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卫萍 《青年记者》2016,(8):23-24
美国学者格伯纳在1967年通过研究提出教养理论,即电视对受众存在潜移默化的“教化”效果.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大量引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版权,为迎合大众娱乐口味,节目的伪人性化和低俗化不断消解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功能.四川卫视2015年7月推出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其充满想象力的形态和对中国历史的独特展示,具有人文情怀.节目推出后,在口碑和收视上获得双丰收.本文以这档节目为例,以教养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人文关怀对于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尹萍 《新闻天地》2002,(6):24-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样式。九十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在观众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成为时代的"明星"。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自2001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  相似文献   

5.
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俐 《青年记者》2006,(24):66-67
综艺节目同新闻节目和广告被看作是电视屏幕的三大领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艺术,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更应注重研究语言艺术,了解语言特点,把握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综艺节目及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特点“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多种艺术类别于一体的节目表现形式,由音乐、戏曲、歌舞、曲艺、杂技、游戏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节目组成,是多种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有机结合,综艺节目正是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庞大的规模、新颖别致的表现方法和形式,生动形象,寓教于乐,愉悦心神,既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又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受到广大…  相似文献   

6.
《奇葩说》这部堪称“现象级”的网络综艺节目刷新了业内外对于娱乐综艺节目的传统认知,从节目的宗旨、选手和导师的选择、节目剪辑、辩题的设置、话题的讨论与观点的交锋等等都充斥着后现代主义的血液,正是由于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才得以使《奇葩说》成为中国综艺史上跨时代的原创娱乐综艺节目,本文旨在通过后现代主义视角全面解析《奇葩说》,并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动因,同时为中国未来的综艺节目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倩  周兰 《传媒》2018,(5):67-68
网络综艺节目是指依托网络自制节目内容并且具备直播能力的纯网络综艺节目类型.在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得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芒果TV自制的《完美假期2》《2016超级女声》,腾讯视频自制的《看你往哪跑》《饭局的诱惑》,以及爱奇艺自制的《晚安朋友圈》《十三亿分贝》等节目的播放量均过亿.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综艺节目在继承传统综艺节目真实性和实时性优势的基础上,还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网络综艺节目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影响了网络综艺节目的生态,不利于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需要制作方、播放平台方和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合力,推动治理网络综艺节目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1年湖南卫视推出综艺节目《给力星期天》,在金牌团队的制作下,第一季度的首播中突出重围,引发湖南卫视周日的一个收视热潮。作为国内第一档“偶像艺能榜样互动秀”的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继续将青少年作为目标受众,在节目中将娱乐与励志结合,大众与明星互动,带来了一场全民娱乐的视听盛宴。本文通过分析《给力星期天》的传播效果,论述其传播优势以及其节目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该节目的制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佳 《青年记者》2017,(12):77-78
当下,各大视频网站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不可或缺的网络娱乐内容和消费对象.其综艺节目主要来源有二:一为“拿”,即从卫视或海外购买独播权的“拿来主义”,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然而在遭遇广电总局“限娱令”、卫视自主研发独家播放平台(如湖南卫视的芒果TV)以及海外版权的水涨船高,可“拿”的节目不断缩水.二为“借”,即通过用户生产内容营造众声喧哗、全民参与的网络娱乐奇观,尤其是脱口秀节目,如papi酱脱口秀视频、小咖秀等,但囿于网民的专业水平,“借”来的节目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借”也非长久之道.“拿”和“借”都无法保证视频网站科学化、可持续发展,促使各大网站纷纷走上重新探索网络综艺之路.  相似文献   

11.
浅析《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现今台湾综艺节目的代表之一,<康熙来了>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受到了港台及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大众娱乐价值观深入人心.这让更多的电视人思考在电视娱乐化时代节目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综艺节目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周强强  潘怡彤 《传媒》2021,(4):72-74
综艺节目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节目的文化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语境下,综艺节目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而《一路书香》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丰富浑厚的内容表达,成为业界文化创新的一个全新研究样本.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综艺节目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节目形态,以更好地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众媒介来讲,经济节目属于对象性较强的节目,与新闻、影视剧、综艺节目这样最大众化的节目相比,想获得高收视率是非常困难的。走在收视排行榜最前面的始终是娱乐节目。但随着非娱乐电视栏目开始大胆接受“娱乐”这根“魔棒”的点化,  相似文献   

14.
唐鑫萍 《视听》2023,(4):87-90
原创棚内喜剧脱口秀竞技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除了节目本身的喜剧特性抓人眼球外,广告植入与其他网络综艺节目也有不同之处。节目通过“花式”口播、小剧场演绎、对话式植入、以“梗”联结等方式来植入广告,传达广告产品的功能、理念,丰富并扩展了网络综艺节目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同时,广告植入方式凸显出节目自身的喜剧特色和鲜明个性,为其他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 近几年,国内电视界向国外购买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国外节目运作经验,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出彩中国人》等.再就是国内各大卫视之间“相互借鉴”,比如在《极限挑战》和《偶像来了》节目中都出现了“拉飞机”的游戏场景,《超级演说家》和《我是演说家》节目中嘉宾和节目板块雷同.原创节目是目前我国综艺节目需要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成锦艳 《今传媒》2013,(4):88-90
《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它伴随着中国电视文艺由综艺向娱乐的进程,经历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完成了其作为综艺节目由审美到娱乐的流变,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分析时下网络综艺节目热播的传播特点,选取了号称"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的《吐槽大会》为研究对象,从综艺节目在议程设置功能中的角色定位、观众在议程设置效果中的导向需求差异两个角度出发,探析了《吐槽大会》在娱乐导向方面充分发挥议程设置作用的同时,所存在的节目内容缺陷以及纯粹娱乐化的诟病值得重视与警惕,最后结合国内其它综艺节目的亮点为其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纪念长征胜利系列活动报道.其中,新华社自9月16日开始联合腾讯视频网推出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以三个年轻人的视角,综合运用各种网络传播元素,再现红军80多年前的艰苦历程. 《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的优势 1.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强 《红色追寻》节目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并借鉴户外综艺节目的娱乐元素,顺应了当前发展的潮流,既能分享这一巨大的市场资源,又符合受众的兴趣爱好,节目吸引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20.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考察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是如何在权力制衡下完成节目生产实践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受制于内外多重力量,权力主体代表各自场域进行资本争夺,从叙事逻辑、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影响着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在博弈与互动中形塑节目的实践逻辑,但节目的生产实践仍有其独立性和创新性.将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纳入社会语境,可以窥见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本质——节目不仅是大众的娱乐体验之源,更发挥着传递主流价值观、实现深层次的情感满足和身份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