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工作人员,每发一篇批评报道,都要认真思考它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这里,重要的是让读者尽快地看到批评以后的结果。因此,我们力争做到“不把问题留给读者,不把问题留给版面”,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抓批评结果的报道。去年第二季度以来,我们一、二版和读者来信版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批评稿有三十一篇,其中批评后有结果,并已在版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2.
党报工作人员,每发一篇批评报道,都要认真思考它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这里,重要的是让读者尽快地看到批评以后的结果。因此,我们力争做到“不把问题留给读者,不把问题留给版面”,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抓批评结果的报道。去年第二季度以来,我们一、二版和读者来信版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批评稿有三十一篇,其中批评后有结果,并已在版上发表的有二十五篇,其余六篇所批评的问题,也大多  相似文献   

3.
无意中翻到一份1984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二版上登有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该报一则报道皖赣铁路正式运行的消息,竟然没有介绍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信后附有编者的话,表示“读者批评得对,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从中记取教训,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把情况清楚地告诉读者。”最后又补充介绍了皖赣铁路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的主要城市。这块短短200来字的“豆腐干”,现在‘吃”起来还是那么有滋有味,也许是多半未“吃”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4.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摘     
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报纸 调查表明,读者看报的目的:新闻第一。当前人们看报的兴趣点普遍集中在:国内突发性事件、国内重大人事变动、国家政策法令、批评报道和反腐败的报道。而对前一时期曾被“炒”得火热的报道名人、明星的新闻以及描述凶杀及性犯罪的新闻则有相当多的人表示“毫无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大多数读者认为,一张理想报纸应当具备的主要特点是:可读、可信、信息量大。读者普遍希望,报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增加综合化、减少专业化和纯娱乐化。 批评也是正面报道 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批评报道,当地领导看后发火说,你正面报道不搞反倒去写反面报道!对此,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一次报告中指出,批评也是正面报道。批评报道,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帮助改进我们的工作,这不是正面报道是什么?满腔热情地给党和政府提意见,谈建议,促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这不是正面报道又是什么? (摘自1995年12月7日《中华新闻信息报》)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与生活型受众南方日报李棠辉,曹轲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这一原则的确立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作为新闻报道形式之一的批评报道,同样要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对此恐怕也不会有人反对。然而,批评报道如何收到贴近生活的效果呢?我们想,研究一下批评报...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10)
形成系列报道增强监督力度——办好读者来信版的一种探索文/郑州·陈亚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读者来信版怎样适应新形势,增强监督力度,提高批评报道效果?近几年来,我们从转变思想观念和报道方式入手,使批评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从而树立了党报的威信,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赵欣林 《新闻窗》2005,(2):28-29
记得曾经有读者对新闻媒体报道中批评人和单位用“某”字代替,提出过批评。而今,这一现象在新闻媒体报道上并没有改观,应该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看读者来信是编辑的最快乐的一件事”,这是邹韬奋同志的一句名言。编辑帮助读者解决了某一项困难,读者来信诚挚地向报纸表示谢忱时,编辑感到自己尽了一份责任,其快乐的心情会不亚于读者。然而,有时编辑好心却也会做了错事或被人误解,甚至有时编辑还会被置于被告的地位。这些情况说明做好读者来信工作并非易事。下面谈谈我在光明日报社作这项工作的几点感受。一、批评报道既要注意真实性又要注意全面性。批评报道,是报纸刊登读者来信的重要内容。批评报道难度大,这里有许多客观原因,诸如党风和社会风气不好,或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领导不愿把自己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观察     
最近,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花谢旧金山》因其中的不当文字招来读者的批评,媒体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请看深圳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刘绩辉的《一篇报道何以引来批评如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些新闻报道在真实地反映现实方面打了折扣,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反面文章正面做,大肆表扬。久而久之,许多报道失去了读者。然而,也不尽然。有人就用一种“发散思维法”读新闻,即把报纸上报道的内容试着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你别说,这种读报法,还真能把报纸读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13.
很多都市报在创办初期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因为强调迎合读者和市场,批评报道过多过滥,四面出击,满版的问题,满纸的批评,结果四面楚歌,以致都市报记者出去采访,常常被人拒绝,批评滥了,反而难以产生实际的舆论监督效果。庸俗、低俗、媚俗的东西充斥版面,满报的打打杀杀,格调低下,品位不高,人为地缩小了读者的层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很多都市报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创新的办报思路不断地完善自我,有的加重时政报道,有的加重经济报道,有的追求主流媒体地位,有的不断提高报纸品位,有的提出“二次创业”等。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笔者在一些单位采访中,常听到读者朋友这样的抱怨:你们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如今怎么也吃起“大锅饭”来了。初始迷惑不解。待他们细说端详后,方知所揭乃是我们的一些批评报道,在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情时,不细为何往往只言其事不言其人,当事者的单位和人常常没姓没名,不知批评的究竟是谁。他们说,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这种“大锅饭”式的批评报道,免得让读者捉迷藏。翻开前一个时期的新华社新闻稿,发现读者的指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官司:舆论监督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且强调在实施这一方略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作为舆论监督主要形式的批评报道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报道题材之一,近年来,各新闻媒体虽然加大了批评报道的分量,但读者仍嫌力度不够。与此同时,由批评报道引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却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我国共发生1000多起新闻官司,其中绝大多数由批评报道引起,新闻界败诉率达30%。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现代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批评报道是新闻题材的重要品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也表明了读者对批评报道的需要。但是,有的党报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批评报道难得一见。 批评报道要有突破,关键在于领导支持。对写批评报道的记者要多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各方面打招呼、通人情的电话,要顶住,而不轻易打退堂鼓;对于批评报道要从政策上扶持,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般性地对待。《南方日报》的做法是把批评报道列入记者每月的考核指标,如果是题材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还要重奖,因此在报社形成敢…  相似文献   

17.
批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舆论监督, 协助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变被动为主动的宣传形式。按理说, 成功的批评报道,应该有始有终, 有头有尾。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有头无尾的批评报道并不鲜见。具体表现为:批评报道刚开了个头,读者正盼着“下文分解”,却杳无音讯了;报道行程过半,正待主题步步深入,文章层层拓展, 事件逐步明朗之时,却嘎然而止; 整个报道尾声将至,眼看就要“雨过天晴”,读者就要拍手称快时,下文突然无可奉告。仔细分析和总结,造成这种局面不外乎以下四种原由: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读者对个别情节、  相似文献   

19.
娱乐报道不能承受之重——谈读者的名人崇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娱乐报道有史以来似乎就和明星绯闻分不开。近年来,对娱乐报道批评日益增多。但种种批评似乎并没有挡住各类媒体和读者对此类新闻的热衷。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上开展批评,能够起到针砭时弊、纠正缺点、推动工作、增进团结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报上开展批评,收到了明显效果。以财贸报道为例,我们曾批评过小商品短缺、洗澡难、挂面质量差以及大酱脱销等问题,均受到读者赞扬。但是,过去,我们的批评往往满足于简单地分清是非,如营业员同顾客吵架,报纸便批评营业员不好;大酱脱销,就批评商店经营思想不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