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小说,集真实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读者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有效途径之一。写历史小说,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予读者以审美愉悦,还要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虽然允许适当虚构、夸张,但必须有历史根据。骆正军《灞亭柳》是历史小说,它艺术再现了中唐社会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古柳”形象,可帮助读者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灞亭”是一典型环境,而“灞亭柳”是一株古柳,一个象征,是柳宗元人格的写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化学、文学、美学、写作学四个角度,解读了我国首部柳宗元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有唐一代倍受争议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与思想家。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逐出长安,贬谪永州,从此过上了被荒废、被抛弃、千万孤独的囚徒般的生活。但是,也正是在这种生活心境中却成就他文学上的辉煌与思想上的造诣。骆正军教授的《灞亭柳》以柳宗元从永州回长安的路上,夜宿灞亭为故事的起点,对柳宗元的心路历程与跌宕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述,尤其是大量采用“时空闪回”的叙事方式,打破了原有历史小说的固有写作模式,有较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骆正军教授的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第一次以长篇的形式完整地艺术地再现了柳宗元的生活与形象,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文章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风格追求与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指出其主要成就与特色,并对某些不足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骆正军教授的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第一次以长篇的形式完整地艺术地再现了柳宗元的生活与形象,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文章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风格追求与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指出其主要成就与特色,并对某些不足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6.
骆正军先生有一种柳宗元情结,他在完成专著《柳宗元思想新探》后,兴趣转移到对柳宗元形象的影视文本表达上来,历时数载创作30余万字的作品《灞亭柳》。作品尝试从典籍到影视文本再到小说的演变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述背景,以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嬗变和人生命运为线索,以感悟人生的悲剧式的拷问,深入体悟社会变动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和命运,表现了柳宗元在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从京城被贬永州的迷惘和思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挚情谊以及儿女情长,多层次和全方位地塑造柳宗元这一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对永州籍作家骆正军的历史长篇小说《灞亭柳》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灞亭柳》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高度完美统一,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小说语言层面来讲,作者对小说语言有着高度艺术追求和文体自觉性;从小说的叙事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的“时空闪回”恰恰解构了历史小说以史为秩、以时为序的传统写法,具有创新意义;从小说的主题内涵而言,可以看出作者对柳子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吟咏;从作者与小说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和人性思考等外延因素而言,可以看出作者与柳子跨越历史的精神对话和人生价值探求。仅就这些层面来看,该小说就已经体现了作为长篇标志的“长度、密度和难度”。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个有远见卓识、鞠躬尽瘁、造福一方的清官,而且是一个敢恨敢爱的性情中人。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由于受唐朝门户制度的影响,柳宗元找不到一个可以为婚的女子,但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下,他并没有鳏居余生,而是在无奈之中与真正喜爱自己的女人以及悦己红颜过着非婚生活。了解柳宗元的情感世界,对柳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霸亭柳》是描写柳宗元一生的长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人物刻画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是比较成功的作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原作电视剧的痕迹较为明显。在对柳宗元坎坷一生的深刻反映,包括对爱情生活的真实描写,尚需做深入细致、生动形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
《霸亭柳》是描写柳宗元一生的长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人物刻画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是比较成功的作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原作电视剧的痕迹较为明显。在对柳宗元坎坷一生的深刻反映,包括对爱情生活的真实描写,尚需做深入细致、生动形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建筑之一,从亭建筑到文学意象是一种文学升华和文化趣味的依附过程。亭意象的历史形成与演变过程与亭建筑史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统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趣味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的视野中,亭的建筑法式与亭文学意象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存在着互参、互证和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筑与意象的参照研究,窥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精髓。  相似文献   

13.
亭鬼、亭怪传说是汉代诸多神秘现象之一。亭鬼、亭怪传说中的冤魂申冤、鬼怪杀人等内容虽然荒诞,但其中的某些情节不仅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根源,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和治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海角亭是北部湾的碑林,其清代对联言筒意赅地反映了本地的历史地理背景,蕴含丰富的人物故事.鲍俊之对,表明北部湾崇拜妈祖的悠久历史;陈司爟之对,概括廉州来历、南珠史,及对本地影响至深的人物;杜臻之对,点出北部湾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特征,及交通、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退山茅亭记》一文两见于唐代独孤及《毘陵集》和柳宗元文集中,历代学者曾有考辨,但究竟谁属莫衷一是。论文在前人考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二人生平、文章内容、文集版本等七个方面的考证,明确《马退山茅亭记》一文并非柳宗元所作。  相似文献   

16.
"亭"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次较高,不同时代的作家赋予了"亭"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宋代曾巩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及审美情趣寄托于亭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亭"意象。本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曾巩诗中的"亭"意象进行探究,进而初步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州"遗爱湖公园"的建成,激起人们学习研究《遗爱亭记》热潮。1992年,黄州修建休闲公园。笔者受苏东坡《遗爱亭记》、《满江红》、《醉蓬莱》等诗文启发,以"遗爱湖公园"称谓命名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有些读者、研究者在描绘、欣赏、评论"遗爱湖公园"时,也出现了对《遗爱亭记》内容、作年的错误解释。为此,笔者做出考辨正误,力求还原"遗爱亭"与《遗爱亭记》的原貌与本意。  相似文献   

18.
倾盖亭记     
山东省最南端有个郯城县,县城北有个村叫十里堡,村旁有条河,叫白马河。白马河斗折蛇行,波光粼粼,渔舟轻泛,鱼跃鹭飞,岸柳舞风,深树乌呜,四时风景甚为清幽。河上有座桥,桥西南岸高台之上,双亭相揖,其状颇恭。问之土著,有壮汉说叫清官亭,有村姑说叫情哥亭。又遇一村里学究,方知亭子的确切名称——倾盖亭。  相似文献   

19.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亭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基层行政行旅组织之一。从诞生开始,亭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六朝时期更是亭的辉煌时期,在亭中发生了很多军事、政治、旅游方面的大事,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