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把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生态用地的布局很难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反规划”理念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对确立城市生态空间的目标、城市生态格局的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随之走向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交通拥挤、植被破坏等。新时期下,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仅仅满足人口的城市迁徙,更应该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力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城市,使人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并且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定义入手,探寻城市生态规划的实现途径,并对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变化和强烈人为干预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厘清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内涵发展,梳理了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景观生态分类方法与适宜性评价和区域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归纳了数量优化方法、空间优化方法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等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技术的研究态势,指出了加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及集成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设定方法、区域之间跨尺度多等级联系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绿道规划和城市之间也形成了互动。城市绿道规划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对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和经济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绿道的介绍,分析了城市绿道和城市之间的互动,旨在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为了寻求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内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绿化生态随着城市扩张,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空间规划混乱、区域功能退化等现象。以小榄镇绿化现状为例,从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区域生态恢复等角度,探讨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护城镇和乡村景观格局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正栋  蒙金华 《资源科学》2013,35(6):1261-1267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 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8.
城乡交错带是生态敏感和脆弱的地区,是直接影响城市和乡村景观格局的重要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相关原理对城市和乡村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形成、演化进行剖析,初步提出城乡交错带的规划可以参考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需求剧增,汽车数量迅速增长,从而导致交通问题的产生。城市交通堵塞,特别是大城市交通的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污染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同难题。为此,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组织管理关系,进而实现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黑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10)》特色,论述了山水生态城规划思路和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为营建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振强 《学会》2014,(2):43-45,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助推中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是深化对十八大报告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应当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城市交通正面,临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对交通规划师和城市政府而言,任何正确或错误的规划和决策都将对未来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而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生态格局、城市发展规模、空间管制、环境保护规划与策略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理念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位的视角,探讨城市创新空间生态位的概念内涵,从资源生态位、环境生态位和技术生态位3个维度构建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中心-边缘”特征,与规划的南京市域创新空间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且3个不同维度的生态位适宜性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城市工业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布局。它还能有效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在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20)
电力资源的规划与使用,是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电网的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且大部分电网的规划仍较为落后。故相关人员需根据当下城市电网规划的现状,加以优化,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本篇文章是以城市电网规划为切入点,分析了它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翟海峰 《内江科技》2012,(11):149-150
包头市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依此理论,根据包头城市现状,对包头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建设规划、树种规划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包头市实施生态园林绿地建设规划的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卫生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城市面貌。城市环卫设施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与各行各业都联系密切。作为规划者,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科学规划,确保施工文明,有效做到分期建设,最终针对市民的诸多生产以及生活需求能够有效满足。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卫设施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跟不上城市的整体规划进度,这样就制约了我国城市化建设整体进程的实施。本文就目前城市环卫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利用POI数据与随机森林模型精准识别2007年和2017年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运用定量模型多尺度分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结构特征上,郑州城市内部生态空间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加,生活空间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生产空间的数量与所占比例变化波动较大。②辖区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不断提高,部分区域呈现出由拮抗时期向协调耦合时期的转化,协调度与耦合度存在一定的空间一致性。③街道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平均水平从磨合时期转为协调耦合时期,其空间差异明显减小,“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度平均水平由中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协调度水平明显提升。本文通过对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协调度的多尺度分析,旨在为城市层面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