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兴盛,典型的文化世家有顾氏、秦氏及华氏。无锡望族文化兴盛主要体现为重视科举教育,创办书院私塾,整理家族与地方文献等方面,且又各具特色:宪成家族理学传家,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极其繁荣兴盛的时代,家族教育的兴盛可谓功不可没。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教育兴盛的必然性,认为对门弟前途的期望与忧虑,巩固门弟是家族教育得以兴盛的直接动力和根本目的;官学与儒学教育衰微,儒、玄、道、佛并行与学术下移奠定了家族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选官选士制度对品、学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世家大族对家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五部组成。他在本书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对唐代主要江南文学家族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其家学源流进行深入清理、辨析。唐代江南文学中心的形成,与江南文学家族兴盛有密切关系,而深厚家学渊源又是文学家族形成的重要文化动因。江南文学家族多有相应家学背景,又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家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家族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灵活的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1-45
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学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明清词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晚明以降,词学的兴盛、词体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词人群体、家族词人群体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词学兴盛、词派纷呈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家族词人群体构成郡邑词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词人群体辈出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词坛现象。明清之际家族词人群体的繁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清词中兴和清初词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晋时期是习氏家族兴盛的重要时期。汉代习响为陈相是习氏家族进入政坛的标志。三国时期,习氏家族在吴国有习询、习竺二人,蜀国有习承业、习蔼、习珍等,还有习祯、习忠、习隆祖孙三人,他们在政治上多有建树。吴晋之际的习温虽然官至大公平,并在西晋时期入朝为官,但相当低调,显现出洞悉政治风云的敏锐性。东晋习凿齿作为习氏家族的重要人物,是魏晋士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西周时期贵族家族的地位并非始终不变,而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起有落。某些最初地位比较低下的小贵族家族后来反而兴盛起来,裘卫家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它的发展轨迹,来窥见整个西周时期小贵族家族崛起的状况。裘卫家族主要见于董家村铜器。对董家村铜器的时代弄清楚之后,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裘卫家族的人员、世系和发展轨迹。裘卫家族在西周中期的时候只是一个小贵族家族,后来通过不同代人持续的拼搏努力,再加上与更大的贵族家族的联姻,最终在西周后期实现了家族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以三苏为杰出代表的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对风水历来讲究,时人以及后人还产生了许多关于苏氏家族与风水的谚语、传说,但风水却不是苏氏家族兴盛的原因。在科举制较完善的宋代,良好的家族教育才是眉山苏氏家族振兴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兴盛发达。这一时期的家族教育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家族内世代相传的家学趋于繁荣,“家诫”、“家训”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妇女积极参与家族内的文化教育。这些特点对后世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西汪山土库程氏是清中期逐渐兴盛起来的一个家族。其兴盛与文化基因的承袭,地理位置的优越,品德的践行,教育的重视以及族规的严格等方面有着很大关系。正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以及汪山土库程氏族人的勤勉,与时俱进,从而形成了一个兴旺的家族,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1.
晚清湖南文人学者辈出,学术研究兴盛.长沙望族徐氏尤其文化渊源深厚,家族成员中不乏杰出的藏书家、版本学家、书目学家.徐树钧正是倚靠这样的家族背景,在金石学、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留下了不少传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宝鸭斋题跋>.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晋商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位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十分重视家族教育,并由此扩展到重视家族之外的地方教育事业。教育内容主要是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晋商家族教育问题入手,对于晋商家族如何重视教育、教育与商业发展和家族兴盛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王、谢并称,而谢氏明显以文学见长。这一点,与谢氏的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开创者谢安携子侄宴集,讲论文义,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而玄理的辨析、“纵情丘壑”的家风,对谢氏家族在山水诗中独特的贡献,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裴氏家族是西晋时一流门阀大族。在西晋中央权力斗争中,裴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或主动介入,或被动卷入,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裴氏家族在东晋南朝政权中丧失了政治显族的地位.同时也规定了裴氏家族向北方的发展和在隋唐时期的兴盛。  相似文献   

15.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原名管谟业。1976年参军,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之歌》《丰乳肥臀》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相似文献   

16.
北宋寿州吕氏家族成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州吕氏家族起自吕龟祥安家寿州,经过两宋的繁衍迁徙,家族发展势倾朝野,学人辈出,数代兴盛。梳理其家族世系对于充分认识吕氏家族的为官、为学及其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就吕氏家族为寿州籍贯者进行考述,以明了其家族繁衍与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士稹是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对清代诗风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士稹所在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著名的仕宦家族,其家族有着良好的门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族诗歌文化尤为兴盛.家族诗歌文化对王士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文化风尚是王士稹“神韵说”形成的夙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