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1月10日,北京城还是像往常一样在一片繁忙中高速运转着,11时50分左右,许多人忽然感到大地的震动,当天下午的新闻,报道了自然界的一位不速之客——一次里氏6.2级的地震发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尚义一张北地区(震中位于东经114.3度,北纬41.1度)。此次地震涉及的范围,西至包头、呼和浩特,东至天津、秦皇岛,南至石家庄、太原,包括距震中220公里的北京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像一位不速之客,侵扰着人们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此后的1800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地震仪不断得到  相似文献   

3.
地震与地光     
地光是与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地学现象,国外称其为地震光。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至少有30多次地震伴随有地光的出现。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区隆尧县天空出现白光,如同闪电,昏暗的大地出现一片惨白色;同时,震中区和邻近地区的上空不时有红色的火球闪烁,部分地区出现火苗从地面窜出的现象,火苗上升高度达2米左右,持续时间数分钟。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一次奇怪的爆炸 1908年6月30日早晨7时許,有几千人看到,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森林上空,飞过了一个大火球。这火球变成一根直冲霄汉的火柱,大地随即发生了强烈的震动,几百公里内的房屋内器皿顫动不已,时钟停摆,象发生了地震,一千公里外都感觉到了震动。几千公里以外的地震站也紀录了这次震动。  相似文献   

5.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此后的1800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地震仪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现代地震仪的出现,让陆地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6.
一月四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登载了一则云南丽江专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地宸这个名词对一般人来说虽然并不生疏,但对地震的为害性想的却不具体;对于曾受其害的甘肃及云南西部的人来说,地震总是可怕的。大地为什么会震动呢?为什麽它竟会使一广大地区的人民受到损害呢?这的确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当人类还不能用正确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时,往往把这个现象归之于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密地动仪     
提起地震,人们便会想起张衡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然而,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谁能知道地动仪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今公众看到的地动仪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22日00时37分,在通辽市扎旗乌兰哈达苏木(北纬45°25、东径119°56)发生了一次Ms4.1级地震,鲁北镇莺歌、燕舞等地有感,这次地震是我盟地方地震机构成立以来所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天体引力促发我盟地震发生较为典型并非常难得的一个震例。1 这次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1.1 这次地震发生在零点左右,地震的发震时间是零时37分,震中位置所在的经线是119°56、发震时正是太阳直射东径119°56所对应地球的另一侧,即太阳直射西径69.25°的时间段。1.2 这次地震发生在初一,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一个是地球、月球、太…  相似文献   

9.
1800多年前,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为什么让8只蟾蜍张口接龙珠?浙江象山一名有心的蟾蜍养殖者,在对蟾蜍连续观察研究两年多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蟾蜍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之一,而且是一种对天气变化极其敏感的动物,正是这一特征,让张衡选它作为地动仪的组件.  相似文献   

10.
全面超越     
《科技新时代》2010,(3):26-26
不怕地震的机场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2040年之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有60%。但即使发生地震,萨比哈·格克琴国际机场新建成的候机楼也将巍然屹立。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抗震建筑,这座去年11月启用的候机楼能够吸收掉80%的水平震动——这种地震运动造成的破坏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和人类生活、生产休戚相关的材料,现代混凝土材料已成为建筑工程的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但近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许多次大地震中,有无数生灵葬身于倒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下。于是,震后若干年,人们仍对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存有一定畏惧感,担心地震袭来再遭不测,这说明钢筋混凝土建筑还存在着抗张、断裂韧性强度低,容易震损脆裂的严重缺陷。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应用高新科技研究新型水泥。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13.
<正>蒸汽是一种古老的动力,蒸汽机是一种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公元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虽然它只是一个玩具,依然可视为蒸汽机的雏形。18世纪,蒸汽机经瓦特等人改良后,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轰轰烈烈的一次革命——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受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西南和西北处于欧亚地震带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关于地震的记载历史超过3000年。根据记载,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12月20日,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131人死亡,980人受伤。与积石山地震发生时间仅仅相隔1天,12月19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同样是10千米,但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撰文提到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队时,往往认为早先世界上根本没有专业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便奔走相告,自然结合,齐力扑救。一直到公元1666年,英国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31300座房屋,还烧毁了著名的圣保罗教堂。为此,英国人发明成功并开始使用第一辆装有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考验了人防应急行动预案的可行性,还考验了人防应急指挥、、人口疏散组织、人肪专业队的反应等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中,建筑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地震灾难警示人们:防震减灾任重道远。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份,以河北省邢台地区为中心,发生了几次强烈的地震。据报道,地震的震中烈度最大达到9~10度左右。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地震的知识,现请有关科学工作者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20.
考古学界通常认为,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装饰花纹都是由手工制作或由进行单一运动的简单机械完成的。根据文字记录,在公元1世纪时西方社会出现了能集合两种以上机械运动的组合机械。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美籍华人博士生陆述义研究后认为,中国人早在公元前四五百年就发明了集合两种运动的组合机械,并将其运用于玉器雕刻。6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