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更多地是为西方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服务。当然,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化知识对沉睡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美国首位来华传教士裨治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研究裨治在华31年历史,对正确了解早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0,(40):50-51
从1830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来华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美国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从事了一系列的世俗活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早期文化外交的发展.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促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1830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来华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美国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从事了一系列的世俗活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早期文化外交的发展.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促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的妇女意识与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妇女观有着密切关系,美国传教士的妇女研究著作成为当时中国妇女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传教士对中国妇女的观察具有负面、灰色的特点。受时代所限,父权制理论的桎梏也使其对中国妇女的观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近代与鸦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就必然面对如何对待鸦片贸易的问题,绝大多数美国传教士站在人类道德和基督伦理的高度,对其加以坪击和反对,并且发表了诸多言论,进而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世纪40、50十年代顾盛来华与培里使日的比较,文章分析探讨了美国是如何实现在东亚“开国”的。指出,美国是西方开展与东亚不平等“和平”外交的急先锋,其在东亚的开国,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的灵活诡谲。认为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扶持、驱使的小伙计,美国在东亚的开国,影响了中、日近代所走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7.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顾盛来华与培里使日的比较,文章分析探讨了美国是如何实现在东亚“开国”的。指出,美国是西方开展与东亚不平等“和平”外交的急先锋,其在东亚的开国,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的灵活诡谲。认为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扶持、驱使的小伙计,美国在东亚的开国,影响了中、日所走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9.
民主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民众对信息的掌握,而新闻媒体则是民众获得当前所发生重要事情以及政府行为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少人赞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但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别.由于内政与外交决策的不同,新闻媒体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分别扮演相异的角色.美国常见的三种媒体角色的分析模式,使得美国媒体在其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发挥着自身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教士来华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猛烈的批判,他们既批判科举考试空疏的内容和繁琐的形式,又主张保留八股时;既赞赏科举制度的内在价值,又要求增加西学内容;既鼓吹兴办新学校,又倡议保留旧功名。这是传教士“以中较西”和调整传教策略的结果,又是近代中国复杂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部分传教士“中国情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在荒野中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民族为了图生求存,在洪荒莽原中栉风沐雨、胼手胝足,培养成讲求实际和实效的特性,成为世界上最具务实精神的民族之一。但是,美国也是一个注重思想建设的国家。体现在外交领域,美国外交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思想和精神,几乎每位总统都能抛出一个“主义”来作为其外交的纲领指南。就因为如此,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外交,很少有盲目的、即时性的、权宜性的、一时冲动的决策,更多的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周密谋划的、具有长远目标的决策和行为。美国外交有着广阔和深厚的思想渊源,尽管…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传教士来华传教。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说过,"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并在未来的时代里将在一切生活的领域里取回效益,其发展将比目前估计更为远大"[1]113。由此可知,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从文化上征服中国,这势必会对晚清的中国教育制度造成冲击。本文将从传教士来华对中国教育的双向影响两大方面进  相似文献   

14.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美国传教士人数占西方来华传教士总数的三分之二上。因此,伯驾创办广州眼科医局之举,作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初期活动之一,便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扶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随着同盟国与轴心国力量对比的消长,中国国共两党抗日政策的变化,尤其考虑到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的对华政策由中立转向结盟。执行“中立法”的前一阶段纵容侵略,后一阶段实行“以华制日”策略;与中国结为同盟后,其政策又由“援蒋”发展到尝试“联共”,但抗战胜利的最后阶段又施行“扶蒋反共”政策。本文着重就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多变性及其变化的原因作客观、科学的剖析,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美国对华外交的实质,对我们把握与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本土哲学,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它塑造了美国外交决策者的文化价值观,因而美国的对外政策总是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谋求其在华的利益而制定、提出的,“实用主义”的哲学理念对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万历初年,来华教士为应付传教需要.坚持努力学习汉语。当时教士们学的不是各省方言,而是明代普通话;学习步骤不是“先语后文”,而是“语文同步”;其汉语教师包括中国的商人、译员和著名学者等。教士们还坚持以能者为师,互教互学。西方传教士的来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意识形态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但来华教士则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汉语汉文化的濡染与传播,并且恰恰通过他们,汉语汉字汉文化得以在西方世界大展其风采。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近代与鸦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 ,就必然面对如何对待鸦片贸易的问题 ,绝大多数美国传教士站在人类道德和基督伦理的高度 ,对其加以坪击和反对 ,并且发表了诸多言论 ,进而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  相似文献   

19.
明朝时期传教士来华是中西方交流史上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事件。传教士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来华传教士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及西学东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教士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通过译介的方式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论等带入中国,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是19世纪初期来华传教士中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具有传教士、翻译官、外交官等多重身份,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把中国研究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来进行综合的研究,成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也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他编写的《中国总论》,是美国汉学开端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