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元通宝"钱,是唐代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唐高祖为整顿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隋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钱文在篆隶之间,又含楷意。笔法端庄,结体谨严。唐初开元钱,钱文深峻,大型精美;中唐开元钱,钱文略有变化,钱体略小,背铸月纹,又称"月纹开元";后期开元钱,边缘较阔,铸工粗率,多有移范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延龄 《收藏界》2013,(4):68-72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它的诞生在中国乃至东方货币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它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钱币计重制,开创了通宝钱体系;其次,创立了新的衡重标准单位—"钱";"开元通宝"的钱文布局与形制重量,为唐及以后的铸币  相似文献   

3.
何开俊 《收藏界》2012,(3):68-68
图1机制“光绪通宝”方孔钱为常见普品,与其钱文及造型相同的满穿钱被定为五级品,而图2这枚满穿钱的正面钱文“光绪通宝”四个字与图1的钱文个个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之虚值钱,以一当十,亦称乾元当十钱,与“开元通宝”参用。钱文为隶书,直读,第一字为鱼钩乾,如“轧”,钱径为26~30毫米。第二年(759年)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径35毫米),与  相似文献   

5.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6.
梓荃 《收藏界》2011,(7):81-83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了中  相似文献   

7.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8.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0):76-77
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造了"大宋元宝"铜铁钱,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之分。背幕有光背、纪年、纪监之别;纪年者有元、二、三之记,纪监者有汉、春、定、泉之载。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  相似文献   

9.
苏国治 《收藏界》2011,(9):71-72
异彩纷呈的非行用品辽钱中,铜多银少,金者罕见。面为"应历通宝"钱文,背高浮雕全龙图纹的金钱,在辽钱中尚属首见。"应历通宝"金钱,外径22毫米,厚2.1毫米,其中浮雕高1毫米,重量4.2克。钱面规制,轮廓周正,字廓高挺,字口深峻。钱文隶书,右旋读,辽风彰显,时代气息十足。钱背是在凸出的台面上,按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冠成 《收藏界》2010,(2):90-90
在古泉界,将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钱币,称为御书钱。北宋皇帝宋太宗及宋徽宗在位时,都发行过不少御书钱。南宋高宗赵构也发行过“绍兴通宝”御书钱。但是,“绍兴通宝”钱铸量较多,并非都是御书钱。  相似文献   

11.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2.
董良义 《收藏》2013,(12):83-83
唐代开元通宝和宋代钱币中有不少钱的铜质呈白色,泉界称其为白铜钱。白铜钱一般制作较为精美,据金属成分分析,此种钱之所以呈白色。  相似文献   

13.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14.
笔者前几年集到一品"明命通宝"背"六治允事三修孔府"大钱(见图),是品生坑,黄铜质,直径4.85厘米,穿径0.8厘米,厚0.15厘米,重23克。该泉绿锈入骨,包浆陈旧,铜锈自然,品相极美,钱体轮廓周正,钱文流畅规整,书法刚劲有力。钱面四字直读,钱背八字则旋读。"通"为双点通,背文八个汉字也写得颇有功力,  相似文献   

15.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16.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17.
周至县李居正先生持一“弘治通宝”小平钱至西安,经老友吴梓林先生引荐于我,希望能给鉴定结论。经上手验看,此钱边廓整齐,穿孔周正,四字钱文清晰深峻气韵生动并有飞动之感。用30倍放大镜细观,有的笔划有明显刻削痕迹。  相似文献   

18.
《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共选录不同版别的"崇宁通宝"钱400品,然称"长尾通"者仅29品。其中最长者经测约5.3毫米(指从通字"甬"部右侧向右延伸部分)。笔者藏有一枚长尾通"崇宁通宝"折十钱。该钱"通"字为立点,走之笔划走势呈弧形,沿着外廓内侧延长到尾端呈上翘状,比一般长尾通尾长约1  相似文献   

19.
正唐初发行的"开元通宝",钱文为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文字端庄凝重,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在唐代的货币经济中,"开元通宝"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相互兼并,战乱不已。五代承唐末兵劫之余,经济恶化的情况继续加剧,出现了法定货币的短缺和流通货币的滥恶。在战争和割据的情况下,五代的商品经济状况表现为物资匮乏,货重钱轻。后唐天成元  相似文献   

20.
一枚"道光通宝"宝直局小平钱被摆放在某古玩店的玻璃柜里,厚积的土锈层将钱面掩盖,露出钱文平面,虽钱体厚实,形制精美,但不经意时也甚觉平常。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笔者是钱币爱好者,三五番审视后,觉得此钱奇特,也无此品种,遂以一枚宋钱将此钱友谊换取。回来后,待将土锈层剔除后,只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枚非同寻常的钱币。此钱钱体包浆自然,铜质精细温润,钱文深峻挺拔,字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