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文化格局下,文学理论日益面临新的现代性转化问题。种种大众文化现象、文学时尚潮流的冲击愈加凸显出拓展原有批评模式的迫切性。文章通过对当前诸种文艺现象及多元理论话语的观察,试图进一步讨论文学批评如何在一种新的整体文化研究系统中展开以适应和实践这种文化转向与理论创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的文化生态研究,表达了文学研究者企图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解释文学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需求。种族、时代、制度等因素都是研究文化生态与文学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重要视角。文化生态中的时代和制度程的两因素在傅璇琮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文本的艺术分析、文学活动“回到历史现场”以及在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有效走向世界时,都需要关注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22—23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杂志社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提纲三十多篇。来自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文化批评、哲学、影视美学、少数民族创作与研究以及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多维度视角就“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所采用的拯救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策略 ,已伸展到新的陌生领域。中国时下的文化研究热 ,对经典或本土当下的文学似乎激情无多 ,而对从西方传入而又在中国市场上走俏的流行“文化”却偏爱有加。热衷于文化研究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家们如果是想改换门庭 ,则此种研究法无可厚非 ;如果真是想拯救文学而为文学开拓道路 ,则另起炉灶的文化研究有缘木求鱼之嫌。其实 ,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微篇小说、报纸副刊的微篇文学“千字文”、游记、通讯乃至网络文学 ,就是比那些大部头的纯文学作品有市场、有生命力、有适应性。中国的“生命诗学”、“生命文化学”恐怕是我们迎接挑战又能开拓未来的一个良好的文化生长点。我们需要警惕变为美欧传媒传声筒式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空间批评"是以新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实现文学研究批判功能的一种新型批评形态。其强调对文学空间的文化解读,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文化政治的融合,其从文化身份角度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多维属性,并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角度和领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传统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批评在中外文论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文学事实的多维认知和理解,形成多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理论范式。文化研究思潮的兴盛,文学观念的更新,使得文学社会学批评重新受到重视,并有复兴之势。有关文学本质、文化表征等固有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文学翻译研究对象(即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着手,探讨文化研究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后结合事例重点论述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文化研究的两个具体层面:文化比较研究和文化“改写”与构建的研究,最后指出此种文化研究有利于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撞.有利于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及文化价值,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顺利与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9.
“华人文化诗学”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与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与“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华人文化诗学”主张从纯审美研究视域转向文化政治阐释。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间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可能域”.文学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其所缺失的东西,而文化研究也为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域”.考察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必然涉及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文学研究的学科建制、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意识形态、文学性、经典、纯文学以及知识分子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边界、意识形态为考察视角,探讨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种种关联与可能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战略决策。文化生态学对于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及其视角,全面审视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文化生态要素,深刻理解文化生态学的实践理念,科学构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思路,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产品开拓海外市场遇到的第一步就是商标翻译,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尤为重要,甚至影响到该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命运。商标是企业区分产品的专用标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语言,它通常极具原语民族的文化特色,这就使得音译商标会导致其原语文化的丧失,关键是要在译语里寻求某种程度的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繁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铁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1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大时空的发展、繁荣,不是高速度的发展,也非大跃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能力、实现民富国强;科普与科学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着力点与重心,科学文化是"文化中国"、中国永续发展的基础与要件;科学文化是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必备内容,是构筑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要素;文化建设、发展重在智民、惠民、利民与造福于民,要在增加、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文化质量、品位上做文章、做实事。  相似文献   

14.
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能否恰当体现文化真实性内涵。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二者并不对立,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辨证关系。《云南映象》的市场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对东道地区的民族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化商品化对民族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与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综合搏击文化传播和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全球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有助于现代体育传播的发展壮大等。当前综合搏击文化在传播和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正确引导,模式单一;遭遇本土传统文化壁垒;难以突破发展壮大的瓶颈等。因此有必要整合资源、正确引导综合搏击文化传播;构建多元体育文化认同体系;促进综合搏击文化创新,使综合搏击文化获得普及推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大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作为 2 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 ,在弘扬民族文化 ,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建议把确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构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作为大连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