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讯先生对《史记》的史(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鲜明地表明《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文学作品。它不朽的艺术魅力,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卓越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的文学传记,而细节描写是《史记》文学特征最直接、最显著地体现.关于《史记》中的细节描写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一是烘云托月,突出特征;二是颊上三毫,尽传精神;三是一叶知秋,预示成败;四是对比映衬,展现个性;五是春秋笔法,寄寓褒贬;六是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相似文献   

5.
汉代复仇之风盛行,最为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张“大复仇”的春秋学占据了国家政治思想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地位。《春秋》大复仇学说的最终形成主要得力于公羊学的鼓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形形色色的复仇故事,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大复仇意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越绝书》、《吴越春秋》及《燕丹子》三书也是著名的大复仇作品。  相似文献   

6.
《史记》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清代李景星曾撰《史记评议》,对《史记》进行了逐篇的介绍和研究,但内容过于简单。故有必要按照《史记评议》的形式编一部《史记题评》,以引导人们正确地阅读《史记》。现选《平原君虞卿列传》等三篇“题评”刊出,进行一些必要的读解。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1):53-56
押司马迁《史记》自问世以来为之作注的有几十家之多,但最具学术价值的是《集解》《索隐》和《正义》三部,后经宋人刊刻合为一编,附于《史记》正文之后,史称《史记三家注》流传至今,是研究《史记》文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三家注注解《史记》成绩斐然的同时,释文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历代均有学者对之辨正。因此,结合前人读书札记,并结合自己阅读三家注时发现的几处疑误,用具体的例证阐述《史记三家注》注解《史记》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它不仅对中国的传记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韩国史书里也显示着深远的力量。如对高丽王朝金富轼所著韩国民族第一部纪传体正史《三国史记》便是一个突出例证。《三国史记》在写作体例、表现乎法、创作态度、评价人物方式等多方面都全面吸收了《史记》的特点和长处。另外,《史记》做为第一部传记文学在世界上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和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学上的两部鸿篇巨著,书中都有项羽的传记,但两书中项羽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有较大不同,这现象出现在两位以实录为特点的史学家手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未完成的金批《史记》的最大贡献,在于金圣叹看到这部作品的传人本质,抓住了中国文学发展中史传文学与小说、戏曲的关系这个重要链结,在三者的横向比较中,宏观地研究了三类文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这集中表现于在对《史记》与《水浒传》的比较批评中,他提出了“文”与“事”这一对概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史家必须同时是文学家,述史必须与文学创作同步;修史者处理“文”与“事”的关系,应当以“文”为主,作为历史真实的“事”,不过是提供了创造艺术形象的材料-这就是《史记》已作出典范的“为文计,不为事计”。对于小说创作,上述原则更是题中之义。那么,可否轻视“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史传与小说的创作中,情形并不一样:《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一“运”一“生”之间,史传文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局限性与小说的自在性已经了然,故从传承性看,小说之于史传,是青山于蓝而胜于蓝。在《史记》与《西厢记》的比较批评中,金圣叹认为其共同处是都纯熟地运用了戛然而止法和狮子滚球法。金批《史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才子必读古文》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九十余篇论赞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12.
《史记》对人物使用了以类相从、连类相及的编排方法,其悲剧共性极为突出.但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是无法同时被视为文学经典的.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文学典型形象,正是《史记》突出的文学成就之一,而这源于司马迁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比较《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论语》的异文,我们发现《史记》在语言锤炼艺术的高超手段。《史记》的语言锤炼艺术表现在:一是行文简洁,二是协调音节,三是表达感情,四是交待语境或明确语义。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一书具有浓烈的楚文化气息,其自由浪漫的精神和强烈的抒情性,正是神奇奔放、飞跃浪漫的楚文化的韵致。书中对楚文化的倾情记叙和对与楚文化一脉的道家的继承,也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史记》的楚文化气质。楚文化构成了《史记》的精神气骨,《史记》是继《离骚》二百年后,又一部禀受楚文化恩泽的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红楼梦》对《史记》的传承也是多方面的。以刘姥姥形象构设为例,主要结合《高祖本纪》来探析,其传承体现在取材、思想和艺术效果方面。  相似文献   

17.
汉武盛世,人才荟萃。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精辟评价。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成为历代史家编撰史书的范例。因此,他被称为“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相似文献   

18.
赵氏孤儿     
大秋 《课外阅读》2006,(12):46-47
《赵氏孤儿》是元代人纪君祥根据春秋时晋国一段史事编成的一部著名的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熠熠生辉的一件珍宝,也几乎是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的第一部。在欧洲,不少人知道有一部《中国孤儿》。这部戏主要材料取自《史记·赵世家》。先看看《史记》的记述吧——晋景公之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单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史传文学传统,更为后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取材宝库,元代杂剧作家从中取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史记戏”.在这些剧作中, 《田穰苴伐晋兴齐》和《吴起挂帅敌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前者严格依据历史史实进行创作,而后者则在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艺术加工.元代杂剧作家对《史记》的改编正体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