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哲 《中国钓鱼》2005,(12):4-4
钓友叶昌院今年8月27日在江边和我一起钓鱼时,由于用力过猛跑了大鱼,令他懊恼不已。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约我再去江边钓鱼。上午11时刚过,他就来到我家。我俩匆忙收拾好钓具,顺便买上两份盒饭,搭乘班车前往江边。  相似文献   

2.
张凤春 《钓鱼》2011,(23):40-41
近来天气多云,伴有微风,我和钓友月古约好,到白洋淀大淀头村鱼塘垂钓。天不亮,我俩就来到了码头。每人交了40元钓鱼费后,很快就到了钓位,这是我俩近几年垂钓后认为最好的钓位。月古的钓位,他今年曾在这钓获过18斤的草鱼一条,10斤左右的鲤鱼多条;我的钓位,今年也曾钓获半斤左右的鲫鱼多条,3斤左右的鲂鱼一条,夏季垂钓时,2斤多...  相似文献   

3.
秋夜钓鲶鱼     
陈彦斌 《钓鱼》2008,(21):44-45
那时,我特别迷恋钓鱼,只要有点闲暇时间就去江边。那天傍晚我和刘万臣、王祥根三个人走到黑龙江边时,天已经黑了。好在第二天是星期日,在家的时候我们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晚上先到江边下钩,第二天再来这里钓一天鱼。  相似文献   

4.
侯增福 《钓鱼》2013,(15):48-49
钓友王毅杰今年46岁,在一家企业上12小时倒班,上一天班能够休息两天,这正好给他钓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除了上班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水边度过,整个人晒得跟非洲友人一般。今年开春以来,我们俩几乎天天在一起钓鱼,他和我这个等待退休、常年赖在水边的老江湖也就成了铁杆钓友,我便有幸亲眼目睹了他在钓鱼过程中的三件跑鱼憾事,在这里写下来且让钓友们作谈笑之资。  相似文献   

5.
江钓小得     
我爱钓鱼,更爱在江边野钓。我在江钓时采用的是自己加工过的钓组和钓饵,因为我江钓的时间也有6年了,基本排除了偶然的因素,加之不断改善,其效果也屡试不爽。下面就把我的方法拿出来和众位钓友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吃过晚饭开始看新闻节目。这时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钓友张大哥,他问:“明天有空吗?咱们去西江钓鱼吧。”我正好钓瘾犯了,于是欣然答应。撂下手机我就开始准备钓具,然后把闹钟设定在第二天凌晨4时30分。  相似文献   

7.
《垂钓》2013,(8):78-78
一位朋友钓鱼的时候总喜欢喝点酒。一次我俩去一个生态园钓鱼,钓了一会儿他就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就喝多了。他摇摇晃晃地起身抛竿,却将我放在旁边的帽子给钩进水中。我刚要喊他,他突然转身,手指放在嘴唇上做了一个嘘声的动作:“小点声,我钓了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老钓鱼迷。幼年家住江边,从10岁起就提竿携篓加入钓鱼族了。多年来自钓自做自吃是常事,做鱼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两种。  相似文献   

9.
子牛 《钓鱼》2004,(10):24-24
去年秋天听长子说过,在南京市南郊的花神湖常看到有人钓鱼,而且收费很低,建议我去玩玩。苦于钓鱼无去处的我一直向往前去过把钓瘾,但始终因故而未能成行。今年“五一”节那天,长子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消息,说花神湖今年钓鱼不收费了,有不少人在那里钓鱼。我问他钓鱼人的战况如何?他不太清楚,但说风景宜人,湖水清澈,空气清新,是个休闲“鱼”乐的好去处。经他这么一渲染,早就埋在心底的“垂钓花神湖”的欲望顿时升腾起来,要他乘“五一”放假的机会带我去一趟。他立即答应:“只要天不下雨,明天就去”!  相似文献   

10.
安基强 《垂钓》2020,(3):60-65
胡大哥的故去,让我感慨不已,我不由得想起这些年接触过的几位高龄钓鱼老人,这两年在江边钓鱼还时常遇到他们。他们都年过八旬,只要天气好就出来,是江边的常客。每当看到他们,我心里就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的垂钓之路还很长。2019年6月23日,星期日。这天,我带着简单的渔具专程去松花江北岸汊流——小河子,为身患癌病的妻姐钓小杂鱼。妻子从她姐姐家回来对我说,妻姐近来吃不下饭,想起了我钓的小江鱼,她以前很爱吃我做的酱香小鱼。妻姐退休前是一家大商场的高管,很有生活品味,同时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相似文献   

11.
符荣财 《钓鱼》2010,(19):28-29
秋天到来了,钓鱼人也不错过良机,在一年中最后一个钓鱼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好好过一把钓鱼瘾。 前几天,我和钓友张全中、老杨一起在宝鸡长寿沟一号库抛竿,一天时间里,张全中钓友就跑鱼七八尾,入护的才四尾鱼。下午收竿,我们一起在西关的小饭馆用餐,利用吃饭时间一起谈到了今天跑鱼的原因。我们共同总结了以下几点,供钓友们在秋钓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3.
徐德晋 《钓鱼》2005,(5):40-40
个大雪后的星期日,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温暖如春,不妨试试去?于是找到了老战友于胜华,二人踏着厚厚的大雪,推着自行车上路了。到了遥远嘴西第三养殖场,那场长听说我要去钓鱼不免惊奇地说:“你疯了,这么大的雪你不在家烤炉子,跑海里钓鱼,自古到今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你要真有那股瘾头的话.回家把鱼钩挂上小鱼甩在窗外钓猫子去吧”嘴里是那么说着,但还是支持我的行动,很愉快地选了一把好撸交给了我。“走吧,我的解放军大哥,不碰到南墙你是不服输的。”他站在海岸看着我俩摇出他的舵坞。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上旬,我在参加青岛市第二十四届海钓暨友好城市邀请赛期间,有幸与值得我崇拜的老钓鱼人,原青岛市钓鱼协会秘书长曹昌茂先生促膝长谈。尽管我俩交谈过不下十次的,但是能像这样面对面谈上一上午,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单刀直入就一次海钓详谈。他的这次海钓,既给他和同他一起海钓的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又给我这位听讲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遭遇电击     
杨勤华 《钓鱼》2006,(11):70-70
卫民是我的哥们,我俩搭档钓鱼六七年,由一般钓友“升级”为无话不谈的哥们。卫民这家伙钓瘾大,钓技好,为人也厚道,钓友们也都喜欢他。平时钓鱼回来谁钓少了,卫民就会慷慨地给人家“补贴”一些,结果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6.
一有空就想钓鱼,钓龄也有十七八年了。我属于自我娱乐型的钓迷,常在自然水域过过钓瘾。钓到大鱼我高兴,钓到小鱼不扫兴,钓不到鱼也不着急。只要有鱼可钓,我就有那份钓鱼的耐心和兴致。 去年4月份,在紧临黄河大堤的一个废弃鱼塘中,我钓起一条重1850克的鲤鱼。私下里高兴了两天,因为我破了自己十几年来手竿钓鱼单尾重的纪录。然而仅仅过了两天,当我再次兴冲冲地来到这个鱼塘时,我却被惊呆了:那鱼塘被  相似文献   

17.
饶刚 《中国钓鱼》2005,(1):43-43
去年11月7日天气晴朗,气温14~22℃。一大早铁哥们徐东就不停地打电话,约我钓鱼。由于头天才跟一批钓友比赛了一场,实在不想起床,但禁不住钓鱼的诱惑,还是于9时左右两人赶到了我们最爱的莲花湖。莲花湖1972年建成后从未干过,面积有一千多亩,里面藏龙卧虎,大鱼很多,但就是没人钓上来过。  相似文献   

18.
余根 《中国钓鱼》2007,(2):37-37
2006年10月5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安庆长江段章湾客渡趸船内侧下钩开钓,我约的钓友张浩良、马粤兵、陈远庆也陆续来到江边启竿。这天天气晴朗,气温20~28℃,偏北风2~3级。我有40年的江钓经验(我从小在江边长大,10岁就在江边钓鱼),选择的钓点是一流  相似文献   

19.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20.
我与老伴恋钓多年,过去未退休时总觉得钓鱼时间太少,总感到不能尽兴,也很难钓着大鱼。宝贵的一天假日是不能空手而归的,因此只求鲫鱼1千克。要是偶然碰上个2千克左右的鱼就很幸运了。 1994年,我俩双双退休后,钓鱼成了我们惟一爱好。钓鱼时间多了,我俩下决心要钓几条像样的大鱼。夏秋气节是钓大鱼的最佳时期,天阴早上去,下午5时回,太阳大天气热就晚饭后去,晚9时回,果然收获不小。 最使我们难忘的是在石塔河水库那次夜钓。那是1994年8月23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