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除了遮阳伞、墨镜和防晒霜,是否有可以滋养肌肤、防止晒伤的食物,帮助人们阻隔烈日的曝晒?有。就是人们最熟悉的某些蔬果,它们会神奇地转换成防晒物质,而且比防晒霜更耐用,因为它们不会被水洗掉。  相似文献   

2.
《湖上人家》在30集系列片《中国家庭》评奖中被评为二等奖,然而当这条片子第一次寄到中央台的时候,却未获通过。中央台告诉我们:片子拍得太平淡,没有兴奋点,而且没有主题。就这么算了?想想又不甘心,最后还是决定重拍,不管结果怎么样,我想再试一次。我们拍摄的这个家庭,是洪泽湖渔民非常熟悉而又尊敬的家庭。这个家庭的主人公阎成米是洪泽湖上唯一的一所船头小学的教师,湖上人家的孩子要读书,全靠这位阎老师。阎老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船头教学三十余年,为洪泽湖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个值得弘扬的家庭。我…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10日。晴朗有风。北大未名畔的垂柳依依,穿着厚重冬装的学生在结冰的湖上嬉闹。我穿过冬日的北大校园,寻到了东门的万圣书院。下午3点。贺卫方教授如约来到书院二楼的咖啡厅。黑色的棉服,工整的  相似文献   

4.
每年我都要到湖边去几次,先在市里坐5路车,再转3路郊区车。春天,湖边开着桃花和油菜花;夏天,湖上强风鼓荡;秋天,堤坝下裸露的树根像是在跳舞;冬天,夕阳照在湖边的芦苇上,冰凉而单薄……一个秋天的下午,我躺在湖边的草地上,望着对面的青山。我想父亲那时一定在看着我。他看得到我,我知道。我们感觉父亲快不行了的时候,就偷偷地为他准备墓地。我们知道他的愿望是落叶归根,于是在老家余湾的山上为他找地,委托在家乡的堂弟负责。堂弟找的地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傍晚,我穿过故乡村后青翠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伫立在故乡湖边的草滩,看春日的夕阳如何醉人地慢慢逍逝,看湖上的白帆怎样渐行渐远.那时候,泱泱一湖碧水尽入眼底,四周浮动的水雾向身后扩散.我感觉我正一点点地溶入眼前的湖,偌大的湖犹如慈母伸开双臂搂抱上前的儿子,这样的一种亲切动人的景象不觉从心底唤醒我对故乡母亲湖的诸多回忆……  相似文献   

6.
衬托着湖上的白色风帆和低空俯;中的白色海鸥,密西根湖上还是一望无际的蔚蓝。伫立在湖边的McCormick Place展馆里.今年只有一个南馆为芝加哥印刷展而装扮。第一天从东边停车场进来的参观者.必须经过东馆寂静的地下通道才能找到在南馆大厅热闹展出的GraphExpo,许多自行开车来的参观者一肚子狐疑走了10分钟.才看到嘉年华似的印刷展旗海。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园     
图书馆,我的家园。在人生之旅中,总是伫立着一家又一家图书馆,像是精神的驿站,给我以知识的装备、思想的粮草、创造的灵感,以至倦旅时的休息,灵魂震颤时的平衡、生的乐趣和理想的晨曦。我的故乡在江南水乡。在美丽的湖畔有一座小楼。在湖上有一幢古庙浮舟寺,它们先后是县立图书馆的所在。日寇入侵,艰难岁月,家境贫寒,读书维艰,但在这里,我读得到来自东南战时重镇金华,来自南国文化城桂林以至大后方重庆的许多出版物,读得到重要的报刊。在幽静的阅览室里,常常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度过一个中学生的下半天休闲的时光、知识的雨露滋润了一个穷苦少年学  相似文献   

8.
Mike  Shatzkin 《出版参考》2009,(18):44-44
出版社的价值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出版社的职能。出版社对社会的价值表现在何处?20年前,我刚开始咨询业务的时候,我常说“出版就是为内容找市场。”在1999年,我们发现,出版不再是内容和市场,而是数据库和网络。出版就是创建数据库,而数据库就是有组织的海量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针对模糊的市场,而是针对具体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小杜同志:您好!您在来信中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深一点。我考虑了一下,想跟您谈一个问题:采访中的“自我发现”。所谓“自我发现”,就是个人观察、认识事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北京结识了楚庄先生: 清瘦的身子,花白的头发,多皱纹的脸,人们告诉我,他才59岁。哦,见老了,我以为快70了呢。人们向我介绍:这就是楚庄,这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楚庄。这就是楚图南副委员长的长公子,当了二十多年“极右派”,受尽摧残折磨的楚庄。这就是在七届人代会上与中外记者畅谈民主政治与多党合作的楚庄。只见他朝我走来了。我才发现,走起路来,他还是那么风快精神,说起话来,思维更是敏捷清晰。  相似文献   

12.
《上海档案工作》2013,(3):F0003-F0004
清末,上海的渡船均为木质小船,主要是划子、舢舨: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了机动船渡江业务。初始航线为铜人码头f今南京尔路外滩附近)至浦东东沟。1931年7月,该轮渡航线延伸至高桥,是为上海第一条长渡航线:  相似文献   

13.
褚留成 《传媒观察》2007,(10):62-62
有人说,校对不就是拿着原稿和校样比对着看吗,忠实于原稿就是了。其实,从校对工作的实际来看,远非如此。仅就今年六、七两月我所发现的和我的同事发现的几起带有政治性和事实性差错为例,来说明仅靠原稿来校稿,有时会捅大娄子。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以小说名世,喜读其小说者,多半熟悉他的《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和《受活》等作品。不过,当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写出《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和《发现小说》等理论著作时,我看到了一个小说家之外的阎连科。对阎连科而言,发现小说,其实就是发现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7,(8):57-58
"我既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什么大款,就是一个普通农民。但是,我好打抱不平!""发现领导做假账,找谁告状都没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愿意多写出几篇重大报道来。但是,许多记者又为抓不住重大报道而苦恼。重大报道的题目从何而来?从我的新闻实践看,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送上门来的,一是自己找来的。所谓送上门来的,就是领导发现或想出的题目,让你去完成;所谓自己找来的,就是自己在采访中发现或想比来的题目。多年来,我在采访实践中发现并抓住了一些有影响的报道,回顾一下这些有影响的报道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小杜同志: 您好!您在来信中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深一点。我考虑了一下,想跟您谈一个问题:采访中的“自我发现”。所谓“自我发现”,就是个人观察、认识事物的独到见解。在采写过程中独具慧眼的发现,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发现别人不注意的问题,发现别人注意发现还未发现的问题。就是说,要比别人发现得早,发现得新,发现得深。这样写出的报道,往往能拨动时代的琴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发现”呢?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84岁高龄的胡大爷到成都市档案馆查阅民国时期成都市的户籍档案,希望发现家族历史,以修家谱。经过仔细检索,在民国成都市政府的户政登记档案里,胡大爷找到了相关记录,他指着档案上的名字,感慨地说:"这份档案上的户主,就是我的父亲,这个就是我,旁边几个是我的兄长和姐妹。唉,不过这份档案也只有我能亲自过来查了。"  相似文献   

19.
首次到港被迫说英文30年前我第一次从美国到香港。初到香港给我最大的刺激就是被迫说英文。我感到被迫,并不是因为我不会说广东话,而是因为我发现。在香港说英文被认为是上等人的语言。不会说广东话只感到抱歉,被迫说英文却使我感到不服气。  相似文献   

20.
怎样搞好县级台对外新闻宣传?具体来讲:一个是采,一个是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用简单的话来说,采就是发现新闻,写就是表现新闻。记者似小工蜂,负责采花酿蜜,你采到的花香不香,你酿出的蜜甜不甜,也就是要经常问问自己:你发现的新闻好不好,你表现的新闻精不精,或者叫巧不巧。先说发现记者要写好稿件首先在于发现。在哪里发现呢?1、从身边周围环境中发现新闻,记者出远门是一种采访,在周围环境中也能发现新闻,利用节假日和茶余饭后去聊聊天,顺手牵羊,也可获得新闻线索。如1997年8月的一天,我到县农机局同学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