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夫之先生编撰的《莲峰志》是清初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也是南岳衡山的唯一一部山志。它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南岳衡山的莲花峰及莲花峰下方广寺的情况。今有衡阳本土学者谭民政先生集三年之心血,对王夫之先生的《莲峰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本刊将分三期予以刊载。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一生与南岳有着不解之缘。《莲峰志》是王夫之为南岳所写的山志,共五卷十二篇,二万二千七百六十多字。它是王夫之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山志,也是南岳七十二峰唯一的一部名峰专志,开南岳方志佳作之先河。此书对于南岳历史文化的价值,对王夫之研究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出生于衡阳回雁峰下,年轻时避乱曾匿于南岳双髻峰,中年有一段相当长时间隐居南岳莲花峰续梦庵(以上据《年谱》),对南岳是深有感情的。他写的南岳题材的诗甚多,词亦有四首,现录三首即《念奴娇·南岳怀古》、《摸鱼儿·雁峰烟雨》、《蝶恋花·岳峰远碧》予以探讨。其中《南岳怀古》一词未标写作年代,就其内容看,有可能是南明败亡时或以后之作。三首词对南岳景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隐含深厚的民族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的《南岳赋》共3376字,它涉及到南岳衡山的形胜分野、历史人文、动物植物、山泉瀑潭、坛洞石窟、景观建筑、宗教传说等诸多方面,涵盖了南岳衡山的自然与文化的全部。其中有关南岳宗教的文字295字,基本上叙述了古代南岳衡山佛道二教的宗教典故,可以说是一部南岳宗教简史。  相似文献   

5.
仰海龙 《现代语文》2007,(8):40-40,44
明代大学者王夫之有一部著作《姜斋诗话》,许多人认为:它是一部论述诗歌创作的著作,其实《姜斋诗话》这部书分为两部分,《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主要论述诗歌,《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主要论述经义。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后者,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八股文思想。  相似文献   

6.
《宣德宁夏志》名称考辨──兼说宣德《宁夏志》之重要价值及古灵州州址陈永中陇右著名学者张维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陇右方志录),记载宁夏在明代编纂有七部地方志书,最早的志书名称为《永乐宁夏志》,其它志书名称分别为:《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寓居南岳时所写的诗歌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政治社会动乱的现实与患难中真挚的师友情谊 ,以及他对南岳风景风物的热爱 ,有着多样化的风格。也是研究这一阶段王夫之思想行动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1]是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中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书.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尤以语言文字学角度为主.笔者通过对《说文》中地理资料的整理,发现有一些郡国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不见于《汉书·地理志》,还有一些不见于《续汉书·郡国志》(下文分别简称《地理志》、《郡国志》).  相似文献   

9.
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著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南岳衡山是我国名山五岳之一,素有“天下南岳”、“五岳独秀”的美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本文试图从南岳地名的丰富内涵,探索这座名山的地名特点及其成因。一、山名类型、含义的多样化据《南岳志辑要》释:“山高而尊曰岳,唐虞四岳,至周时有五岳。”南岳历史悠久,加上地名本身的社会性与演变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名称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代出现了两部专论《诗经》的诗话著作,一是王夫之的《诗译》,一是陈仅的《诗诵》。王夫之的《诗译》颇受学界关注,而陈仅的《诗诵》却为学界忽略,无人对之进行整理和研究。本文主要对该书的《诗经》学特点及成就进行总体揭示和评价,以期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周星驰的最新大作《功夫》的全球热映,一部描写动作明星的漫画作品也借着东风发售了单行本,这就是在《月刊少年MAGAZINE》上连载的作品《武打星》,作者是间部正志先生。"有志于成为武打演员的人,就看一看这个吧",谷垣健  相似文献   

13.
衡阳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蔡伦造纸,王船山著书,成就千秋功业;石鼓书院,南岳宗教,滋润湖湘文化流脉。本土学者甘建华积数年的心血,对衡阳名人、典故进行网罗,写出了《蓝墨水的上游》和《江山多少人杰》两部新著,可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细究其成书原因,罗玉成教授在他的新著首发仪式上指出,一是"当今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今年是他逝世二百七十周年。明清之际,他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湘西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他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在史学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史论。《读通鉴论》、《宋论》是史论的杰作。《尚书引义》、《诗  相似文献   

15.
石船山考     
石船山历来被认为是王夫之晚年隐居的地方,但它的确切位置在许多有名的图籍中都没有记载,求之地方志也众说不一,如乾隆《衡州府志》(光绪补刊本)卷6《山川》说:“船山在(衡阳)县西一百二十里。”嘉庆《衡阳县志》卷5《山川》说:“舡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山有石似船,乡贤王夫之筑室其下,颜曰‘湘西草堂’”;卷25《古迹》则说:“湘西草堂,在金兰乡九都石舡山下二里许,王薑斋(王夫之别号)著书  相似文献   

16.
《黄金史》是17世纪蒙古历史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关于其作者罗卜桑丹津的生平事迹、著述经历等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众说纷纭,向无定论的状态。笔者援捂《清凉山新志》及其相关著述,就作者的生卒年、《圣地五台山志》的刊刻年代等进行了文献考证,并对国内外一些学者所持的论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融志怪、考证、著书诸特质于一身的志怪小说集,集合了纪昀的学术考据成果与个人情感及观点表达,是一部以学术思维写就的具有鲜明学者气质的小说集,具体表现为以考据之法写小说、以志怪内容说学理、以著书立言为旨趣,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学者创作小说的手法和以小说“载道”的文学理想,其面貌之驳杂与当时的学术环境、政治环境及纪昀的学者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西方史学传入概况鸦片战争前后,中西交往日渐频繁,西方历史知识不断传入我国,起初是零星的,后来是系统的。 1856年,英国来华传教士慕维廉译编了一部《大英国志》。这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西方资产阶级历史著作。由此发端,至90年代末,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来华传教士创立的益智会、广学会等机构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中外人士,译编了几十部西方和日本学者的历史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谢卫楼的《万国通鉴》,阚斐迪的《俄史辑译》,艾约瑟的《欧洲史略》、《希腊志略》和《罗马志略》,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黎汝谦的《华盛顿传》、沈敦和的《英法俄德四国志  相似文献   

19.
“诗无达志”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关于诗歌审美意象的多义性的重要命题。他在《唐诗评选》中有一段话。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爱莲说》刘璞把咏物和寄志,把物、情、理熔为一炉是《爱莲说》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本篇所咏之物是莲,当然离不开莲的习性特点,但若是仅仅停留在咏物上,即停留在对莲的外貌的描绘上而没有感情的寄托,那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其妙,也算不上好作品。《爱莲说》之所以能高于一般咏物之作恐怕就在于把咏物与寄志,即把物、情、理熔铸一体,并且做到了妙手天成,天衣无缝。在文中作者除了准确地描绘了莲的外貌和品格外,还运用暗喻手法以喻人,表达了人的品格和操守。这个暗喻运用得实在好。显得那么贴切自然,一点没有牵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