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风眠先生被称为 2 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绘画先驱、美术教育家。本文主要以林风眠先生提出的“为艺术战”、“以艺术运动为职志”,主张艺术的个性发展及其美术教育思想进行论述 ,从而揭示林风眠先生的这种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人格塑造的品格及其创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迟敏 《华章》2013,(32)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着与西方及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碰撞。谈到把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创作画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林风眠。林风眠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西融合的主张。“他所说的融合,在技法上是主张中西艺术优势互补,取西方绘画造型能力之长,以补中国传统绘画在对自然和人物形象客观真实塑造及表现方式之不足,而避免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绘画形式的过于强调形似或如实描写,而在主观情意表现方面之不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有时过于脱离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取中西艺术之长,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本文从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出发,试论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的个性特征,并对他融合中西艺术、革新民族传统技法、体现了时代性的艺术成就加以阐析,他的观念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林风眠不仅是现代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认真研究林风眠的艺术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不无裨益。本文拟对林风眠的教育思想、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风培养诸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林风眠一生执著于艺术追求,他的绘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林风眠的色彩语言是当代中国画色彩中最具创新性的形式之一,他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绘画创作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朗在上世纪初是现代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又是现代绘画危机最早的感受者和怀疑者,他还是21世纪具象表现绘画的先驱者。本文试图通过德朗对现代艺术的反思以及他勇敢的寻找“遗失的秘密”精神,为21世纪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危机中找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作为一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对当代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他主张艺术上要“调和中西”。纵观中国和世界的绘画历史,唯有他实实在在地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和成就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紧密结合的,他的艺术成就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烙印,深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原因,认为它是德国艺术家内在的"表现"诉求与19世纪现代艺术成果的新结合。它之所以在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既产生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同时还有影响深远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现代新型教育体制的建立及艺术教育的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对20世纪上半叶以蔡元培和鲁迅、林同眠为代表的中国美育理论进行总结,并对以刘海粟、丰子恺、颜梁等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思想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早期美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教育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出国留学是林风眠艺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年,客家社会存在着较浓厚的崇洋心态,客家地区尽管依然以"中国画"为主,却已经有着较为浓厚的西洋艺术氛围。在此背景下,林风眠已经接触到西洋绘画艺术,并受其吸引和老师的引导,尊崇和向往欧洲的绘画艺术;到法国勤工俭学高潮的兴起则让林风眠实现了留学的愿望;林风眠带着对西洋绘画艺术的景仰,到巴黎学习"西洋画",从而实现了从艺术兴趣到专业学习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风眠是中国二十世纪的绘画大师;其艺术风格融会中西,标新立异;研究林风眠的绘画思想具有烛照历史、启示当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对从事翻译实践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学术界对林纾的译作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角度,选取林纾的译作《黑奴吁天录》,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解读,以此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林风眠是20世纪“融合中西”艺术家的代表,他的静物画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直到他去逝(除去文革蒙冤入狱外),从没有间断过,静物画的探索历程很好的体现了他探索中国画改革之路的轨迹。然而,由于林风眠的静物画作品大多不签署日期,致使许多收录林风眠静物画作品的画册,在断代方面出现了混乱与讹误。依据林风眠静物画的内质与风格面貌特征,分为四个时期四种风格面貌,从而为林风眠静物画的师承渊源、风格演变以及有争议性作品的断代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译界泰斗及古文大家的林纾,其古文理论之价值亦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嗜爱韩柳文,一生沉潜玩味并多有理论阐发,其论韩柳文的涉及面之广、条目之多、论析之精,罕有学者匹及,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韩柳文研究法》一书更是较早罕见独以韩柳文作为整体以研究的论著,其研究方法在学术史上可谓道夫先路。但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林纾论古文的审美艺术,推"意境"为"文之母也"、"神味"为"行文之止境",其下以"敛气蓄势"论"气势",以"天下之最足动人者"论"声调",以"最灵动、亦最绵远"论"筋脉",着意于对古文形式因素的考究,这也是林纾意境理论的组成部分,无论对古文的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印度古典文学 (不含神话、史诗与佛教文学 )的翻译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翻译的品类涉及到诗剧、诗歌、诗论三个方面。译介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迦梨陀娑的《云使》、《沙恭达罗》和古典诗论著作《舞论》等名著。印度古典文学的译本及有关的研究成果 ,在 2 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上 ,在中印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 ,都有重要的意义。为印度古典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 ,是苏曼殊、王维克、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两部主要的英文作品,本文则从对这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考察出发,以自译的相关理论为支点,力图揭示林语堂英语创作中的"自译性"特征,为研究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中西融合观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