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近代化发轫于地主阶级开明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由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怀着"自强""求富"的美好愿望,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机器生产和军事装备为中心的自救运动。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使得中国近代化与西方列强近代化相比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承担近代化任务主体不同;二是与学习西方列强同步进行;三是创办近代工业顺序不同;四是创办近代工业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立,不仅是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对传统教育的宣战,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翻开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洋务学堂并没有能够令传统教育完成根本性的变革,未能担当起救国兴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刘保均 《历史学习》2001,(12):20-21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是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问(19世纪60-90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爱钦 《文教资料》2009,(13):82-83
自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运动——洋务运动,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等等.却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在清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一次社会改革,发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洋务运动涉及的改革内容广泛,包括了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在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是,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没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答大门,这一场历时三十多年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学校等事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因此,它大力发展了中国的军事、经济、教育事业,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的近代化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说,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这个至今争议很多的运动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实践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文仅就他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改革军事制度、加强海防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报业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民族报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 ,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追溯中国“近代性”的发生与“近代化”之艰难历程,具有反刍历史和启迪现实的双重意义。史学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将魏源思想纳入中西方发展对比的历史坐标,诠释了中国以“西学东渐”为路径走上“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同时,基于中、西双向维度上对魏源思想的透彻理解,该著以日本“近代化”历程为参照,主张超越“体用之争”.促进民族传统与外来先进文化的双向结合、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上承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某些思想,下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骤变时期,其所创设的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后期日本的近代化成功之路是整个日本采取了一个正确的抉择,走上了一条"脱亚入欧"的道路,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和欧美同列的发达国家,实现了文明的递进和嬗变。指引这条正确道路的是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启蒙运动的先驱"、"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的福泽谕吉和他的"脱亚入欧论"。而处于同一时期和日本有着相似国际国内环境的中国却走上另外一条充满屈辱和伤痛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上承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某些思想,下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骤变时期,其所创设的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大官僚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尽管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炮火的渐渐熄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0.
袁辉 《新高考》2010,(2):35-36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山水相依,在历史上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