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夏鼐《〈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后记》一文原载《文物周刊》第93期,《夏鼐文集》未收,学界基本上未曾给予关注。《夏鼐日记》中记载了该文的撰写缘起及发表始末。整体而言,夏鼐对史岩《敦煌石室画像题识》一书评价不是很高,但对向达抄录的题识评价甚高。该文采用"互证"的研究方法,对《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进行补正,力求得出客观、正确、全面的结论,反映了夏鼐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该文为相关研究提拱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如敦煌洞窟编号等重要问题,夏鼐文中提出的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文的主要材料是抗日战争期间夏鼐在敦煌考察、发掘所得,反映了他不怕困难、忠于学术的精神,亦反映了他与向达、劳斡交谊的点滴。作为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夏鼐对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为纪念夏鼐诞辰101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于2011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夏鼐日记》。考古学家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在人大静园迷踪转向,打问了半天才把车停放在一排旧式单元房前,真想象不到一代新闻名师就住在这里。我们人还没下车,就有一位老者俯身隔着阳台招呼我们。透过清  相似文献   

4.
夏鼐非夏鼎     
初志贤  王密林 《传媒》2003,(5):22-22
2002年11月17日某报转载了新华社兰州11月16日的一篇电讯稿,在这篇题为《专家认定唐代“玉门关”应在甘肃》一文中有“20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夏鼎、向达率西北科学考察团”和“夏鼎、向达的推断是正确的”文字。笔者认为,文中两次出现的“夏鼎”当是“夏鼐”之误。 鼐,音nai,意为大鼎。夏鼐(1910-1985),字作铭,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的考  相似文献   

5.
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大屯镇的长春市社会福利院一幢典雅幽静的小楼里,居住着几百名无家可归的孤寡老者.在这些平凡的老人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妪,她身材娇小,满头银发,尽管岁月的利刃无情地在她脸上刻满了一道道沟痕,但仍不难看出她当年的美丽.她就是被人称为"末代皇姑"的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妹(非胞妹)--肇桂荣.  相似文献   

6.
新闻浮世绘     
广西一九甸老太把3000元真钱当翼币烧给亡夫。浙江4月3日上演现代“武松打虎“:一55岁老者醉后独斗野猪。新闻浮世绘  相似文献   

7.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15,(6):121-122
2015年10月10日,有位老同事告诉我:"吴楚光同志走了."事觉突然,我大吃一惊,当即电话询问,知是突发脑溢血于8月16日不幸去世.他是1950年代一起编辑《中南农民》半月刊的老同事,是在中南人民出版社继而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共事的老伙伴,又是退休后创办和编辑《出版科学》的老搭档.今年88岁,正值米寿.有人去世如今大都不举办追悼会,也不安排遗体告别,信息高度发达,而老者谢世的消息却十分闭塞,许多老友都是走了很久才知道.共事一生,离世时却难知难见,不禁有些伤感.  相似文献   

8.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皓首老者缓步走上主席台,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授予这位老人时,现场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91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亲切地与一位老者握手,这位老者就是建国初期丹东市著名爱国教育家,凤城中学校长王奉璋.  相似文献   

11.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2):46-46
正@乐游上海:上海话,俗称沪语,上海闲话。依照古调类在今各口音中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而其内部则更可分为老、中、新三派。其中老派上海话为部分1920前后出生、土生土长的老者使用,以旧上海县城的口音为代表,老上海称之为"城里闲话"。@看历史:19岁的吴采桑,早上听母亲的吩咐去鼓浪屿买保心安膏和花生油。下午却来不及坐上返回金门的最后一班船,他回不去了。"有人去对岸打个  相似文献   

12.
李涛  王欢  万凡 《新闻天地》2009,(12):20-20
500年"铁牛"江底重现在长沙橘子洲头,昔日每年能向长江和洞庭湖流入600多亿立方米水量的湘江,如今裸露出大片河滩,一些河段看上去可以步行经河滩直接走上橘子洲。河床上,有的地方还赫然出现了很多老者都从未见过的残缺石墙。而在湘潭,湘江铁牛埠段河床上,"水落石出"后冒出了远看形似水牛的巨石,当地老百姓和媒体认为,这可能就是当地传说和地方志上记载、被淹没水下多年未见的"铁牛戏沙"。今年58岁的湘潭人宋师傅,一直住在湘江边。听他讲述"铁牛"的来历别有  相似文献   

13.
把持的裂痕     
有一个富人,总想做神仙,偶得一名仙翁告之曰:"行善积德。" 于是为表决心,便自改其名曰"积德"。平日里作些好事,修盖庙宇,设香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断,且燃的都是九文钱一支的"马蹄香"。转眼三年过去了,所剩家财无几,仍虔诚地焚着马蹄香。仙翁得知,便欲点化。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  相似文献   

14.
忆黎丁     
<正>2014年8月14日夜10时,《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的朋友发来短信:黎丁先生今日去世了,享年96岁!黎丁是《光明日报》的资深高级编辑、京城著名的老报人。他生前有两个"头衔":中国文化名人活字典;京城冬泳寿星。初识黎丁我和黎丁认识是在1979年。那年春天,我奉命赴北京《文汇报》驻京办事处工作,暂借《光明日报》大楼609室办公。有一次,我在大楼底层食堂吃饭,一位朋友说要给我介绍一个老乡,把我拉到靠墙壁的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指着对面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你们泉州老乡。  相似文献   

15.
我的脑海中,常浮现一个老者的身影,站在寒风中,犹如苍劲的枯竹。凉意中,守住心中的"节"。清朝哲学家王夫之,晚年讲求"溯源心性","我心送你三十里"便是佐证。一日送别友人,王夫之老迈无力,仍是一程又一程。遥看长亭古道,落日欲坠,他郑重地告诉朋友:"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6,(3)
“亲生母亲”辩析四年前的一件传奇新闻:一位善良女人.路遇孤寡全心侍奉一年半后,竟发现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亲生母亲!(见《女友》1996年第4期第19页)句中一位女人称路遇的老者是她的“亲生母亲”,令人费解,建议改为“……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生身母亲!...  相似文献   

17.
昨天的侵华战争,如一场惊魂的 恶梦。凝视着双手,仿佛看到每一个指尖上都流淌着中国人的鲜血。 向东方的中国垂首,双腱跪向那一片血染的异国土地,我是日本战犯土屋芳雄,不,我是一个历史的罪人…… 在富士山下,在樱花飘香的国厦,一个83岁的老者,当年侵华战争中一个赫赫有名的日本宪兵在深深的忏悔。  相似文献   

18.
一、耐克"恐惧斗室"广告事件"恐惧斗室"是耐克推出的最新篮球鞋广告片,讲述的是一位篮球运动员(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进入一个五层高的建筑,逐层挑战包括身穿长袍的中国老者,"飞天形象"女人,两条中国龙等对手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广告本身很有创意,宣扬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耐克希望借助此广告鼓励年轻人直面恐惧,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9.
他向我摇摇头,"那么多年了,改变是必要的。但味道没有变,影子还在,前门还是我的前门。"一位沧桑的老者,海外漂泊五十年,游子的情怀始终怀揣与前门的照片。照片上,古苍的前门外,一位戎装的英俊少年,身跨步枪,刚毅、自热。  相似文献   

20.
港人的希望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此时香港普通老百姓对香港的未来有些什么希望?近日,记者在香港作了一连串的街头采访,倾听了耄耋老者、家庭主妇、幼稚学童、公关小姐、机关职员等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些话语道出了他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欢欣和热切企盼。 小儿郎:回归后要考第一 采访中碰到的第一个对象是一名叫林英杰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他只有7岁,正带着4岁的弟弟走在街上。记者问他对回归有什么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