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遥 《青年记者》2012,(12):88-90
1917年,满怀变革理想的美国青年约翰·里德,携爱妻来到远隔重洋的欧亚大陆.在红潮似火的莫斯科,他亲历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对这场由工农弱势发起的社会运动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写就了世界新闻史上的传世名篇——《震撼世界的十天》.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23日,我来到丁铁军家采访。 由于是临时指派的任务,我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在到他家以前,我对丁铁军一无所知。只是在路上略略翻了翻另一位记者采写他的稿件。知道他是一位残疾青年,身患脑瘫,但依然为其他的脑瘫患者作义务咨询工作。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辞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导日,报社决定在这一天推出关于丁铁军的报道。这是我来到丁铁军家之前,对这次采访的全部理解。  相似文献   

4.
1958年9月末的一天,正在北京进行友好访问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兴致勃勃地来到颐和圆游览.他信步踏上昆明湖畔的石舫,极目远眺,美景令他赞口不绝.这时,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也来到石舫观光,恰与赫鲁晓夫不期而遇,那小姑娘长得十分漂亮,一眼望去,犹如一朵出水芙蓉.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27日下午,一条爆炸性新闻从莫斯科的一个名叫杜布纳(dubna)的卫星城飞向全世界--在新一届世界青年环保顾问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一位来自中国成都的稚气未脱的女中学生在成年人的盛会里众望所归地成为了顾问委员会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艾克遛进吴先生的办公室.艾克是一位刚刚来到上海不久的法国青年,他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对吴先生说,"吴,你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好客了."  相似文献   

7.
在一片掌声中,穆青同志坐在了一百多名青年学生中.五月二十二日,他来到了中国新闻学院,和大学生谈心交流,从个人爱好到业务讨论,从  相似文献   

8.
在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内,记载着一位抗战时期著名的芷江中美空军陈纳德“飞虎队”中的空军英雄,他就是号称“云天鹰”的中国飞行员卢誉标. 1944年4月,旅居新加坡的爱国华侨青年卢誉标闻知日寇蹂躏中国大地屠杀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怀着对祖国的深爱、对日寇侵华残杀我中华儿女、掠夺我国家财富暴行的切齿仇恨,他毅然归国,报名参加空军,投入抗日洪流,参加盟军东方战略空军的飞行大队,来到湖南芷江机场担任第五大队十七中队中国空军飞行员.  相似文献   

9.
青年周恩来的报刊实践及其思想●胡正强戎志毅【徐州】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报刊活动家。他的革命生涯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一样,可以说是从报刊活动开始的,也可说是同报刊活动分不开的。相对而言,从191...  相似文献   

10.
当写这篇访问印度尼西亚随记的时候,我的眼前便出现了苏门答腊多巴湖的美丽景色。那一天,我们乘船渡过碧波潾潾的多巴湖来到沙姆西岛,在参观中,当地一位普通的马达族青年,特意朗诵了一首诗欢迎我们,要求我们把他们的情意带回中国去。他朗诵道:  相似文献   

11.
从莫斯科开往远东的列车上,一位男子倚窗而坐,凝神的目光望着窗外西伯利亚的茫茫原野.在他略显压抑而疲惫的神情下,心中翻卷着好似万马奔腾般的思绪.上海、莫斯科……莫斯科、上海……这两座城市,不断交替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思绪如无际的海洋,时而激浪翻卷,时而平缓如涌……  相似文献   

12.
1958年9月末的一天,正在北京进行友好访问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兴致勃勃地来到颐和圆游览。他信步踏上昆明湖畔的石舫,极目远眺,美景令他赞口不绝。这时,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也来到石舫观光,恰与赫鲁晓夫不期而遇,那小姑娘长得十分漂亮,一眼望去,犹如一朵出水芙蓉。  相似文献   

13.
最近,俄罗斯科学院院土伊利亚·兹巴尔斯基著书回忆列宁等革命领袖遗体保存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兹巴尔斯基院士的父亲鲍里斯·兹巴尔斯基当年曾经为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小兹巴尔斯基子承父业,也为列宁遗体保存做出重要贡献。列宁遗体曾经被冷冻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莫斯科郊区的高尔克村逝世。当地村民顶着零下30℃的严寒,排着长队为无产阶级领袖送行。列宁遗体由火车运到莫斯科,安放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工会大厦圆柱大厅。莫斯科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代表向列宁告别。1月27日,举行列宁遗体安葬仪式。工作人员冒着零下…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学者、革命家华岗(1903-1972)离世已45年多了,然而他的革命业绩,特别是传扬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却永著青史。华岗,浙江龙游人,他中学时代就追求进步读过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后深受教育,遂终身信奉了马列主义。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1928年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筹办《列宁青年》。1930年任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1937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流传着一则列宁寻找养蜂人的逻辑故事,其大意如下: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山上,工作之余,列宁常常要下面的工作人员把附近的一个养蜂人请来谈天,以了解当地的民情。有一天,列宁又想找养蜂人来谈谈他的养蜂经验,可是常去找养蜂人的同志不在,别人又不知养蜂人的住处,于是,列宁决定自己外出寻访。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走不多远,就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越往前走,花丛之中的蜜蜂就越多,而且,列宁还看到采了蜜的蜜蜂,纷纷飞进了附近的园子里,再一看,园子一旁有一所房子,列宁估计,这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住所,于是,他走上前去敲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7):35-36
<正>1922年5月22日,列宁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到莫斯科南郊的哥尔克村休养。本来计划休养几个月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他永远没有回来,1923年3月不能说话,1924年1月逝世。1922年4月12日列宁致恩·奥新斯基的信件(收入《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52卷),是他最后一次论述新闻工作。奥新斯基(ОсинскийНиколай)时任副农业人民委员,他经过调查研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地方经验的新材料》一文。  相似文献   

17.
加贝 《档案时空》2003,(11):9-11
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体健康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国家和人民。因为他们的健康对国家生活乃至国家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这里揭示前苏联从开国领袖列宁到解体前的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秘密档案。列宁:逝世前的两年里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列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前苏联的开国领袖。他的健康状况受到苏联国家和人民、世界无产阶级的密切关注。还在侨居国外的时候,列宁就患有高血压病,并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向莫斯科河南岸区赫尔逊工厂的工人发表完渲说后遭到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的枪击,肺部和…  相似文献   

18.
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学习列宁《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的体会尹连根列宁的一生,都与党的出版物密切相关。他当过许多报纸和杂志的主编,为《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真理报》、《消息报》写过大量文章,1921年,在填写莫斯科苏维埃成员卡片时,...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之间的法律哲学:吴经熊早期法律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田默迪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一1920年秋,一位21岁的中国青年负笈来到美国的安那堡(Ann Arbor),在密西根州立大学法律系注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一年以后,这位青年因十个满分的非凡成绩,竟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20.
初学写作时,我了解到:一位残疾青年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脱贫致富.我在原稿中重点写他如何勤劳致富.另一位通讯员看稿时提出,通过这位残疾青年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