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必读》2020,(5):88-89
虽然制定规则需要以成人为主,但孩子是规则执行的主体,因此,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并认同规则,建立规则意识,同时发展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更加注重孩子个性的张扬,而忽视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3.
1.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他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其重要性和目的,以及遵守这些规则的原因。2.认真征求孩子对你所定下的规则的意见,吸纳其合理意见,对所定规则作出适当的修改。3.努力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与关爱的关系,使孩子更乐于接受你所定下的规则和纪律。4.通过鼓励的方式敦促孩子遵守规则,当孩子达到你的要求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5.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必须及时警告他,督促他执行规则。如:“爸爸妈妈说过,吃饭时间,不可以玩玩具。要是你现在不把这个机器人放回玩具箱去,我就要把它锁在抽屉里了。”6.当孩子违反了规则,除了责备和惩…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者最新研究表明,那些严格对待孩子,允许他探索规则底线并让孩子从规则中学习的父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因为,如果孩子偶然挑战父母设立的规则底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向未来的领导角色迈进。因为,这样做能给予孩子机会去学习为什么会设立这些规则,并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在不违规  相似文献   

5.
◆专家支招 杨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理论,最好的教养模式是权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关爱,积极鼓励孩子,但又不失严格和一些必要的规矩。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会给孩子设立目标,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规则的制定。一旦规则制定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时,  相似文献   

6.
吴美莉 《学苑教育》2019,(13):76-77
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正常认知和发展规律行为的重要时期。在军事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从严规则意识尤为重要。首先要把从严规则融入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和体验;其次是提升游戏规则的灵活性和自律性;三是强调沟通合作,加强孩子的规则与执行力;四是完善游戏评价,让幼儿参与。  相似文献   

7.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时刻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又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孩子去做那些曾经禁止的事情。父母一直以为是孩子在逃离规则,却不知自己竟在不自觉地破坏规则。  相似文献   

8.
对于年龄不大的小学生,妈妈和老师订的规矩常常在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很听话的孩子。这就是要求成人在给孩子订规则的时候,要想得周到一些,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更要时时对规则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变得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规则,能帮助孩子明晰自己在家中的应有表现,以及与其他成员相处的模式。被认同的家庭规则可以使各成员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还能增强孩子在家中的安全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的社会性将不断发展,其表现之一就是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家庭规则的制定和遵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人",同时也能帮助他发展自我控制等能力。因此,当你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开始能够听懂规则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2,(3):10-10
本期的特别企划是关于给孩子立规则。规则的制定势必会限制孩子一部分自由,而我们不是一直都主张让孩子自由地生长吗?矛盾乎?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教师博览》2013,(4):33-33
<正>父亲应该给孩子立规矩。李双江在访谈节目中聊到育儿经时说"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这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孩子两岁时需要规则和指导,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做到遵守规矩有点难。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具体的规则意识,他们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轻松变成"进退应矩"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学前教育》2004,(12):18-19
在工作的两年里我带过许多孩子,有些孩子内向腼腆,规则意识很强;有些孩子顽皮活泼,经常破坏游戏规则。但是面对老师,那些不守规则的孩子往往能够把应该遵守的规则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最近一次户外游戏中发生的事,给了我启迪。  相似文献   

14.
规则,让人拥有理智,让人拒绝诱惑。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不当需求,必定损害孩子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为孩子定规则是父母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只有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父母才能更清楚如何去定规则,孩子也才更容易接受规则。爸爸妈妈带4岁的毛毛去朋友家做客,毛毛趁大人不注意在主人家四处溜达,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年龄不大的小学生,妈妈和老师订的规矩常常在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很听话的孩子。这就要求成人在给孩子订规则的时候,要想得周到一些,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更要时时对规则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变得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班规的概念很模糊,他们天性好动、好自由,规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束缚和负担。但是,集体化的生活和学习,又要求孩子从小接受一种规则教育。因此,对我们小学老师来说,我们是在戴着镣铐唱歌,既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又要在规则教育的夹缝中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A3):163-164
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分析是幼儿园学前教育实践探索的主要方面,为此,本文结合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引导的价值,从课程趋向分析、训练方法等方面,探究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培养的问题及策略,以达到明晰教育实践条件,促进幼儿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胡华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处副研究员 章:胡华老师,您好!您对父母给孩子订规则这件事怎么看? 胡:规则在孩子生活中肯定是必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孩子的健康发展就会受  相似文献   

20.
刘学军 《中学教育》2004,(12):12-13
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素质就越高,规则意识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志。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规则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因此,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让规则意识引领孩子走近文明,就是引领孩子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