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读书》第一期载罗志野同志《不是拜伦的诗》一文,原文很短,照录如下: “去年一月十三日《光明日报》‘东风’上发表了杨静仁同志写的一首诗‘访罗马利亚诗二首’,其中有两句: ‘严冬已经来临, 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不朽的警句, 对达契亚人的子孙们……’这诗显然不是拜伦的,而是雪莱的,一翻开《西风颂》十四行组诗,最后一首的最后一行:  相似文献   

2.
引文要核实     
今年第2期所刊周宾同写的《删繁就简以少胜多》一文中说:“‘晚来渐于诗律细,新诗写罢自长吟’。是杜甫在修改。‘吟安一诗句,捻断数茎须.’是贾岛在修改。”均有误。“晚来渐于诗律细,新诗写罢自长吟”。是杜甫修改文章的诗句,但一是个别文字有错,二是这两句并不是一首诗中的连续句。第一句应作“晚节渐于诗律细”,出自杜甫的《遣闷呈路十九曹长》诗中  相似文献   

3.
答不正确. 这类错误写法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第37条规定:“将SI词头的部分中文名称置于单位名称的简称之前构成中文符号时,应注意避免与中文数词混淆,必要时应使用圆括号.例如:旋转频率的量值不得写为3千秒-1.如表示‘三每千秒’,则应写为‘3(千秒)-1’(此处‘千’为词头);如表示‘三千每秒’,则应写为‘3千(秒)-1’(此处‘千’为数字).例如:体积的量值不得写为‘2千米”.如表示‘二立方千米’,则应写为‘2(千米)3’(此处‘千’为词头);如表示‘二千立方米’,则应写为‘2千(米)3,(此处‘千’为数字).”以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为依据,立马就发现这是一条应废除的错误的条款.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君子不夺人之美’。可是,总有一些战友‘明目张胆’地常和我争抢我的‘老师’——《新闻知识》。因为我是靠《新闻知识》‘起家’的,初学写作时,我怎么也摸不着门道,有时因写一篇小稿‘山穷水尽’  相似文献   

5.
中央文史研究馆前任馆长启功先生在《崇文集二编》的前言中说:“今议本集之名或为《崇文集续编》,或云《崇文集二编》.窃谓‘续’字微觉含混,明标数字,可证次序,如云‘续集’,不如直标‘二编’,后续若干,一一可案,多蒙同意,即标‘二编’,后有再续,屈指可数,因标‘二编’,以见次序,并为无穷续编以祝焉.”一句“无穷续编”,包含着启老期望专门收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论著的《崇文集》弦歌不绝、薪火相传的雅意.现在《崇文集三编》又付梓了,应该说没有辜负启老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史称:六评战犯求和)。《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  相似文献   

7.
3月16日,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新中在市档案局报送的第一期《扬中档案信息》:《创先争优竞风流——市档案局馆创新争优工作述评》上批示:"此‘述评’写得很好。市档案局紧密结合‘六创’业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3):94-96
[评刊]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文/宫立文学研究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读书》有《读书》的风格,这就不容易。很多杂志没有自己的风格,什么是《读书》的风格?正面说不好,可以从反面说,就是‘不庸俗’……可是‘不庸俗’要自然形成,不可立意求‘不庸俗’。那样就会矜持,就会刻意求工、求高、求深,就会流于晦涩。"我想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的《出版广角》也不例外,也应当思考是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何才能"不庸俗"。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2004年第5期发表了焦振、樊小伟两位先生的《再论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同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再论》。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到“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在档案学界很早就有了共识。通俗的概括是‘: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  相似文献   

12.
《文选》的分类,是当代"《文选》学"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由于版本的原因(明清以来常见的《文选》如六家本的明袁褧复宋本和清胡克家刻本等),明清学者一般均认为是三十七类。不过,对三十七类的说法,清人已有所怀疑。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八在"移书让太常博士"条下说:"陈云题前脱‘移’字一行。"陈氏即陈景云,著有《文选举正》六卷,可惜未刊。他关于《文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黄长江同志的《写物以附意风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古人有‘大雪纷纷何所似,鹅毛飞飞嗟可似”一句,此句引文有误。据《晋书》记载:“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咬”王蒙、叶辛等十二位作家事,在世界华语圈中引起了轰动。 香港《大公报》紧随内地媒体,率先作了报道:“上海读者咬文嚼字‘修理’作家,作家不生气,反表示欢迎。”《苹果日报》发表了专栏作家李碧华就此写的评论:《感谢你“咬”我!》她说:“如果你在乎群众,如果群众也在乎你,便等于互相拥有。最怕不看,不提,不挑错,无动于衷。没得到被‘咬’被‘整’,才是最大的失落吧。”《明报》也发表了《刘心武的襟怀》的署名文章,赞赏被“咬”作家的气度。  相似文献   

15.
基层通讯员对外投稿时,心理往往疑虑重重。不是怕稿子不‘硬气’,编辑不给编,就是想着自己没‘门子’,报社不给发。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要有勇气破‘三观’。一是破除迷信观。1988年,我写了一篇反映车间班组互助储金的稿子,投寄给《西安储蓄报》。开始我想,新闻报道是一项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由专门人才从事的工作,非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这两条,实际上就是列宁对广播特点的高度概括。‘不要纸张’,指的是声音的特点;‘没有距离’,指的是无线电的特点。”又说: “广播特点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19.
李频 《编辑之友》1993,(3):37-4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茅盾曾倾心投入期刊评论工作,可以说是现代期刊评论的先驱。早在五四时期,茅盾就倡言期刊评论:“倘使一二‘有心者’肯破费工夫,博览每月出版的大大小小面目不一的文艺性定期刊,写这么一篇‘每月定期刊鸟瞰’之类的文章,给这个千奇百怪的‘文坛’画出一幅‘卡通’来,算是社会生活反映之反映,则对于读者未始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