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舒屏 《青年记者》2007,(14):168-168
面对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的事件,媒体片面且夸大的报道令社会上出现了“食品安全恐慌”。对此,笔者认为在运用危机报道的原则下,媒体应该以“雷达”、“显微镜”、“指南针”的三重关系来确立自己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2.
增强医疗卫生报道的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报道也成为各家媒体苦心经营的"重要产品".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媒体由于片面追求时效性、趣味性和轰动性,导致一些医疗卫生报道也出现了片面、失实的现象,有些医疗卫生报道还出现娱乐化的倾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搞好医疗卫生报道,增强引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楼市新政后方一周,就有媒体推出"北京新房均价降8000元"的报道,在公众一片质疑声中,很快又有其他媒体指出,北京搂市仍然坚挺,"降价8000元"是媒体自欺欺人,所谓"降价8000元"的说法,是前述媒体片面的理解,而非消息提供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一切都因"爱国"而起. 火炬传递、西藏骚乱,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系列事件,牵引着国人的眼光,牵动着媒体的神经.我们办奥运,"藏独"分子借机破坏捣乱,西方有些媒体包括不少主流媒体虚假或片面地报道,幸灾乐祸.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还公然骂中国人.这着实气人.很多国人网上联名、声明,大讨论,反对"藏独",声讨西方媒体,要求卡弗蒂道歉,抵制家乐福……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虚假、滞后、片面的报道为流言的流布留下了充足的传播渠道空间,这会降低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体危机,甚至演变为公共危机、政治危机.因此,媒体要为公信力增减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得失而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平复公众情绪.政府则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开放信息源,建立科学、完备的公信力测评标准检测媒介公信力,规范媒介行为,使大众媒介占据信息传播渠道主导地位,阻滞流言流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报道越来越成为许多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卖点”。从总体上讲,证券报道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但当前证券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庸俗化现象,仍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象之一:忽视证券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片面迎合读者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在当前众多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地方的媒体片面讲政治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比如,报纸的要闻版几乎就是领导行踪,其他版面大多成了工作动态;电视的新闻节目除了会议报道外,基本上是没有新闻性的中心工作报道;广播的新闻板块不是会  相似文献   

9.
发展经济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广大人民的福祉密切相关,经济报道之于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党报的性质、地位、功能具有独特性,其经济报道亦有自身特点、品格和要求.党报经济报道要实现创新,增强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强化主流 1.要站住高远 党报经济报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及经济现象,党报要站位高远,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进行片面、表面的分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10.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11.
从自杀报道中反思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丽 《新闻知识》2006,(7):12-13,75
自杀是中国重要的公共精神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研究我国媒体是如何再现自杀问题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自杀新闻报道,提高公众的精神健康水平,造就更健康的国民和更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当前自杀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杀报道中人群类型存在偏颇媒体报道的自杀人群分布总是过分强调大学生群体。只要有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大肆渲染。而这种做法的后果,一方面会使人们对大学生的总体认知产生偏差,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差、感情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 各地媒体、各种媒体都十分重视先进人物的宣传。给先进人物的报道以重要、突出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传媒区别于西方传媒的根本特性之一。为什么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许多人很明确,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有一些人不甚明确。后者的表现如:不热心于宣传先进人物,而热衷于宣传大款大腕大明星;报道中模糊人物的先进性;孤立地、片面地宣传先进人物,忽视了党的领导或贬低了群众;人物报道中有意无意地宣传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重读第十届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张培 《新闻实践》2009,(6):15-18
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新闻片面".而"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那么这也间接反映出媒体在选择、描述、反映新闻事实上存在着片面性,进而导致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4.
顾斌 《传媒观察》2006,(6):22-23
在新闻媒体中,体育新闻都被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或时段,体育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各种新闻媒介竞争的重点之一。但近来体育新闻方面的竞争却没有走上良性的轨道,出现了片面“娱乐化”的倾向。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报道留给运动员以及与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  相似文献   

15.
明明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报道,却被有的地方政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个别地方干部这种“舆论监督过敏症”需要脱脱敏,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媒体做舆论监督,只要媒体立场公正、方式合情合理、监督有理有据,就理应得到配合维护。对舆论监督的“反感”,源自对监督工作的“敏感”。少数地方基层干部为迎合上级领导“更看重成绩成就”的心理,长期报喜不报忧;个别干部对舆论监督有偏见,认为媒体只能“抬轿子”不能“扯袖子”;还有部分地方片面以负面舆情多少考核下级工作,导致基层干部滋长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  相似文献   

16.
泓涛 《视听界》2007,(1):93-93
农村信息贫乏、涉农报道片面、公共信息不对称等仍是当前对农报道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类新闻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各类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成为人们迫切了解的愿望和各类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要手段。对于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来说,能全面、综合、客观地搞好现场报道意义更加重大。 一、找准新闻卖点,挖掘独家新闻。现场报道的角度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不应盲目、片面地报道,要真正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从而达到把握审视全局的高度,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以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作品是对新闻事实在把握全局真实前提下突出重点的"片面"深刻.本文力图从生产型文本的角度理解"片面"的深刻含义,并努力从文艺美学的视野探究"片面"报道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挥优势,谋求发展,以全新姿态应对广电改革时期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新时期地市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实力上,地市电视台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提并论。内在功力上,地市台的电视报道存在四个不足:写事的多,写人的少,或者可以说是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精神;受地域限制,考虑问题片面;跟风、赶时髦的多;报道形式单一,即常用“概念、数字加表态”的形式。而今又面临世界媒体的竞争,这就决定了地市电视台要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牢牢地把受众目标锁定在本地区的观众上。这就必须精办…  相似文献   

20.
提灾难发生后,地方媒体通常会派特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报道。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地方媒体的灾难报道如何作为,与国家级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信源如何形成差异化报道,即如何让特派记者的稿件“特”起来?本文以大连地区两家报纸--《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的雅安地震报道为例,分析此次灾难报道中这两家媒体特派记者的采访理念和报道特点,探讨地方媒体参与重大灾难报道的规律,以促进、提升地方媒体整体报道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