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倾诉     
翻开一本本的杂志,其间总有一些伤感、叹息的文章,而且大都有相同的主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厌恶家长管得严。且在结尾处还要反问:“我能说什么呢?”“我向谁倾诉?”看着这一篇篇熟悉、伤感的文章,我也能理解朋友的心情。但是,我还是想说——朋  相似文献   

2.
固执的奶奶     
家庭成员都“反对”奶奶做鞋,而奶奶“仍然做个不停”——紧扣题中的“固执”。标题和行文中的“固执”二字应加上双引号。标题最好更换为“奶奶做鞋”——再现文章的个性。此文主旨多元:如果凸显“勤劳”主旨,应写家庭成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效法”奶奶做鞋;如果凸显“关爱”主旨,应写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方式“感恩”于奶奶做鞋。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张力     
此文“秘密”一词立骨,它有两个层面的意蕴:表层“发财鱼的秘密”;深层“发财鱼的真正秘密”——更大的秘密——逼迫村民求发展。此文还可变格用于“近忧与远虑”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文中——“其中发黄的一张上写着:‘今天我没有告诉他们发财鱼的秘密,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我便有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这句话展开写,对其中的“发黄”“今天”和“这或许是正确的”分别进行铺垫,从而凸显“远虑去近忧”的主旨;变格后作文标题改为“昨天的秘密”或“一张发黄的纸”。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故事     
编者推荐:此文亮点是『我建议:大家肃立静默一分钟,向他的母亲默哀致意』和『我指指肩膀,示意让他靠』——既写了老师的超常举动,又写了学生的超常举动,由点到面揭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主旨。此文标题应改为带双引号的『石头里能长出生命吗』——这原本是文中形意俱佳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街头画像人     
文章标题为“街头画像人”,而卒章用“街头画家”点题——凸显“先做人,后成名家”的主旨;此文用“拼搏”诠释“做人”,主旨鲜明。此文基本材料可变格用于“关爱弱势群体”的话题作文,其变格措施是:主宾易位,对画像人略写,详写一群儿童及其为画像人绘制的护身画;标题为“一张儿童画”或“护身符”。  相似文献   

6.
此文出彩点是,在“我感觉到她的泪掉进了我的衣领里”之后, 写上“天空响起一声惊雷,下雨了”——同学友情,惊天动地。此文用“不当的家庭教育”反衬“同学友情”的主旨。可将此文的主旨改变为“家庭教育走出误区”,将文中的“她”改为“妈妈”,将文中的“那个人”直书“爸爸”——变旨后作文标题改为“爸爸,不哭”——预示“爸爸教育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8.
对于鲁迅的文章,不少学生反映其“晦涩难懂”。我在教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文章时,为了使学生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我以讨论《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二三四五”激疑导读,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讨论明确如下:“一”即一个标题,一个主旨。围绕标题,学生置疑如下:1、“忘却”与“记念”互为反义,在此是否矛盾?2、如何联系全文正确划分标题的短语结构层次?然后,通过自读,寻找有关“忘却”、“记念”的句子,明确“为了忘却”,正是难以忘却,写此文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即是全文主旨。因此,可谓一个标题,即是全文…  相似文献   

9.
怀念长头发     
变格前作文以头发之“轻”承载亲情之重,很有特点。全文用“头发”组织材料,跌宕起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在照镜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彩之笔!变格后作文为凸显变格后的主旨,其变格的方法还有:①变换“要钱”的背景。变格前是“我要买词典”,变格后是“任课老师要我买复习资料。②变换“我”对妈妈剪去长发的“感受”。变格前“我欣慰”,变格后“我心渗血”。③改变了标题。“头发伤痕”,无理而妙,发人深省。④卒章“豹尾”,入木三分。“下星期,交15块钱”一笔,将变格后作文的主旨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10.
"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老话题,但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新颖的载体——农村"插班生新来乍到"城市。特别是能将"插班生"定位为"学画",其载体更具个性——用"我的心在这铅笔与宣纸的磨擦中褪去了色彩"引出下文,用"我的黑白画开始有了生机,有了‘彩’色"给标题释疑。此文可变格用于以"传道重于解惑"或"循循善诱"为主旨的材料作文:将"美术老师阳光般灿烂的脸上写满微笑"展开写。  相似文献   

11.
这篇作文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文题与内容不相符。就这篇作文的内容来说,较为合适的题目应是《我的老师》之类,而现在文章的标题却是《我最崇拜老师那样的人》,因为其中有“那样”二字,就不单是写一个教师就能切合题目的了,因为“老师那样的人”,可以理解为类似老师的那种人。须知,“我最崇拜老师那样的人”和“我最崇拜的老师”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记事触及矛盾,一是“我”同妈妈的矛盾,二是“我”同司机的矛盾。此文还需要升格:将目前写的主体事件作为“果”,再追加“因”——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如此做”的故事,将文意提升一个层面:凸显“关爱他人从身边做起”的主旨。现在的标题太泛,宜更改为加双引号的“对不起”。  相似文献   

13.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上《石头》(鄂教版自然第三册)一课让学生讨论石头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看图回答,像挤牙膏一样,好半天学生才回答出“石头能做房子”、“石头能修路”。这时,有一个叫刘拓的男生喊起来了:“老师,石头能吃”。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也望着他不吱声。刘拓同学一见这情景,急了,连忙从书包里翻出一本《我们爱科学》杂志说:“不信,你们看,这不是能吃的石头吗?”我走上前一看,上面果真有一篇标题为《能吃的石头》的文章。我扫了一眼内容,原来文章介绍的是盐。于是,我笑着说:“老师真傻,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呢?”同学们听了我的话,…  相似文献   

14.
求佛     
此文欲擒故纵。老和尚说“这里面有两粒种子,你拿去种,等它长出了,我再考虑你的要求”,此语的奥妙不止是“两粒种子”,更有“再考虑你的要求”——育人者应有大智慧:对受教育者循循善诱,使其心怀目标。文中的“一棵小白菜苗”应改为“两棵小白菜苗”,否则同文章主旨不契合——写作时谨防顾首不顾尾。此文的主旨多元,荐评者所云也很有道理——一篇文章能写出多元主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丢了”是全文的亮点,其“亮”是用“黑暗的巷子”衬托出来——一般的言行能成为超常之举,有其特定的背景!标题宜改为有双引号的“作文丢了”。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补充王老师因“作文丢了”,而付出代价的细节。  相似文献   

16.
对古今“两位人物”自始至终称“职分”,将主旨定位于“当今官员区别于旧官员——公而忘私。但是,还需要升格:第一,标题中的“门”字前应加一“家”字——凸显对比参照点。第二,任局长第二次“刚推开门”应同第三次“走到门口”互换——层层深入。第三,任局长“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的事,应全是“公安”的事——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智慧标题”这个提法多好!本来我想将文题改为“标题功能例说”,但仔细想还是原标题更好,智慧标题已经道出了拟制标题的智慧,文中例举的五种类型,哪种不是一种智慧呢?关于标题,本刊已讨论过几回,但视点主要集中在标题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探讨标题的智慧、功能,标题则不仅是眉目、窗户,显出了个性、力量。闫老师讲,标题还可暗示结构、暗示线索,由于篇幅而不一一展开。笔者以为,如果能总结出更多的智慧标题类型的话,请闫老师继续写,我们也继续发。闫老师意下如何?(文晋)  相似文献   

18.
80分     
全文有多个含有“笑”字的句子,第一个句子中的“哄堂大笑”同其他句子中的“笑”意,形成对立关系——凸显了“嘲笑与激励”的矛盾及其解决过程。从第七自然段可以看出,李郁“把李捷听成李洁”是英语老师精心设计的激励措施。为此,卒章还要增加一句“谢谢老师”,以照应上文。标题宜改为加双引号的“你考了80分”。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增强信心”的材料作文:淡化“嘲笑与激励的矛盾”,增补“李洁因自信而苦学”的情节。  相似文献   

19.
把不字去掉     
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里的老师都会实行一种做法,那就是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字“我不能”。写完这三个字,老师会回过头去问孩子们:“我们怎么办?”这时所有的孩子都会齐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了。黑板上只剩下了一个“我能”。我能什么,是什么都能,没有“不”字。没有不能。我都能,这就是美国人的意识。于是,一个强大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我能”。  相似文献   

20.
投李得桃     
两次点题,一实一虚。实者“递给我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虚者“总爱念成‘投之以李,报我以桃’”——丰富的现实生活,发展了“经书”!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与时俱进”材料作文:先叙“投之以李,报我以桃”,构建同“投之以桃,报我以李”矛盾,再叙“送李子”,以解决矛盾。标题可以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