“我们应该研究走向社会主义这极端困难的新道路的特点”,以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联盟制下复杂交织的民族关系考验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列宁晚年认识到民族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借助民族自治的矫正、民族主义意识的消弭、民族语言的建构等举措,来巩固民族文化建设并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列宁晚年的探索是以实践的角度去调整落实民族文化建设的思想,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处理好民族关系,搞好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这是至理名言。列宁在自己革命活动,非常关心建立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 列宁提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是同第二国际时期各党的实际状况和俄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着的。列宁明确提出:“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另一种性质的党。”(《列宁全集》第31卷,第207页)。当然把第二国际类型的党“改造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真正共产主义的新型的政党,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列宁全集》第33卷第179页)但列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胜利完成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介绍列宁“两种文化”思想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进行深刻解析,指出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理论分析,它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针对特定的问题所提出的,其实质是对文化的民族性与阶级性之间关系如何认识的问题。最后强调。我们应该运用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进行合理取舍,并以此为指导来加强与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国初三年的革命性质问题,学术界曾经长期讨论。关于政权与革命的关系,列宁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即“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些同志据此认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而使建国初三年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成了传统的定论。列宁的原理无疑是正确的;但“传统的论断”是否把握了列宁原理的实质?是否反映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些同志对此发表过很好的意见。这涉及认识事物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概念出发的问题。赵紫阳在党的“十三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特别是无产阶级在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怎么样?如何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这些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七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重温列宁的教导,对于深入揭批“四人帮”毁灭科学文化的罪行,对于落实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伟大号召,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革命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东方国家决定论”;“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 是列宁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列宁对共产国际领导集体有关论述的修改、补充、完善和升华,是经受住了长期实践检验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