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设计精巧,操作简便,通常学生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成,而实验却安排1课时时间。为了提高课时效率,笔者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将该实验进行了扩展,这样可在平面上完成多个实验的探究,具体方法如下(以浙江余杭县三墩中学教仪厂生产的J2315型等势线描迹仪为模板)。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第二册实验九《DNA的粗提与鉴定》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该实验所需器材多,材料需要量大,成本高。光是鸡血,全校需要一百多只鸡的血做实验(到市场杀鸡处去联系鸡血,经济实惠)。按教材进行实验操作,结果很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实验时间过长,课堂时间不够用;②实验现象不明显。本人经过反复探索和同教研组教师一起实验,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生物》高中第二册中,新增添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该实验材料采用鸡血提取DNA,由于鸡血用量大,难以去市场收集。另外,在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搅拌时有许多粘液悬浮,使过滤速度减慢,最后所得的DNA粗产品较少,鉴定实验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学实验必须在  相似文献   

4.
论投影仪灯泡延长寿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如何延长投影仪灯泡寿命始终是从事实验室或电教工作的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许多杂志上都刊登过这类内容的文章,如《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年第4期,2004年第6期,2002年第8期、《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年第9期、《中国电化教育》1998第2期、《现代教育技术》1999第1期。  相似文献   

5.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作为学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针对此课程对其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分析目前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探讨如何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发现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实现需要丰富实验统计软件、增加课程实验考核以及学生对实验教学部分的评价,望能以此提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是高中新课标选修6《实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我将此实验改成用蒸馏水浸泡海带,从海带的浸泡液中获得碘。具体的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这个实验,在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改进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版初中《生物学》第一册课本第三章中,要求学生利用洋葱鳞片叶、番茄果肉和口腔上皮为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结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6):F0003-F0003
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科书的教学理念,教学探究实验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都有给定的选题和科学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0.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8):F0003-F0003
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科书的教学理念,教学探究实验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部有给定的选题和科学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1.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12.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年第9期刊登的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郑圣雪老师的关于《玻璃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通过阅读,仔细推敲,结合教学受益非浅。如果在材料的选取上再作些改进,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13.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教具改进的原因 初中《化学》教材中一定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实验,演示可见度小,多数学生看不清。通过改进实验教具可提高实验可见度和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光电效应实验是普通高中《物理》光的粒子性中的第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是说明光的粒子性的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奠定光的粒子性理论的基础和根本。尽管此实验早已被科学家们发现并证实,据我了解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这个实验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经去尝试做过,但很少有人真正地做成功,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学生们对此理论接受的可信度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6.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修订本(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48页[实验2—7]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操作时是将盛有金属钠的燃烧匙加热待钠燃烧后,伸进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本实验操作有时不易成功,也不能补救;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加热点燃时,由于燃烧匙是铜做的,易产生Cu的焰色);实验过程中,未反应完的氯气易溢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考物理实验考查为何青睐电路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培养,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验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鉴于此,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考《考试说明》把“实验能力”作为一项能力考查项目,所占学科比例约为13%。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相似文献   

18.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9.
自制简易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10期刊登的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王喜云、邹小平老师关于《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一文,通过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笔者认为文中介绍的制作“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方法比较好,该仪器能很好地演示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但是,如果我们在材料的选用上再作些改进,制作上再简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6页,讲解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碳反应,但教材中没有配套的演示实验,这对学习理解这一化学反应原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以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构思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