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服务功能和核心价值三个方面论述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属性,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发挥好"第三空间"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应是"知识共享、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创意展示、文化共同体"的场所,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索。剖析并总结现有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现状和经验,并对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第三文化空间"概念是在"第三空间"理论基础上的延伸与创新,并且更能表达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特质,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很有必要。探讨了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要想不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就必须从自身开始改变,从"第三文化空间"的角度,努力打造出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和独有魅力。本文通过对老工业城市抚顺市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在国外图书馆界受到普遍关注,美国等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念而打造的社区图书馆全新服务模式,广受人们的欢迎。借鉴单向街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运营模式,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与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长春图书馆服务案例,分析城市中心图书馆作为独特第三空间与城市文化的相融性,探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体品质。提出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作为第三空间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在理念创新、体系创新、技术创新和内容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举措,从而确定城市中心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体现,讨论了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的策略,提出上海杨浦区图书馆主题馆构建第三空间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三空间”视角的出现,为解决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尴尬处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文章对“第三空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必要性及功能,最后对构建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浩 《图书馆建设》2011,(10):74-76
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我国公共图书馆将逐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区分于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以外的"第三空间"。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打造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从物理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环境;丰富文化产品,从功能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体验;注重服务质量,从软件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氛围。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打造"第三空间"时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注意教育引导,并对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三空间的概念着手,论述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模式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今后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与发展需要借助相关的营销传播理论来解决其大众认知度偏低的问题,以保证公共图书馆成功向知识共享空间发展的未来趋势。文章在"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与建设可以参照星巴克的成功经验"的分析基础上,引入了中国学者自己提出的声浪传播理论,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声浪圈";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实现推广宣传的路径:从发声点(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出发,立足图书馆读者需求(读者洞察),通过系列传播活动(logo设计、一对一传播、网络枢纽、公关传播等),形成图书馆品牌声浪,最后实现一个目标,即大众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大众与图书馆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图书馆成为一个"聚人气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兰 《图书与情报》2012,(5):99-101
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功营造给了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的启发与借鉴,图书馆作为区分于家庭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认识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可从环境设计、布局划分、读者活动、休闲服务等途径入手,此外,还需在理念、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由公共空间概念入手,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空间中所属位置,以木桶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打造未成年人的第三空间,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和必要性,从用户体验、空间构造和馆员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效能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福建省图书馆基础工作和主要服务项目着手,探讨福建省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文化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和电子书的普及正在帮助国人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读屏时代的到来,移动、碎片式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面对读屏时代下的新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吸引读者放下读屏,重新回到图书馆,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首先对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阅读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新环境下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含义,再者分析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具备的优势条件,最后描述了读屏时代视阈下的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创新服务和空间再造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的特点,介绍了公共图书馆面向城市社区开展阅读推广的必要性,总结了公共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的基本要素,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开辟社区阅读推广服务新领域,构建有效的服务城市社区读者的阅读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第三空间"的关键属性,分析"第三空间"的街区图书馆建设重点,提出了目前在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建设薄弱、社交属性和活动性偏弱等不足现象,建议今后街区图书馆建设应从增加投入、突出街区特色、加强多方合作、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建设,展现城市"第三空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空间转型特别是向第三空间发展使得公共图书馆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通过调查用户对新服务功能的认可情况,认为公共图书馆需转变馆内布局,营造交流空间,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和职业素养服务,并实现空间服务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国际图书馆界曾纠结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来,"第二起居室"和"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中心的传统理念,将公共图书馆引向一个全新的空间概念,但为了对公共图书馆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也许"第三文化空间"的概念更为恰当。据此,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应秉承"平等、自由、多元"的价值理念,将学习与信息获取、娱乐与社会交流、表现与愿望实现打造成为其立足于社会并为公众所认同的三大中心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