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是诸因素间的互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记者到教师,从新闻事业转到教育事业,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思考教师施教的方法,感触颇多.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是信息传和受的过程,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思想、感情的过程.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记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的宣传不是强加给读者(以免引起逆反心理),而是在读者享受信息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认同和接受记者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昨天,有个记者采访我,该记者年纪20出头,新闻专业毕业,我跟记者聊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是我接受采访,而是我告诉她如何去采访一个人(按理说大学应该都学了)。之前这位记者打电话采访我,第一个问题问出来之后,我就知道她没有做好功课。告诉她先准备一下再来问,一来是对她负责,不然我顺着她说一定会说得乱七八糟,最后她一句都用不上。二来我也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3.
体育摄影这份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就是体育记者在新闻现场简简单单的拍几张照片即可,这是人们对于这份职业的不了解.一个优秀的体育摄影记者想要拍出一张满意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谨慎的工作过程,工作人员要根据事实真相,并且对该新闻进行判断,从而得到真实可靠且有价值的新闻.与此同时,体育记者还要对采访的新闻现场进行尽可能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吸引受众的眼球.所以,对于体育新闻的采访,这是对一个新闻判断真伪同时也是阐述新闻的过程.新闻价值的大小以及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都决定了摄影记者的工作是否顺利,同时也决定了这则新闻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记者,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个体化操作的技术工人,是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虽然是单个环节上的技工,但要想做合格(暂且不言优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虽然新闻专业出身,但真正入行时间并不长,而且没有都市化日报的操作经验,很多思考都是一己之见,不一定总结到要害,也不一定适合于其他类型的记者。记者不同于写手,但首先要是个基本的写手。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文风和格调,所谓“写手”,就是自我的个性不能太强,能适应各种路子的写作风格,消息凝练,通讯生动,调查报道严谨……毕业之前我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过不少作品,以为“写”是我最突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所以培养和积累记者的新闻敏感,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甚至可以说是记者的职业生命。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后天的培养和提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新闻记者要适应新闻这一行业并站稳脚跟,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就必须具备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职业敏感性,坚持政治家办新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学习,注重积累,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6,(3)
从记者到主持人,从电视制片人到频道新闻总监,从海外新闻研讨到网络专栏作家,在当代中国新闻事业链上,王利芬几乎经历了每一个环节。曾经在央视3个栏目做了5年记者,王利芬说,迄今她最喜欢的职业是记者。现在出去坐出租车,司机说您是记者吧?他能从我的举止语气中看出我的一种特质,我非常高兴。我说我最后什么都干不了,我还是一个优秀的记者。王利芬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主持人做过记者,是最  相似文献   

9.
《齐鲁晚报》记者张刚被分配为社区记者,因为扎扎实实地站好胡同记者这班岗,他好稿不断,深受百姓信任,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刚下社区,张刚并不情愿。一位基层干部说:希望你多来这里挖掘(jué)挖掘,社区里不是没有新闻,而是没有记者。老主任韩大妈拉着张刚挨家挨户去走访。以后可要常往我  相似文献   

10.
互动     
《留学生》2014,(6):7-7
正Q读者Whisper提问:当记者编辑累吗?我今年毕业,想投身新闻行业又有点怕。A只要你有热情有理想,愿意在这个行业里努力奋斗,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们正在招聘实习生,有兴趣的话请把简历发送到liuxuesheng2013@sina.com。Q读者晚年潜水党提问:现在有好多微博啊朋友圈啊的心灵鸡汤最后都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爱ta就转给ta"之类的,我就是  相似文献   

11.
善于发现新闻的记者是一个成功的记者,发现得越多,贡献也就越大.本文从“发现“能力对于一个记者的重要性、如何“发现“新闻、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如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不是凭空产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累,很难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新闻敏感。这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正的新闻也许就隐藏在采访对象一句不经意的话中,也许就隐藏在平淡无奇的表象中。它像一个火花,一闪即逝,而采访往往就应该抓住这一瞬间,以此开掘下去,前边就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往往不是记者“期待”出来的,而是“碰到”的。这种“碰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记者实践经验的积累中、  相似文献   

13.
我讲的是1959年至1969年这10年间《山西教育》编辑部的故事,也是对这10年间一些事情的回忆。“编外主编”什么是“编外主编”?就是不占编制,不来上班,但编辑部的大事他都要过问。当时《山西教育》的主编是李岚同志,副主编是石伯崇同志。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一个“编外主编”呢?说  相似文献   

14.
你好,再见     
我上幼儿园的那半年,因为小,常混迹到隔壁姑姑班坐着. 他们班小学毕业的时候,流行互赠铅笔,很多人都来捏捏我的脸,送我一支铅笔,算是和我这个编外学生(也许是姑姑的面子)告别.  相似文献   

15.
刘洋 《师道》2008,(7):63-63
“老师。我问的不是你!” 今天的作文讲评,我决定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进行,名日新作见面会。由上次作文训练中的五位佼佼者担任“发言人”,发布他们的佳作,其他学生则充当“记者”。至于我,自然就担任了见面会的“支持人”,充当一个旁听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编涵盖了新闻工作的两个方面——记者的工作和编辑的工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新闻单位都是采编合一的.所以,作为一记者来讲,具备良好的新闻采访与编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浅谈应如何做好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的生活是不断快乐的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4年时间,凭着执著的中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是新闻竞争的产物。过去,一个记者依靠一篇稿件可以在全国打响,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每一位记者能力的发挥、稿件的影响,必须置于整个报道思想之下。因此,新闻策划在办报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但是,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如果我们整日闷在屋里搞策划,而不到生活中捕捉最新的变动,那就是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不具备新闻敏感的人当不了一个好记者.新闻敏感是衡量一名优秀记者的重要标志,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0.
我最喜欢看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应该是所有报纸版面中励志性最高的新闻了.因为有的体育记者很高竿,很能从运动选手的成功道理中,归纳出人生的小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