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主要从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的衍生过程着手,以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以词汇化理论为理论背景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是:现代英语"~self"和现代汉语"自己"的形成都是古英语或古汉语中的两个复合成分词汇化的结果,但是二者在词汇化的原因、方式、程度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语音与语言的其他技能,如听力、口语,词汇、语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英语语音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语音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语音教学效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胡頔 《科教文汇》2014,(1):175-175,177
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1900多个。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由于两国语言都使用汉字,故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即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在意思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这给日汉互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拟通过语料库的实例来考察比较典型的关心和関心这一对中日同形词,旨在探求中文的关心一词的日语译文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清末民初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对这些来自日语的词汇在汉语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把清末民初大量传入汉语中的日源词汇分成六种类型,分别探讨不同类型的词汇在汉语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吴宦熙 《科教文汇》2011,(16):135-13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由于两国语言都使用汉字,故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即"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在意思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这给日汉互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拟通过语料库的实例来考察比较典型的"关心"和"関心"这一对中日同形词,旨在探求中文的"关心"一词的日语译文规律。  相似文献   

7.
许璧仪 《科教文汇》2009,(19):246-246
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古汉语的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粤语古汉语现象形成的原因,提出研究粤语古汉语现象是研究古代雅言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和保存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宝贵数据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6,(3):98-99
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形态相同的词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看似较容易掌握,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正是由于大量的同形异义词的存在,形成了众多的词汇"陷阱",稍不小心,就会错误百出。本文通过学习者在中日同形异义语方面误用的典型例句来考察、分析,总结出中日同形异义语误用的类型,并对误用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西文化色彩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词在运用上的文化差异,说明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学生初学极限时普遍存在概念理解困难,就数列极限的"ε-N"定义,用对话的形式由浅入深步步引导,让学生在轻松问答中接受全新的数学语言.笔者从教多年曾多次尝试,教学效果较好.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字词汇为研究对象,将中日文字词汇交流的历史概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并分别论述各时期词汇交流的时代背景、特征及其意义和作用等。中日词汇交流是种双向交流、互相影响、融合的方式,但各时期有其主流。两国历史上长期的文字词汇交流共同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俄语学习者往往因为其繁杂多变的词汇、语法形式等,将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都倾向于这些方面,忽视对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探究,但在实际学习及运用俄语的过程中,经常因一些文化因素导致不解、误解、误译,甚至交际障碍等现象。本文从中俄文化差异及实际需要两大方面阐述,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中俄两国文化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重视学习俄语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4.
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暧昧的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正是这样一个暧昧的国家.本文拟将探讨日本人暧昧表现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动力.日本语中的暧昧表达和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思想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人暧昧语言文化的产生与发晨深受日本独特的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反映出日本民族的个性及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ッテイル"作为持续体被列入日语的时体体系之中,自然让人联想到它和表示汉语持续体的符号"着"之闻是否完全对应.鉴于<挪威的森林>日文版中含"ッテイル"的句子十分丰富,作者选定该原著及其中译本(林少华版)作为展开分析的语料数据库,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ッテイル"和"着"的对应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两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对应,进而从中日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上的差别来分析不对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称呼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同时,称呼语又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意义的变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姐"这一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含义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小姐"的几多沉浮而反映出来,并由此揭示了称谓语的变化与社会各因素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口译中理解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主要有认知思维能力、脱离原语言外壳、对主题和相关词汇的专门掌握以及跨文化意识等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法两国地域不同,历史发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两国的语言也有着天壤之别。正是汉法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学习者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为法语的学习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海燕 《科教文汇》2010,(7):109-110
中法两国地域不同,历史发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两国的语言也有着天壤之别。正是汉法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学习者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为法语的学习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构成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之一,在语言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Tracy Dterell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在词汇教学中策略是关键,主要就词汇教学策略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