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轶事。寥寥71字,却鲜活地绘出了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个人物,展示了魏晋名士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的典故。教学本文时,笔者有意识探索了文学意味与文化意蕴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结合,上出短文的丰韵,读出士人的情调,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书卷生活。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二则》篇幅短小、文辞浅近,作为新初一学生认识文言、初步积累文言字词及了解文言翻译基本方法的范文固是极佳选择,然实际教学中也常存在教学层次较浅显、教学设计较传统的问题。以教材注释中“志人小说”及“言谈”作为《〈世说新语〉二则》设计关键则有诸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通过辨析《咏雪》末句的格格不入,以及探索《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无声的有声,从而创设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既关注了文本的教学重点内容,又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5.
起始阶段的七年级文言文教学,学生既无文言积累,更谈不上文言语感。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做起,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七年级第一课文言文《咏雪》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文言文,树立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6.
课文《咏雪》选自散点式文言故事集《世说新语》,一般作为孤立的文本进行教学。如果从“贤媛”的视角,用任务设计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魏晋杰出女性的典型事例(如谢道韫、陶侃之母湛氏)进行探讨,便适宜延展为一个教学专题。可以让学生在文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入《世说新语》的丰富世界,领略魏晋风华,探究魏晋风度。学生能从中习得正确的历史观和自主探究的初阶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 《浯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教学力求体现课标精神,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大修订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课文编入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是人教版教材以前所没有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 ,不求字字落实 ,句句确切 ,只求了解大意 ,熟读成诵。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识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现象 ,领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特点。现以《学弈》一课 ,具体谈一谈教学设想。一、谈话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教学开始 ,教师应从弘扬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 ,简要介绍文言…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学生难读难懂,生活中又很少应用,加之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使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上了一节《咏雪》的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反映较好。现结合课例谈谈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一次编排的两篇文言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 ,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加强人文教育 ,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两小儿辩日》短小有趣 ,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全文仅一百来字 ,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但是小学几年来已学了不少古诗 ,平时也积累了一些文言警句 ,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课前谈话 ,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学习本课兴趣很高 ,这是我始料…  相似文献   

11.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相对而言,文言文较难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本课教学的重难  相似文献   

12.
《咏雪》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一书主要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全文仅7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基于上述特点我做了三点思考:一是如何短文“厚”教,二是如何短文“趣”教,三是如何短文“新”教。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技巧。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文章以王崧舟老师《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读文”“辩斗”“写话”三个精彩的教学环节为例,通过趣读古文、趣说故事、趣解文字、趣习文化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为中学文言文课堂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4.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华章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它首先要获得语文能力(以上五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海堂 《语文天地》2009,(10):64-6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咏雪》,言简意赅地展示了纷纷扬扬的下雪天里.谢公及谢家子女在家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简明精练地勾勒了一幅古代家庭轻松和谐的文化生活画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俄而雪骤。  相似文献   

16.
丁芸 《教学随笔》2022,(1):8-10
《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透出魏晋名士的风骨,这从部编版教材《咏雪》一文中可见一斑.一部《世说新语》,就是魏晋时期的缩影,"名士的教科书".笔者从《咏雪》出发,立足文本,从《世说新语》中的具体文献出发,对魏晋名士们怪诞的行为方式和特立独行的乖张个性下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及其中蕴含的美学取向,做一点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课标·教材·学情】 《智取生辰纲》所在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本课节选自《水浒传》,主要是记叙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通过教学,学生能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9.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文言文,寥寥五十余字,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本文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组的首篇课文,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机智风趣,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两则"阅读导引"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案例 我们先来比较两篇课文的“阅读导引”。一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导引”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