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2.
李雪玲 《学周刊C版》2014,(11):184-1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3.
班花(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尝试着把“三爱”教育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的打开生活宝库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我们做法是 :一、爱劳动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适量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对其增长生活经验 ,获得作文素材 ,是很有好处的。为了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的改革,必将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降低、淡化文体要求;注重阅读积累;改革作文评价.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从“无米之炊”过渡到“有米下锅”,进而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相似文献   

6.
杨远猛 《成才之路》2009,(18):86-87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其中,绘画作文就比较新潮。笔者看到,《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绘画作文”三步曲》颇有感慨,就其可行性提几点意见以求共同探讨。一、走出校园,观察景物,何必绘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观察又是作文的前提,所以把学生带到“草绿花红的公园,麦浪滚滚的田野,硕果满枝的山林,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感受大自然,把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写出来,这很好。然而,为一次写景作文,前一天就要对学生去某处观察景物的去向、目的要求、观察方法、观察重点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指…  相似文献   

8.
王神箭 《湖南教育》2003,(18):53-53
勤观察,善思考。俗语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就是:没有米下锅,再能干的巧媳妇,也无法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来。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要写好作文首先得有写作应具备的“米”,这个“米”指的是写好作文的材料。那么,“米”从哪里来?应从现实生活中来,生活是作文材料的“储备库”。因此,学生必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是难以写好作文的。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课堂上的指导和评讲,还应致力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观察生活,寻找素材,赋予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题。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时常困扰着师生.其实,作文教学就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要说得真实、具体、生动;要发挥评价作用,把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会作文.  相似文献   

12.
一、把作文的技法藏在“故事”里 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把枯燥的作文技法转化成生动的故事奉献给孩子们,能够化解教学难点,孩子们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记忆深刻。如教学作文指导课《漫谈观察》,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给孩子一个作文题目,限定文体、字数和时间”这样一种简单的作文指导模式,至于学生写什么,怎么去写。却缺乏细致的启发引导,所以学生只能棒着作文题目发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巧妇也做不出饭来。所以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帮助学生“储米”。怎么“储”?到生活中去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亲身体验,把握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15.
李丽芹 《辅导员》2009,(10):18-18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的“粮草”和“米”指什么呢?当然指写作素材。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两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愿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开展一直“步履艰难”,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难,难在何处?感到“无物可写”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无物可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而导致作文“无话可说”,这是“真缺米”。还有一种情况,可谓“假性无米”。  相似文献   

17.
课题界定 什么是“生活需要式”的作文?所谓“生活需要式”的作文,就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以“需要”为写作目的,并把写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一种作文方式。这里,“演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要把作文演化为“生活”(这里的“生活不是指写作素材,而是指真正的日常生活), 又要把作文演化为“需要”。因此,“生活需要式”作文的第一个特性便是“生活性”。作文所表达的内容不离开生活(包括真实的生活和“虚构”的生活),但同时又把作文这种特殊的书面表达训练演绎为如同饮食起居那样不可回避的“日常生活”。第二个特性是“…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即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但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照应、开头结尾等详讲、细讲,对于"写什么"却是蜻蜓点水,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效果难尽人意。调查表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普遍存在写作兴趣不大,题材失真、平淡,思维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等问题。作文教学在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中失却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教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如何找米、积米上,而是大讲特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这如何能造就“巧妇”?  相似文献   

19.
林贻红 《考试周刊》2012,(45):47-47
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许多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惧怕作文,形成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其实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它运用到习作当中,就能使作文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观察和想象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工程”。观察是想象的依据,是思维的“触角”,想象是观察的升华,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的萌芽,也是写作的主导。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打好这一写作“基础工程”,必须把观察和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作文教学系列化,逐个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