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传播中,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结合本土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空间。分析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与现实发展状况,探索如何在坚持民族气质的同时使中国电影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走向国际,是本文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起步于1905年,比世界电影的诞生晚了十年,经过时间的洗刷,留存下来不少经典之作.其中一些影片走向国际,担当起中国与外国进行交流的重要角色.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做得更多的是输出中国的文化.通过影像的传播,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就是所谓的影像跨文化性.与其他跨文化现象相比,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遭遇爆冷为例,分析跨文化电影如何通过建构叙事实现文化霸权,并从电影制作、有效利用多元文化优势、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起步于1905年,比世界电影的诞生晚了十年,经过时间的洗刷,留存下来不少经典之作。其中一些影片走向国际,担当起中国与外国进行交流的重要角色。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做得更多的是输出中国的文化。通过影像的传播,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就是所谓的影像跨文化性。与其他跨文化现象相比,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2-253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它就成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以说中国电影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和传播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概述,继而对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进行论述,最后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杜江 《新闻前哨》2010,(5):92-94
进口分账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产品,其在中国却面临如何跨越文化壁垒、适应中国电影市场与观众的难题。类型策略作为调控差异和消费行为的美学体系中心要素,是分账电影的重要武器。本文从历史数据出发,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用文化协同、互补、亲近、折扣等理论,分析各典型类型的进口分账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遭遇不同境况的原因,评析其在调适过程中尝试的类型调整策略,从中寻找本土电影在国际化境遇中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9.
经济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带动各国文化的大融合。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之下中国品牌如何实现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成功呢,中国品牌又当如何在广告传播中保持中国品牌文化之心呢。笔者结实教学工作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析。本文首先从跨文化广告传播含义及特征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了概述,继而对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笔者总结了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庞彦杰 《传媒》2016,(9):76-77
进入21世纪以来,某些中美合拍电影一味遵循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但却遭遇失败的案例不断增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显示,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对观众文化认同的分裂是导致电影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对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经验的审视,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正确理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下信息化时代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取代并没有学者设想的那样强烈,相反它们开始披上中国形式的外衣。比如《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跨文化传播中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本文引用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种理论及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理解外来文化更加隐蔽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陆敏 《新闻界》2012,(21):31-35
本文将关注点放在以电影为介质的跨文化传播中。以李安电影《喜宴》为例,展开分析并阐述了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的"谁在说","怎样说",以及"说了什么";进而深入到电影的受众反馈中,进行受众文化心理分析,探究有限样本所能呈现的传播效果。研究最后探讨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电影如何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爱娣 《新闻世界》2011,(7):170-171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由于世界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美国大片进入中国,带来了美国文化,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不仅赚取了中国老百姓的钱,同时包含其中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受众进行着美国文化植入。本文将运用消费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对美国电影及植入式广告进行分析,以明晰其背后的运作原理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内而言,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保持精神独立性是重要课题;对外而言,如何降低文化折扣,实现精准的跨文化传播,保证传播效果的大面积覆盖也同样重要.当下中国的硬实力正在日益提高,文化软实力也应当得到提升,同硬实力相匹配.本文认为,跨文化传播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注意国际传播中必然存在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15.
运用CiteSpace分析CNKI数据库2003至2022年发表的电影跨文化研究文献发现,文献年度发表量呈动态增长趋势;国内研究者和相关机构存在研究合作不足问题,初具规模的学术团体尚未形成;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由电影跨文化教学、电影翻译,逐步过渡到立足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建议国内电影跨文化研究采用多元合作模式打造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并创新中国特色电影学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姜波 《东南传播》2016,(7):31-33
电影作为较易被跨文化受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之一,在中国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效果一直不理想。文章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提出转变传统对外传播观念、开创中国电影教育新路径、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新媒体优势、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提高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伴随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样,如何利用新技术、新途径优化跨文化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重大议题.国内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通过利用古风美食等符号,实现了对传统中国衣食住行的文化建构,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以李子柒原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上的走红为例,探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综合国力日趋渐强,国际地位蒸蒸日上,这个巨大的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文化折扣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法,探析好莱坞电影近年如何成功应对文化折扣,在中国市场上取得良好的票房业绩,由此可启发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中,怎样更好地消解文化折扣,传播中国,沟通世界.  相似文献   

19.
孙晓川 《新闻传播》2013,(6):149-150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以国家间文化交流这一种形态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但其中也存在着交流、碰撞、融合,这也属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电影的影像传播特点使之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同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电影文化工作者还需要进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跨境合拍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近两年,中外合拍片不断增多,成为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电影现象。本文通过总结中外合拍电影特点、反思当前中外合拍片中表现出的文化叙事困境,从而探讨中国电影通过中外合拍走向世界,进行有效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