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表示分解,用一条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号是十六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算术符号的创造者$江苏大丰大龙乡灶河校@许艳梅  相似文献   

2.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12)
“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也是由德国数学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家欧稳莱最先创造的,它的意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横线表示两数相等。有趣的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4.
1.“ ”“-”和“∑”:加号“ ”和减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迈提出的。他认为,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从加号中拿掉一竖,表示减少的意思。此后,加号“ ”和减号“-”便在世界上广泛运用。到十八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将连加之和用“∑”记录,从此,这一符号也就问世了。 2“×”号和“·”号:乘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把加号横  相似文献   

5.
“+”,加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字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号也是魏德美创造的。从“+”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号斜过来写。“÷”,除号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意是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线段更相同的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四则运算等符号是谁创造的@杨晓苍  相似文献   

6.
" "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在横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一横表示减少。  相似文献   

7.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8.
“+”、“-”,加法与减法运算符号。德国数学家威特曼(1460—?)在《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一竖就表示减少。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的宣传和倡导,在1630年终于获得了公认。“×”,乘法运算符号。这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得(1574—1660)在1631年根据“乘”是另一种增加的方法,把“+”斜写成“×”。另一乘法  相似文献   

9.
一、“ 、-、×、÷”的来历“ ”号是在水平面平行的一横上加上垂直的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在符号“ ”上去掉一竖成“-”号,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个符号的最早使用人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来首创,将符号“ ”号倾斜过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连续相加。“÷”号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哈纳制定,他是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们,你们对" 、-、×、÷、="这些运算符号一定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由来吗?下面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与"-"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15世纪,德国有个叫魏德美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奋,整天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关于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胡裕树(1962):"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的量词含有‘每一’的意思."马真(1988):"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例如‘个个’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内角平分线相等,则该三角形等腰."大约1840年,德国数学家雷米欧司在一次数学会议上说了以下的话:"几何问题在还没有证出之前很难说它是困难还是容易!"为此,他举出了这道题作为例子.当时该问题还没有被证出来,后来另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写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等。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也说过:"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是压倒一切的."简洁美是数学美最突出的表现,它给人以美的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无一不以它所特有的精炼、严密的逻辑、抽象的符号展示出数学简洁的魅力.而消去正是通过消去某个(或几个)量而揭示其余各量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创造数学简洁美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符号科学,事实的确如此。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威德曼(Widman)从表示箱子重量的符号中得到启示,把“+”“-”符号引入数学运算,“+”表示增加,“-”表示减少。“+”,“-”渐渐成为数学中加减运算符号,延用至今。十七世纪,英国数学家欧特莱,(Oughted)认为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他就把表示加法的“+”斜写成“×”,表示相乘。十七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棺乘符号“×”容易同表示  相似文献   

17.
<正>高斯(Gauss,1777~1855)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大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F·克莱因(Klein,1849-1925)曾深情地写道:"如果我们把十八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普通人是无法像数学家一样思考的.德国克里斯蒂安·黑塞在《像数学家一样思考》一书中认为普通人能像"数学家一样思考",但是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数学是冰冷的美丽;从数学家的角度来说,数学家是赌徒;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说,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是无定式.另外,数学家的品质比其思考方式更为重要.大多数大学生或数学工作者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未必情愿."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反映的是一种精英的教育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9.
刘宏 《今日中学生》2005,(20):39-40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杠杆原理--即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运用这一原理,他曾经设计过杠杆滑轮系统,创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里的奇迹.他为了说明杠杆的威力,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用它撬起地球来."  相似文献   

20.
1.高斯的生平 高斯(1777--1855)是德国18世纪末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数学上的贡献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19世纪数学界最灿烂的明星,正如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所说:"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