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徽州是一个宗族结构传统严密且沿续相当长久的地方。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曾经这样描述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塚,不动一抔;千年之族,未  相似文献   

2.
徽州目前存世家谱有2000余部之多,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二十几家馆藏机构,是研究徽州宗族社会历史变迁的珍贵资料。《绩溪城西周氏宗谱》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其编修秉承了前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理论与特点,不仅重视家谱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而且精于材料考证,辑录的文献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对家谱在维护宗族秩序建设中的"敬祖、收族、睦族"功能进行了宣扬。  相似文献   

3.
自两宋以下直至清光绪下诏废止书院改设学校止,徽州设书院二百余所。明代中期王学盛行,"郡有郡会邑有邑会乃至一族一家也莫不有会",当时很多的名家大儒在各书院承担教学,宣传学术思想,《新安理学先觉会言》就是新安理学学术活动在徽州六邑书院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研究新安理学发展态势的珍贵文献,而且也是有版本及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4.
商周家族墓地出土的复合族徽铜器种类甚多,主要有食器之鼎、簋、甗、鬲,酒器之爵、觚、卣、觯、斝、瓿、尊、彝、壶、罍,水器之盉、盘,乐器之铙,兵器之钺、戈等。这些铜器几乎涉及青铜器各类别,其在同一墓葬中常常与单一族徽铜器的种类不同,而铸造则显得比同墓所出单一族徽铜器的形体小、器壁薄、重量轻。复合族徽铜器见于同一墓葬,往往有主次之别:有些可能是墓主的子女及其配偶所铸造,有些可能是墓主的亲朋好友所赠送。商周家族墓地出土的复合族徽铜器共有17种组合,有关墓葬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能够确定墓主生前绝大多数都是中小贵族,而随葬复合族徽铜器主要取决于其能否与其它铜器配成一套或一组礼器,并不在于体现其族氏属性。这些情况表明,复合族徽可能不代表族氏组织,而仅仅是族氏关系,即为同族分化、不同族氏联姻或联盟关系的表示。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书的遗存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伯山 《历史档案》2004,1(1):122-126,136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和记录,它是徽州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最真实、具体的反映。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就发现有近10万余件,其数量之多,研究价值之大,  相似文献   

6.
徽商与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这个古老的地域名称,一向闻名遐迩。这不仅因为她拥有黄山之奇,齐云山之秀,新安江之美,还因为在这里曾经孕育出颇具特色的“新安文明”,或者说“徽州文化”。如果把徽州之有名山胜水,归之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功,那么,酿出“徽州文化”的环境、“酵母”又是什么呢? 一块既封闭而又“开放”的地域  相似文献   

7.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这组文书的发现、收藏,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其价值也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历史上,徽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和教育发达,向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从清末民初开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书商就纷纷到徽州收购古籍。解放初期,屯溪作为古籍集散地,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古籍市场。1…  相似文献   

8.
古徽州居民档案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素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其历史档案存世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善,令人惊叹。笔者曾走访调研过徽州很多城镇乡村,并对其间历史档案保存完备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徽州自然环境封闭、高山  相似文献   

9.
一、《新安蠹状》简介徽州文书档案由于是第一手资料而受到明清史学研究者的重视。徽州文献也有属于档案汇编的形式。《丝绢全书》就"无异明代徽州府衙门中的一批卷宗","与徽州地方发现之房地契约同有史料保存的价值。"见之《新安蠹状》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10.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11.
富含地域特色的民间档案真实、详细地记载了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对其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各地旅游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向平衡发展。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助推徽州乡土旅游发展为例,试分析开发利用民间档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晓虹 《新闻世界》2012,(9):182-184
坐落在灵山秀水中的一府六县之徽州大地,有着数不胜数的极为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存:古村落、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古园林,古三雕等等,真是栉比鳞次、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能吸引人注目和最能引发探其究竟的是那一座座的徽州古牌坊。它们看似建筑,有的单一而立,有的成组横列,而有的前后比肩而去地坐落在村口或道路桥梁的入口处。它们有着极具审美意味的整体造型,无论或大或小,其精美的雕刻艺术,建筑般的架构,众多的数量规模,都无不分明地承载着无数徽州人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3.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凤庆,古为蒲蛮之地,春秋战国以前便有濮人在这里繁衍生活,继后有傣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傈傈族、拉祜族等相继入境定居。尤其是明清两代,汉族大量迁入。这些外来民族不但带来了内地先进生产技术,更带来先进文化,也包括儒文化,于是尊孔崇儒之风也便逐渐在凤庆山山乡乡扎根盛行,影响教化着凤庆人民。那座落在县城西北与凤山一脉相承的文庙建筑群落,就是凤庆各族人民几百年来崇圣道、广教化、端品节、勤学问的见证,也是凤庆深厚文化积淀的渊源地。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书档案被公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的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以及其连续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重大学术价值;徽州文书的文献收集、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徽州文书信息数据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出路,而建立这样的信息数据库应从五个方面的工作人手。  相似文献   

16.
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历史悠久.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术引入编修族(宗)谱事业之中.从此,”梓辑”(对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一整套工艺的概括性称谓)之艺问世,并历代相承.明正德(1506-1521)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浦尾、翔源、仙姑洞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王应忠(王法懋第十四世孙)率其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东源.王法懋创始的”梓辑”之艺由此来到东源”生根落地”,并历代相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透过环翠堂这一徽州版画艺术杰作,对其展示的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主要景点以及不同题材内容的景点进行介绍,更深地认识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及环翠堂园堪称徽州园林文化甚至徽文化的标本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曾被誉为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遗存至今的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至少不下于35万份;还散落在民间、可资研究利用的徽州文书又该有10万~15万份,两者相加就是45万~50万份。这也许不是徽州文书在今天遗存的全部,但如此多的徽州文书的发现,为徽学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及时地整理、出版,供更多的学者研究、使…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称新安,隋唐时称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始改今名。治所在歙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江西婺源等县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境内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风光旖旎的新安江,素以山水之美、林茶之丰而蜚声海内外。自晋代到唐代,北方许多世家大族,为了逃避战祸,纷纷迁徙到风景秀丽的徽州。这些世  相似文献   

20.
由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徽州 文化研究所姚邦藻主编的《徽州 学概论》一书,旨在以半个世纪 以来“徽州学”各种专题、各个方 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尝试着对 “徽州学”进行整体地把握和系 统地描述,从而为构筑“徽州学” 的学科体系作出一份积极的贡 献。全书40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徽州学通论”,从学理上对“徽州学”的涵义、“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徽州学”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和阐释,对该学科框架体系的建构作了有益的探索。下编是“徽州学分论”,分别以徽州人、徽州人文、徽州技艺等三大板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