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著名作家魏明伦按照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看看语文教师能给多少分。魏先生写了一篇题为“考场思考”的“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试卷跑题了,应得低分。”“文学作品与高考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魏明伦虽然文才飞扬,思路创新,但今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心灵的选择’,着眼点在‘选择’上,而魏的作文通篇都是对心灵的思考,到最后也没有作出明确的选择,显然扣题不紧,我给22分。”(2002年7月21日《文摘报》)  相似文献   

2.
2002年,著名作家魏明伦应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邀请,按照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及要求写了一篇“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应试作文跑题了,应得低分。我给22分。”2003年,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金奖得主费滢滢的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文字老到、细腻,且基本符合要求,却仅得了25分。2004年,本刊于第3期曾就这两件事情刊发过魏永雅老师的《高考作文:再给一点空间如何?》的文章。今年高考结束后,人们又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各省市的高考满分作文。在众多的满分作文中,虽不乏构思奇巧、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但也有好多文章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误。于是,本期我们随机选编了下列一组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意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考场作文该如何来写?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的区别是什么?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何区别?考场作文的评判标准怎样才更准确?考场作文与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素养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一考生在作文《面对大海》中引用清人张潮《幽梦影》中的话说:“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王(?)老师在评点这篇作文时说:“指出一处笔误:‘子猷’当为‘子瞻’。”(见《语文学习》2002第9期)笔者认为,考生作文中的“子猷”无误。首先,张潮《幽梦  相似文献   

4.
看了福建省这五篇满分作文,我自愧弗如,我觉得,不但是我,就是把莫言、余华押上考场之内,写出一篇同题的作文,也不可能得满分。2002年的时候,我被邀请到央视"实话实说"做一期关于高考作文的节目。给聂卫平、魏明伦等人当陪衬、节目开始之前,每个人都要写一篇那年的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完成,而这几  相似文献   

5.
真性情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真性情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真话、真情”,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强调作文的真性情,是对人本思想的崇尚。然而,受长期“应试模式”的束缚,作文教学中的“模式化”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真性情”作文。如作家冉云飞对2002年高考两篇满分作文(《爱心不锈》《君子,选择了兰草》)的评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看了这两篇高考作文,总体感觉文笔流畅,但文章词藻华丽、频繁使用排比,显得空洞无真实感情。这不是学生之过,而在于高考作文命题者,强迫知识与人生观尚不成型的学生,过早对道德进行评…  相似文献   

6.
去年,在某一报刊上刊登了一篇名为“魏明伦的作文能得多少分”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有关魏先生参加高考作文最终能得多少分众说纷纭。我们认为,魏明伦的作文应该得高分。 根据2002年高考作文的等级  相似文献   

7.
朱显驹先生在《对高考语文测试的反思》中,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总体构思。他鞭辟入里地剖析了“语文高考测试把语文教学导入了误区”这一严重现实之后,明确提出“试卷由‘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并且强调要“提高作文的权重”,这是非常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高考语文测试,理所当然地应该“提高作文的权重”。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那他们以后无论是升  相似文献   

8.
甲练前导引一、关于“创新”解读关于“有创新”,2004年《考试大纲》的解释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项考查既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代精神,又是高考对学生写作的一项更高程度的新要求。这里我们向考生朋友推荐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奥运出嫁》。这篇作文写得相当精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份量很重的文章,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它那沉甸甸的思考、沉甸甸的感情及沉甸甸的语言,它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荡、思想的启迪,它给学生的应是思想的冲击、情感的洗礼、哲理的升华。刘锡庆先生在《中国当代散文欣赏》中谈到,“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实’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的‘内宇宙’”。“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中的‘独特性’息息相关。它可遇而不可求。”“这个层面作者做的是生命运动。”“《我与地坛》即是一篇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10.
高考考场作文中,富有文采的应试作文往往能获取高分,因为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在任何场合都是充满魅力和富有磁性的。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求“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作文一定要锤炼语言,使文章流光溢彩。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强调:“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严羽在《沧浪…  相似文献   

12.
两位母亲     
同学们可能听说了,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最后一道题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虽然高考对我们来说是未来的“战斗”和“选择”,但是,写作能力的培养、范文的学习和欣赏,却是应该始于“足下”和“当下”的。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评分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是专家们早已注意到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作文评分误差现象仍然存在,如2002年7月21日《南方都市报》以及当时的各大网络媒体报道的《一篇作文三次改判成佳作》,报道了四川考生一篇名为《潘金莲的选择》的作文,从最初的20多分(满分60分)改成40多分,最终给出了接近满分的成绩。一篇作文,三次评分,前后相差30多分。这位考生是幸运的。可是,绝大多数的应试作文不可能被评阅三次,换句话说,就是高考作文评分误差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高考作为选拔高校新生的手段,已成为一件万人瞩目的大事。改革高考,完善高考,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虞世南《蝉》中有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江仙·柳絮》中有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虞世南、曹雪芹的诗句启示我们思考“‘自远’与‘借力’”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潘洋 《山东教育》2002,(35):55-55
《美文》杂志2002年9月下半月版“2002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展示”栏目加了编者的话:“编完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专辑,我们有一种感觉:高考作文‘八股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这种‘八股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1.技巧模式化。比如开篇点题,多用排比句,多用反问句,篇尾升华。这几乎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定式。2.作文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学生所选材料多为课本知识,比如屈原、岳飞、杜甫等是学生作文的主要取材对象。无论  相似文献   

16.
向左向右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章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例如一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回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17.
一、偏离题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这也是高考评卷的一个重要标准。2002年高考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 “遇到、见到、听到”的“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都在立意、选材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测试特点及应试策略庞晓丽指导高三语文复习的老师大都有这种体验:学生写一篇文章并不难.准的是写一篇符合应试要求的高质量的文章。面对今年的新高考,如何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应试作文,有两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实现老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二是测...  相似文献   

19.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20.
赏读2002年中考优作的结尾,可以发现它们不仅具有内容上的点化功能,而且能优化结构,在文末留下浓浓的诗意使人陶醉。优化结构功能主要表现为: 一、首尾遥应呈圆合之美。2002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为“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位考生拟题《‘交流’栏目的一次直播》,以模拟电视直播的形式再现批评教育和鼓励教育对学生的不同影响,文章这样开篇:“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交流’栏目,我是主持人爱莎。今天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著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